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大全>

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玉凤分享

  《观巴黎油画记》是清人薛福成出使西欧,参观巴黎油画院,观看法国名画《普法交战图》的有感之作。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原文

  观巴黎油画记

  作者:薛福成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选自《庸庵全集》

  〔清〕薛福成

  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翻译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象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翻译人员说:“西方人绝妙的技艺,尤其没有超过油画的,您何不马上到油画院去,看一下普法交战图呢?”

  那幅画的展出方法是在一间又大又圆的房屋里,把巨大的画幅悬挂在四面墙壁上,从屋顶上放光线进入室内。人在房屋里,放眼四望,就可以看见城堡、山冈、溪流、树林,密集地分布排列着,敌我两军的人马纷乱拥挤:驱马奔驰的,卧倒在地的,逃跑的,追击的,开枪的,点炮的,拔大旗的,拉炮车的,连续不断。每当一颗巨大的炮弹落地,就立刻火光迸射,烟火弥漫;那些遭到炮击的地方,就见断壁破楼,有的熏黑了房屋,有的烧红了围墙。而士兵们折臂断腿,血流成河染红了地面,仰着趴着的死伤士兵,实在叫人不忍心看。抬头看看天空,明亮的月亮斜挂,云彩衬托着;低头看看地面,绿草就象地毯,广阔的平野一望无际。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而忘记自己是在一间屋子里似的。等到用手去摸摸它,才知道那原是墙壁、是油画,都是画出来的。

  我听说法国人好胜,为什么自己偏要画打败仗的情景,叫人看了这样丧气?翻译人员说:“这是用来昭示明白的鉴戒,激发群众的义愤,图谋报复啊。”这样说来它的意义就很深远了。

  普鲁士王国和法国的战争,到现在虽然已成为过去的事,而那一事件是确凿而有根据的。然而这幅油画果然是真的呢,还是假的?是虚构的画符合于真实的事呢?还是真实的事与虚构的画相同呢?这两种情况大概是都存在的。

  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注释

  1.余:我。

  2.蜡人馆:蜡塑人像展览馆。

  3.悉:全,尽

  4.仿:仿照。

  5.丰瘠:胖与瘦。

  6.毕肖:完全相像。

  7.杂流:指各行各业的人。

  8.博:局戏,奕棋一类的游戏。

  9.亟:屡次,多次。

  10.逾:超过。

  11.盍:兼词,何不。

  12.《普法交战图》:巴黎油画院著名作品。普法战争指1870年发生的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这次战争法国大败,法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次年,法临时政府投降,割地赔款。

  13.法:布置方法。

  14.极目:放眼。

  15.杂遝:纷乱的样子。

  16.搴:举,拔取。

  17.迸裂:四处喷射。

  18.迷漫:同弥漫。

  19.危:斜塌。

  20.庐:屋子。

  21.垣:围墙。

  22.偃仰僵仆:仰面躺下、僵硬伏倒。

  23.掩映:映照。

  24.茵:垫席,毯子。

  25.川原:河流和原野。

  26.际:交会之处。

  27.几:几乎。

  28.迨:等到。

  29.扪:触摸。

  30.昭炯戒:以明白的警戒昭示大众。昭:昭示;炯:明显;戒:警戒。

  31.陈迹:过去的事迹。

  32.信:真实。

  33.征:证据。

  观巴黎油画记创作背景

  作者在文章开始时特意标出的参观时间,是“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即公元1890年阴历的后二月,上距鸦片战争已过去了五十个年头。在这五十年中,帝国主义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而腐朽无能的清王朝每次都以割地求和而告终。普法战争中,法国吃了败仗,能“自绘败状”用以激励国人不忘国耻,求得报仇雪耻;而清王朝却在惨败面前,不思振作,苟安度日。面对这种形势,作者观赏油画《普法交战图》,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愤懑和不平自然生发,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1] [4]

  观巴黎油画记作品鉴赏

  此文是一篇状物散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参观蜡人馆的情况。文章先用“无不毕肖”四个字,概括了蜡人“悉仿生人”的特点。接着又用八个“或”字与八个动词组成排比,把这个特点加以具体化。然后引述译者的话,把文章引入正题。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油画《普法交战图》。在这一中心段落中,作者写得有章法。在简要介绍展厅的结构和环境后,便着力描绘《普法交战图》。作者先写战争环境、形势,渲染出普法两军对垒时的紧张的战斗气氛;接着便写出双方人马激战正酣的情状。这里先用“两军人马杂遝”一句总领下文,随后连用八个“者”字结构,描绘出八种战斗动作,从而形象的写出了两军激战的场景。接着又写炮弹落地的巨大杀伤力:建筑物严重摧毁,士兵惨重伤亡,从而表明战争的残酷。然后又以山河原野的自然景象与“断壁危楼”相对照,表明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后果。最后作者写“以手扪之”,始知为画,从而突出这幅画的逼真。

  第三部分,交代《普法交战图》的画意和作者写此文的目的。这是点睛之笔。这幅画揭示了“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的深远意义。这在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积弱不振、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的当时,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激发国人不忘国耻、愤发图强的爱国激情。

  本文写作最突出的特点是衬托手法的选用,文章主题是写油画,却先写蜡人,以此陪衬,更突出中心。文中描写油画的部分,字不过百,却细腻逼真,立体,如在眼前,此手法使“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的主题思想有了立足之地。其次,该文观察细致,记叙、描绘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再次,文章运用对偶、排比句或短句,使全文于错落、参差中见出整齐和谐,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 [3] [4] [5]

  观巴黎油画记作者简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早年入曾国藩幕府,学成随李鸿章办洋务,后由洋务派转为改良派,主张变法,成为早期改良主义政论家。1889年,出使西欧四国,归国不久后病逝。著有《庸庵全集》。

看了观巴黎油画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的人还看了:

1.越巫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赞刘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3.游万柳堂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4.上书谏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5.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6.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7.大龙湫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8.又与焦弱侯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9.游小盘谷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0.公输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300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