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这篇《庄子行于山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庄子行于山中》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原文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於山(3),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皆(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物物而不物於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
[注释]
(1)大木:大树。
(2)不材:不成村。天年:自然寿命。
(3)夫子,指庄子。
(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村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未免乎累:不能免於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下村间,即受材零又受不材累。
(7)若夫:至於。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皆(zǐ):毁谤非议。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专为:不主於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
(12)万物之祖:夫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下物於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廉:刚正、有梭角。议:非议指责。
(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
(18)志:记注。乡:同向,趋向、归向。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字中的加点字。
①庄子行于山中( ) ②见大林( ) ③问其故( )
④舍于故人之家( ) ⑤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 ⑥以不材死( )
2.给划横线的句子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夫 子 出 于 山 舍 于 故 人 之 家 故 人 喜 命 竖 子 杀 雁 而 烹 之 竖 子 请曰 其 一 能 鸣 其 一 不 能 鸣 请 奚 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②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4.庄子从伐木和杀雁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了处事的哲理。他告诉了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5.对于庄子所悟的处事哲理,你认为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1.在 看见 原因 老朋友 煮 因为
2.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3.①伐木工在它旁边休息却不砍伐它。②命童仆杀鹅作菜用酒食招待他。
4.看待事物不可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特点灵活变通。
5.各抒己见,提倡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有说服力即可。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之人停在旁边却不去砍伐。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庄子从山中走出,寄宿在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之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今天主人之鹅,因不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著说:“我庄周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象与大道相似,实则非也,所以也不能免於受牵累。至於顺乎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无赞誉也无毁谤,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变化,而不肯专主一端。时上时下,以与天地万物和谐为准则,茫然无心漫游於未曾有物的虚突之中。按物之本性去主宰万物而不为物所役使,这样哪裏会受到牵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遵循之法则。至於万物之情理,人世伦理之传习就不是这样。聚合转成分离,成转成毁,刚直则受挫伤,尊贵则遭非议,有作为就有亏缺,贤能就遭暗算,不肖就遭欺侮。怎麽可能一定不受牵累呢!可悲呀!弟子们记住、只有道德是要归向的。”
看过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