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友情文章>

关于兄弟感情的文章3篇

乐平分享

  关于兄弟感情的文章 兄弟,有空联系,再相聚

  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领完毕业证那天,我们还在没心没肺的大声笑着,闹着,开着玩笑,一如曾经,未曾改变,如果不是手里沉甸甸的毕业证,该有多好。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虽然我们默契的避开了我们不想提的那件事,下意识的躲避着,但是第二天,终究各奔了东西。

  分别前,我们依然大声笑着,不曾扭扭捏捏,不曾惜惜相别,不曾掉过一滴眼泪。

  “我走了啊。”先走的兄弟在告别。

  “赶紧滚蛋!”未走的兄弟粗鲁的把他踹了出去。

  “尼玛……”

  “别磨磨唧唧的,赶紧滚蛋,别误了火车。”

  “嗯……”

  第一个人,走了。

  宿舍突然安静了,事到分别时,终究还是舍不得。

  “我爸来接我了。”某白痴接了个电话,“我要走了。”

  “嗯,滚吧。”

  “尼玛……”

  “再不走揍你丫的!”

  然后,我们提了他的东西,把他送了出去。

  宿舍,突然变得陌生了。

  “我也要走了。”我站起来,说。

  “嗯,赶紧滚。”

  “尼玛……”

  “滚粗!”

  我就这样被轰了出来……

  “再见。”

  “再见。”

  这一次,是真的分别了。

  但是我们一定会再见。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终究还是哭了。

  兄弟,有空联系,再相聚!

  关于兄弟感情的文章 我的新疆兄弟——木和塔尔

  记得第一次见到木和塔尔,是在北京饭店的大堂。上百号人挤在一起,准备分组乘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去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围很多身着民族服装的靓女,让人目不暇接。偶一回头,看见我们组的最后面,有一位高个小伙儿,帽子、胡子、长过膝盖的服装,让我断定:这是维吾尔族人。仅仅一瞥而已,目光重又回到“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靓女上来。

  领导接见完毕,有幸参观人民大会堂的各厅,刚才还是从五湖四海聚到一起的陌生人,此时却更像很久以前就相识的老朋友,你帮我拍照,我帮你摄影,男照女,女照男,男女合照,忙得不亦乐乎。在灯光聚不到的地方,我再次看见了孤单站在那儿的他-------木和塔尔。也许我们本应该就在一起,喊上和我住在一屋的黑龙江小伙(就叫他小黑吧),穿过人群,来到他的身边。“你怎么不照相呢?”我们问到。“我?没带相机的嘛。”他答到。老天,没带相机可以和我们一起照啊,总不能说没带锅灶就不吃饭吧?走走走,一起照相去。这时,我知道了他叫木和塔尔(就叫他老木吧),来自新疆和田。

  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我和小黑又碰到了他,他感激的微笑,使我们无法抵挡和他共进早餐的欲望。小黑和我边吃边聊,偶尔想和老木讲几句,他总是静静的听,微微的笑,似乎交流不需语言,而靠表情。我非常非常想和他聊几句,于是我试着问到:“你能听懂我说的话吗?”老木木然的看着我,我只好耐着性子重复一遍,他终于开口了-------“他说的,我能听懂,你说的,我一句听不懂。”

  小黑那个笑啊,黑脸仿佛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紫猪肝似的红脸,敢情让我自豪的普通话一级乙等是我蒙来的啊。您瞧瞧,不说则已,一说就是大实话。老木啊,老木,你可真……,唉,想法归想法,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却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一晃到了中午,主人热情的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我们三个本坐在一起,组长是个北京人,也许看我猪头猪脑的像个“贪官”似的人物,并且酒量大大的好,于是非得要我过到另一桌,去陪陪那些港澳台湾同胞,谁叫别人是现管呢?我很不情愿的上了另一桌。看来港澳台湾同胞们的酒量也很有限,我又暗自庆幸坐对了地方。开席不久,小黑过来了,手拿大半杯白酒,非要和我一口清,只好奉陪了,一干而尽。可我的脸却开始不争气,比早餐时小黑的脸还要灿烂。木和塔尔又出现了,手里端的,那是满满一杯白酒啊,看着我,只说了一个字“喝”,酒便像水一样,倒进了他的肚子。我惊讶了,看来东北人能喝,新疆人更不含糊啊。组长啊,您识人识面不识胃啊。

  下午的活动,是不能参加了,悄悄的给组长请了一个假,独自偷偷的溜回饭店睡觉,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出现在我面前的,竟是老木。老木说:“我上厕所,没看见你,问组长,你回来,我来陪你。”老木啊,老木,你可真……,唉,看来兄弟有得做了。要知道,老木可是第一次来北京,下午的活动,可是著名景点旅游啊。

  以后的几天,我们天天待在一起,联欢会上,老木弹着吉他唱着歌,可歌词一句也听不懂,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首歌唱友情的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要分手了,记得那天逛完王府井,回到酒店时,他已乘车提前6个钟头去了火车站,留在我床头的,是一大袋葡萄干和两个囊。一句话,一个字也没有。老木,我一定要见到你,我还有话对你说呢。急急忙忙赶到火车站,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老木啊,老木,你在哪里?我大声的喊:“木和塔尔,木和塔尔……”没人回答我,我的声音,淹没在人堆里。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还好,离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发车时间,还剩15分钟,我拼命的穿过人流,找到那辆火车,可从车头到车尾,从车尾到车头,我却再也没看见他了。只好在心中默默的说:“老木,我的兄弟,一路顺风。”

  回到内地,我收到了一封满是错别字的信,信的末尾,是一个新疆支边后代写的,他说,木和塔尔用维语先写了,然后由他翻译成汉语,老木又认真誊了一遍。其实老木对汉语很不熟的。我看到了老木特地把照片复印在信上,他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关于兄弟感情的文章 兄弟,你累吗

  今夜,无所事事,再一种无聊的状态下看了《扫毒》这个电影,当然,不是第一次看了,感触还是很深。

  电影本身的意义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懂,就是兄弟之间的情谊,天哥当初的选择,我认为是这个电影本身最大的亮点,太难,就像妈和媳妇掉河里一样,救谁?说什么最好的答案是:救妈,然后和媳妇一起死,那是真的吹牛B,救谁,谁就活,另一个就得死,多简单的道理,我这个人容易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所以我喜欢看电影,站在主角的位置想,甚至一个配角,哪怕是一个无名小卒,就要考虑,设身处地的思考,当然这也是导演需要的。最后我自己本身得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人生一些鲜为人知的道理,其信在我,爱是简单。

  其信在我,爱是简单。说白了,这是我刚刚编的,来自于李小龙的一句话,意思也很明白,每个人都有信念,不管怎么做,怎么爱,怎么处事,怎么怎么,所有吧,随心就好,对得起自己,对的起父母,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事中的任何人。

  说丢人的,今天又看了一遍,心中甚至有些滴泪的感觉,如果我是天哥,要在两个好朋友里面二选一,我也会选择劲秋。他一直都说不想做,可是却一直奋不顾身。他有家,不像他和子伟,两个“寡佬”。可是他却不知道,这次行动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打的那个电话。面临的这个生和死的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似乎都是错的,可他偏偏别无选择。这种心灵的拷问,是片中让我最佩服的第一个地方。所有的场景和演员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也低估了友情和兄弟情的力量,我料定,子伟虽不死,但肯定会恨,而且恨之入骨。果不其然,五年后子伟回来了,带着满腔“恨意”。三个人驾车互撞很震撼,也很唏嘘。曾经“誓要去,入刀山”的三兄弟,如今见面却不仅仅是隔着时间上的五年,更是心里拉不近的距离。

  直到后来在天台上,三兄弟才再次重聚。劲秋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子伟也打了天哥一顿。最后子伟把两把手枪给了他们,我就知道其实子伟早就原谅了他们,甚至说其实他一开始就没恨过,虽然也会疑问为什么天哥选的不是自己,会怨却不会恨,这就是兄弟情。

  我最佩服的第二个地方,是子伟母亲去世前的场景。明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她把三个人全认错了,把天哥认成了子伟,把劲秋认成了天哥,把子伟认成了劲秋。可恰恰是这样,三个人得以换位思考,得以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去谅解去体谅,最重要的,是真真正正地放下心中芥蒂。虽然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特技和特效,但这个场景却做到了让我的心灵震撼。这也让我常常的思考自己,想我是怎么对兄弟们的,我一直纠结我记性不好,但是我有时候真的不记得,天天喝酒,醉生梦死,我知道这不对,但是在面红耳赤的酒桌上,我不否认我又在体会另一种人生,人活着,总得想吧,我也刚刚在说说上,发表了我的理想,我的愿望,没别的,现实的很,就是多挣钱而已,我也深深体会到身为男人,身为兄弟的那份不容易。

  三个人枪战前坐在三张椅子上抽烟颇有暴风雨前的平静之感,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枪战结束时Mina的死也能看到她和子伟之间的情,爱是人至情至性的表现。当然不能忽略的,是最后天哥最后的选择,用他来做“肉盾”,留给劲秋杀八面佛的机会。

  片子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子伟把手砍下来也想杀死八面佛可以看出他的恨,是对八面佛的恨。如果说子伟一直以来都恨,那就是八面佛。我之前所以为的满腔恨意,恨的不是天哥不是劲秋,永远都不是兄弟,而是那个害天哥做选择,害懂泰文的阿益惨死,害劲秋一直回不了家跟老婆女儿团聚的八面佛。

  这种兄弟情,我自问自己都做不到。可这一份情,却是人最珍贵的所有。就像歌里唱的,兄弟难当!

  我说兄弟难当,咱们有难一起闯。

  一杯酒啊到天亮,再和从前一样。

  我说兄弟难当,咱们有福一起享。

  一辈子的兄弟情,比天还要长。

    48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