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青春回忆的文章:那些年,我头发凌乱地穿行在校园里

晓晴分享

  我是一名教书先生,做过多年的初中班主任。九月一日,新生入学,老规矩,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两大环节是:进行军训,学习校规。特色校规之一的《xx中学外在形象十不准》是必学内容,其中有一个条款,要求学生不准留奇异发型,不准穿奇装异服。配合校规,我对非奇异发型做了细化界定:男生,短发,平头、板寸皆可;女生可长可短,但刘海不能超过眉毛,不管男女不准染、烫、拉。

  初一年级时,学生还算听话,校服穿得板正,校牌戴得周正,发型也算合规矩。可到了初二年级,问题来了,学生叛逆期集中爆发,一个“让你上东,你上西,让你打狗,你吓鸡”的叛逆时代,悄无声息地来了,给家长和老师来了个措手不及。向大人们挑战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穿着和发型。女生有的开始把裤角改瘦,有的开始攀比穿戴,有的开始描眉画睛、涂指甲油,有的还偷偷戴上美瞳,有的把校牌上自己的照片用各色明星的靓照覆盖。发型也开始呈现出多样性,男生头发越留越长,女生刘海渐渐过眉甚至遮住眼睛,男生中毛寸、飞机头、卷毛发,甚至有一些叫不出名堂的发型,用我的话说:像一个麦穰垛让一群鸡飞上去刨了一样,女生呢,有烫的,有染的(当然是小面积,算是给老师留点面子吧),有拉直的,真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景象。 他们的笔袋里也开始多了个秀珍小镜子, 时不时偷偷整理一下发型,渐渐开始关注自己喜欢的异性同学,开始在意在异性同学眼里的形象,青春萌动,纸条传情。这时的家长心里发慌,纷纷扮起警长的角色,搜包,盯梢,寻觅着子女早恋的蛛丝马迹。这时的老师和家长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多言,唯恐刺激了这些存在沟通障碍的小青年小姑娘们的敏感神经,真觉得束手无策,只有祈求他们尽快平安度过这特殊时期。

  我几乎忘记了我们那时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抑或根本没经历?物质的相对匮乏,何来穿戴上的攀比?那时,不管男女,穿着朴素,衣服只要不打补丁,就算高档。男生清一色的“学生头”,女生多数短披毛儿(头发长了易生虱子)。男女同学极少交往,碰面也难得打一声招呼,即使是同位,也硬生生地用尺子丈量好,在长条课桌中间画上“三八线”,谁要过线,可能就会挨同桌的一顿呵斥或一拐肘子,可谓老死不相往来。当然可能也有喜欢的异性同学,不过,我们把喜欢埋在心底。现在想想,也算是相当奇葩的交往方式。

  那时几乎没有理发店,理发主要靠父母或亲戚,一把凳子,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一条毛巾,一个脸盆儿,就是理发的全部物件。我不太喜欢父亲给我理,手艺比较差劲,不比他的木匠活那样拿手,理得长短不匀,母亲笑话说像狗啃的。我三舅的理发手艺还凑合,找他理过多次,但令我不爽的是每次给我理发,都嫌我脖子后的“馋窝窝”太深,不好理,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确那时馋嘴馋得厉害,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偷偷地打开菜厨,看看是否有“美味佳肴”,偷上一点儿,放入口中,不敢多拿,唯恐少得太多,让母亲发现后挨呲。现在摸摸脖子后,哪有什么“馋窝窝”,完全是因为生活差,太瘦造成的。如果赶上农忙,父亲就让我上集市理发摊上去理。在龙宿村上初中时,班主任赵喜堂老师还亲自给我理过一次发呢。

  记得上高中时,才慢慢留起了稍长的头发。大学毕业后,开始爱美,学城里人,想留个三七分的青年长发,但因发质太硬,极难约束,额头上方的头发往前直竖着,像房子的厦沿一般,颇是令我伤透脑筋,后来,甚至还烫过几次,但保持不了多久,又重现凌乱局面。结婚几年后,才痛下决心,干脆理了小平头,这才总算结束了头发凌乱的旮旯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不同的年代,别样的青春,若干年后,我们不经意地回望,都会发现,不管是油头粉面,还是头发凌乱,它们都是那么光彩夺目,因为青春易逝,因为青春多梦。我怀念,那些头发凌乱的青春岁月。

【本文作者: 刘景森(微信公众号:景森原创)】

    380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