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友情文章>

写怀念逝去兄弟的文章_思念逝去兄弟文章(2)

淑贤分享

  写怀念逝去兄弟的文章:怀念逝去的弟

  我的弟弟如云是在我读卫校的时候进我们家的。抱进我们家的时候我还在学校。听家人说。是个可怜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丢弃,身体不好,极度营养不良,转转了好几家都未能收养成功。最后是奶奶去罗城的大姑家玩,知道这件事后才把他抱领到给我们家。

  放假回家一看到小家伙,确实是瘦啊,很瘦。我们家本是三姐妹,正好来了个弟弟,大家都很高兴。把他当亲弟弟来待。爸妈更是当宝贝。可怜的出生,可怜的身体,都让我们觉得很同情,更是令人怜爱。

  我只知道,他极度营养不良,身体欠佳,小的时候就经常住院,打针。还有癫痫,一直在吃药,直到走的那天也在服用。

  爸妈为他的付出很多。我们也很疼爱这个弟弟,给他买好吃的,买新衣服穿,爸妈有空就带他四处玩,小家伙年龄虽小,却随父母去过很多地方了。

  他没出事之前的童年是快乐的。所有的亲人都待他很好,爷爷奶奶视他为明珠。

  上下学,老爸专车负责接送。双休时,带他去游玩,去逛街。我在外读书打工时,我和弟也经常通电话,听到他稚嫩的声音,关心的话语,心里很是开心。也希望弟好好成长,健康快乐的成长,以后还要读高中,读大学……

  弟在时,身体一直不好,由于刚出生时就没有得到及时的营养,后天我们怎么补弟的身体素质都要比同龄的孩子差一截,七八岁的时候都感觉步子不是很稳。还记得,那时我在深圳,还特意给他买了些效果最好的补钙,补脑的……可是作用效果都不大……

  我很少在家,也很少和弟弟在一起认真的玩。但是不管是我,还是妹妹,都很喜欢这个弟的,过年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给他带很多东西。我很清楚的记得,他出事的头年,过年的时候,我还在万载商城的那个专卖店买了几套衣服,在弟走后收拾他的衣物时,那几件衣服确是那样的刺眼,衣服都还没穿旧,还没穿烂怎么说没就没了,说走就走了呢。

  大概也是在去年的这个月,弟弟走了,到了游泳的季节我尤其想念。他是玩水时被淹了。看到户口薄上清楚的写着2009年7月31日死亡注销,他的那一页也被永久的注销了。

  弟弟的走,最伤心的是父母,那一幕还历历在目,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我永远的都不想再看到,也不愿在忆起。自从弟走后,爸妈一直是处于悲哀的状态,一直都无法从丧子之痛走出来。一连数月,饭吃不下。天天趟在床上。睡在隔壁房间的我,半夜经常听到转辗反侧的声音。

  我接到电话回到家时,弟弟早已入土,至今我都不知道他何地入安了。

  弟弟的走,全家人都很伤心,尤其做父母的爸爸妈妈。这时他们更需要儿女陪伴在身边。所以我们姐妹忍着失去弟弟的痛还要安慰父母。那段时间,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好不容易过了几个月,父母的心情终于有点起色,慢慢开始接受现实。做女儿的我们也暗暗舒了口气。而在那时,我也闪电般结了婚,希望能给家里添点喜气。

  过年的那天妈妈喝高了,开始大喊弟弟,妹妹也喝多了,一直叫着爸爸,一家人又开始……妈妈最终被送进了医院,吊着点滴,还在哭泣叫着弟弟。我和叔叔在旁边,心里真不是滋味,原本以为父母应该想开了,坚强的妈妈终于接受了,没想到……也好,压抑了这么久,释放出来也好。

  相信天堂的弟弟是开心的,相信父母是健康的,相信以后的日子全家会更幸福的。

  弟弟走好,我们永远会记着你的。你不会孤独,更不会寂寞,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此怀念弟,祝弟走好,祝弟幸福!

  写怀念逝去兄弟的文章:怀念我长眠在老山的弟兄们

  今天是清明,自从1986年后的每一个清明,我的内心都会增添一份伤感和惆怅,为我那些逝去的弟兄们,他们不足2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片红土地上。

  有人说,他们去了天堂,天堂是个好地方,没有烦恼,没有忧伤,不受疾苦,也不用领略艰辛。不知道这是否是真的?但至少,他们在天堂比我们过得更安静。

  今天摘出一点自己曾经对老山的记录,以示对弟兄们的纪念。

  记得我们即将撤离战场时,我曾经去前方哨所,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

  “山涧茫茫的云海,是我来到前线所看到最美丽的景色,但是,却无法唤起我炽热的心情。进入雾蔼缭绕的盘山道,路边已经褪了色的六顶帐篷里,堆放了大小不等的炮弹箱和几十条鼓鼓囊囊的纤维袋,这些极其简陋的东西,是五连烈士们的遗物。

  参与为烈士们整理遗物的人,被深深地打动着。由于五连接受的是特殊的战斗任务,要求每个人提前做一些准备:仅有的几件衣服,新的叠得整整齐齐,旧的洗得干干净净,就连部队发的线袜子、绿裤头、军用鞋都被他们归整有序。成都军区赠送的毛巾被、浴巾等物品;兰州军区赠送的小慰问包,都成为他们最为重用的物品,有很多东西连包装都没打开。记录战地生活的日记本,节省下的津贴费,照片、情书都一一装在里面,还有收到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同龄人寄来的明信片、手帕、鞋垫等都被他们珍藏着。透过一张纸,一个针线包,看到了烈士们对来自全国人民一片真情的珍惜。不少烈士在自己生死悠关的时刻,想的却是牺牲后不为战友增添更多的麻烦。一位牺牲时只有1 7 岁的烈士,在他留下的遗物旁,用两包“大重九”香烟,压着一张纸条。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战友:辛苦了!谢谢你为我收拾遗物。请抽烟!”我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任凭眼泪在流,止不住放声痛哭。我为他们的胸怀如此博大而感动,虽然战士们留下的遗物十分简单,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遗言那么朴素,在品德的天平上却比金子还要硕亮。”

  还有我最熟悉的同行摄影员袁熙和录像员李斌,他们都分别在1987年1月7日的战斗中牺牲了。

  记得那时战斗刚打响,袁熙和李斌跟随第二突击队冲向被敌人占领的高地,一发炮弹击中了李斌,他举起已炸坏的录像机,还没来得说话,就倒在了血泊中。袁熙看了一眼已牺牲的战友,在弹片如雨的硝烟中,抢拍了第一个将爆破筒塞入敌屯兵洞的爆破英雄,又记录下一位战士舍身掩护战友的感人瞬间- - - - - - 胶卷在相机中不断地推进着,计数窗显示到“3 0 ”。就在他刚要再次按下快门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强大的气浪把他抛起一米多高,弹片不仅切断了他的双腿,而且还嵌入了他的腹部。又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袁熙从昏迷中苏醒,照相机还在手中,他使足力气举起它,但他再也没能按下快门。战士们把他的遗体抬下来的时候,他的双手还紧紧地握住相机,眼睛依然睁着。

  当年我曾经去五连的哨所,找到了一些烈士的遗书和几封迟到的家信。

  二等功臣孟志忠1 9 8 6 年元月从甘谷入伍,担任火力组成员,一连炸毁敌火力点三个,壮烈牺牲。出击前他给父母留下的信里写道:“爸妈,在我未离世之前,我请求你们:1 、如果我牺牲了,骨灰盒由部队处理,你们不必非要‘让我回家乡’。2 、你们不要来部队,不要给部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3 、如果组织上把我安放在烈士陵园,你们可自费来看我。来时不要来人过多,但一定要把我生母的灵牌带上。4 、家里经济不太困难,我是团员,也许还会被追认为党员,发给的抚恤金可作为交组织费用。”

  常生贵1 9 8 5 年元月从甘肃民勤县入伍。战斗中,他和战友郭永根生擒了一名俘虏,在撤退时不幸牺牲,被追记二等功。出发前给弟弟常生计留下一封未写完的信。

  弟:我的生命也许将在战斗中结束。在这之前不知是什么,把我的心塞着不想给你写这封信。但想到父母,又不得不给你嘱咐几句:我离去之后,你若听到不幸的消息,不要一下子给母亲说,以免她的心脏病复发。现在我很后悔的是,不该在三、四个月收不到家里信时就去信责怪父母。希望你加倍替我孝敬二老,再不要像我,让他们生气了- - - - -

  还有不少烈士们已无法再看见的迟到家书。

  被追记二等功的祁帮林的姐姐祁雪莲,1 0 月8 日从陕西扶风县,写给弟弟迟到的信:弟弟,虽说我没经过战争,但从电影上也知道一些情况,所以,我老是悬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但是,上前线,保边疆,是每个战士的责任。你是第一突击队的,任务很光荣,要拿出一个军人的气概来,安心打仗,多立功,这是我的一个希望。可是流血乃牺牲也不可避免。尽管如此,还是希望你能安安全全地回来。

  陕西凤县还在读初中三年级的唐拥华,1 0 月1 2 日写给哥哥唐拥军烈士的信只有简短的六行字:从你来信中得知,你和战友们八月十五过得很好,一家不圆万家圆;爸妈的身体都好,不要挂念、操心,只想怎样打好仗。祝哥哥立功,凯旋而归。

  妹妹为了十八岁哥哥的生日,在信的背面附了一首诗:

  人生的1 8 岁啊,

  五花八门。

  有的在校园里刻苦攻读;

  有的已经是老板经理;

  有的在彩灯下扭屁股;

  有的在高墙内忏悔- - - -

  你的1 8 岁在山岳丛林里度过,

  身负重荷穿山越林,

  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

  你别离亲人,奔赴祖国的南疆。

  在那里只有在猫耳洞里匍匐

  蜷曲的身体长了疮,

  随时可能踏响地雷- - - -

  为了欢乐的同龄人,

  为了父辈和同辈,

  脸上只有太阳却没泪水。

  你欣喜,你有你自豪的1 8 岁。

  最鲜明的对比要数我们部队凯旋时的场景:

  清晨,满载着前线将士凯旋的军列,迎着微红的朝霞,从西向东驶进了陕西驻地的那座出发时的小站。车刚停稳,顿时被站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人们包围了,亲人相聚夺眶的泪水,战友重逢说不完的话语,鞭炮、锣鼓和众人的欢快的雀跃,一时间使小站沸腾了。随后,凯旋的队伍浩浩荡荡挺进凯旋门,便进入了锣鼓喧腾、鲜花飞扬的全城几十万人的欢呼声中。

  路边同样站立了一排期盼亲人归来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们。他们怀抱着亲人的骨灰盒,抑制着悲伤的情感。同是泪水,一个是激动地团聚,一个却是悲伤的永别。

  这也是我永远无法接受的,极其揪心又残酷的一刻。

  我亲爱的弟兄们:但愿你们在天堂好好休息,一切都好吧!

  写怀念逝去兄弟的文章:纪念我逝去的兄弟

  五年前,我的兄弟突然死去了,车祸。

  我与他第一次谋面相识,是在零四年九月四日刚去大学报道那天。那日下午,我去到分配的宿舍,见的第一个舍友便是他。一进门,他用自己的杯子倒了一杯水给我,让我很吃惊,也因此把它作为以后记忆的重要开端。

  他是山东人。正是因他,让我此后对山东人有种极为前世的好感。在此之前,未曾与山东人有过交道或者交情,因此也无地域性的见解了。

  那时,宿舍共住了四个人,一个班,我们都成了极为要好的朋友,形影不离。这种情形,直到他的猝然离开,再到后来大家各奔东西。

  尽管是山东人,然而他并不威武高大,与人们常识里山东大汉的形象颇有出入。但他不瘦小,或者不孱弱。一七零左右的高度,不胖不瘦,在广东人的地盘上,是无需自卑的。若是论高度,南方人要普遍显得谦虚多了。

  他皮肤偏黑,但不离谱,与工地上的民工比较,他那肤色是不算什么。以于此,我便给他起了个号:小黑。这听起来是很可爱,顺口,也没恶意。后来,大家都用这个号来叫他,包括以前及后来认识他的人。有次他说,我怎么给他起了个死人的名字。因为那时候香港有个叫柯受良的明星,艺名叫小黑,有天突然患病死了。或许是无心说说,他没有反对大家继续这么叫。

  因为他是北方人,所以多少有些水土自带的幽默感,这跟我倒是很投和,默契便无需言说了。我们时常相互开玩笑,或者恶作剧。有次在宿舍,他正在打电话,我把涂着牙膏的薯片递给他,他毫无防备的放进嘴里,最后一吐为快。无论相互如何取悦,我们都不恼怒,因为我们是男人,本色上不可小家子气,二来若不是真正要好,是不会这么闹的。

  他很忠厚,没有老怕自己吃亏的恶习。无论是男生女生,只要找他帮手,他都应允,也很卖力。因此,他的人缘和口碑极好。

  我与他最后一次告别,是零五年七月六号。那天早上,我先从宿舍出去了,他还在睡觉。中午的时候,他便背着行李走了,我还在外面,没能送行。那时,他发过消息给我,也是一些调侃的话语。

  中途,他打电话给我,说在烟台等他同学一起回去青岛的家。约莫一星期后的一天下午,我们从老师那里得知噩耗,说他出了车祸,已经走掉了。

  据说,当时他和同学一行三人,已经买好当天晚上的车票准备回家。在临走前,去了趟书店,出来过马路的时候,便被出租车撞了。死了两个,一个是他,一个是他很要好的兄弟。另一个受轻伤,因为被他用手推了出去,才幸免于难。当时司机喝了不少酒,怀里抱着一个小孩。

  突然闻其不幸,如遭五雷,悲痛至极,眼泪若泉涌一般。从那时,直至后来很久,我依然无法接受他的离去的事实,觉得他依然活着,也应该活着。我时常望着他曾居卧的床铺,内心甚是空荡,极为伤怀。

  等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他父亲过来了,为他处理相关后事。他父亲差不多五十岁,从脸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曾经很久很重的悲伤。我们同学一起,同他父亲说了很多安慰的话。我知道这些安慰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失去,这种创伤是无法弥合的。

  过了几天,他父亲带上他一些遗物走了。每当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相互发短信,我说过些年月会去看他们。零七年春节的时候,他父亲告诉我,说他们有了一个小女孩。大概是领养的,我以为。我也没有细问,也不好问。不管如何,他们将来是不会孤独了。

  苍天无情,岁月无情。人间恶人万千,却未能将你容下,这是个多么大的冤屈。若有来生,我们还是好兄弟,不是一年,是一生。

  附诗一首:

  忆兄

  高堂本纳迟暮年,何奈英才惹苍天。

  一度春秋情似海,誓与来生再修缘。

  潘东

  2010.04.04 清明


看过“写怀念逝去兄弟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写怀念逝去兄弟的文章

2.写给兄弟感人的话句

3.祭奠兄弟的文章

4.送给兄弟的句子

5.悼念兄弟的文章 纪念在天堂的兄弟

86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