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文章

淑贤分享

  音乐教学是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文章: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教学是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第一,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能力和基础等都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分层教学。如可以让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给大家为大家做示范,这样既提高了好学生的情趣,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个触动。对中等的学生,要保证他们踏实准确的完成本课的知识。对音乐感知较差的学生,要帮他们降低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能够将课本中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会就可以了,不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免他们对老师,对音乐课失去情趣。

  第二,要调动学生情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我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的有趣,学的也用心了。

  第四,要及时点评,及时总结。每一节音乐课后,教师应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促进学生发展。一方面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然后推选同学上台读感想、谈收获。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作好总结,整理本节课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结性发言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提出建议或希望,使学生记忆在心,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总之,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回顾,发扬好的,取长补短,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文章: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故事

  一、从兴趣入手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小学音乐教学叙事故事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担任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很久了,回想起我的教学经历,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起初来的时候我在想我到底应该怎样来教我的学生,怎样达到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充分利用并实践新的课程改革怎样才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呢?果然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一开始的教学就没有我想的那样简单,我一直把自己在师范的所学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可是我却忽略了一个重点: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如:接受能力、实践能力、小学生自信力等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我没有特别注意教学设计,因此呢最初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没有怎么达到的。在上了两周之后我就发觉自己的设计怎么老是和学生不搭调呢?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目标也是困难。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选择和摸索更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模式。主要又以下几个方面:

  一、 纠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

  在一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发觉很不对劲,大家都是觉得音乐课是所谓的“豆芽课”,上不上好都是无所谓的,觉得上音乐课只是唱一首歌那么简单,更别说对音乐知识的渴望。更过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乐课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么课,听的同学呢还动动小嘴,不听的同学完全就没有在这堂课上。我这一想就担心了,这个该怎么办呢?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连学习这个的想法都没有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呢?最后我想我应该以兴趣来带动大家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该在不同的教学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加学生对老师上课的兴趣,渴望老师来上课,这里呢不仅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高、口语表达幽默、带动性强等外在的素质,还要教师的内心必须是以爱动其心,以礼服其人,以智动其行。爱心和责任是老师必备的东西,所以当老师上课而学生不听你的时候记住千万别发火,要爱他关心他,轻轻的一个提示即可了,这时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这里了。再制作一些适合音乐教学的幻灯片教学,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其中还有教师上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进行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开心了自然就学了。

  (2)增加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如果孩子本身对音乐感兴趣的话不需要教师花太多的时间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学心理现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现象,比如给孩子们一些乐器的学习,音乐认识的简介等学习。

  二、 课堂纪律性的管理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调控。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前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了我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三、改变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走,没有为孩子考虑得太多,只知道按着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任务,教学建议来固定我的思维,结果恰恰是时间不够。由于农村的孩子很少接触专业的音乐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学习一首歌曲都要一节课的时间,而教参上的设计内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乐欣赏。一节课时间不能好好把握,学生学唱歌曲时间太短了还加上有游戏活动等。因此我把学习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游戏适当穿插,并且在上新课之前都是进行了复习的,这样的改动让我在学习歌曲上还是取得了进步的。我还在上课时尽量运用电子琴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对孩子的音准进行更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用了音乐当中的模唱教学法和跟唱法来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词用节奏来教学生的,这样对歌曲的节奏能够很好把握。

  四、把乐器和舞蹈、游戏带进课堂,展示学生的自信

  才开始上课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很胆怯,让他们自己起来自我介绍都是扭扭捏捏的,还很害怕,很没有自信。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信,我把乐器、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当中得到了不错的收益。

  乐器、舞蹈、游戏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舞蹈、音乐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训学生的节奏感的。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在音乐游戏方面我经常叫他们进行音乐接龙,音乐情景再现。如小学的低年级大多都是有情节的,在这种情况我就把快要学会的歌曲让学生上台表演,下面的跟唱,在室外的游戏大多都是设计的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

  其实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自己在将来越做越好,要想学到东西,我觉得更多的是要像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学习实践方面知识,这样自己在实践方面才会越做越好。

  小学音乐教学演讲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每朵花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孩子的潜能,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赏识,孩子信心的源泉》。

  前不久我上了这样一节音乐课。那是四年级某班的音乐课,师生互相问过好后,孩子们坐了下来。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发现一个叫张俊的孩子两眼空洞,神思似乎飞去了远方。这个同学学习和纪律都不太好,班主任说起他来就头疼,说他语、数、英三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够一百分,也因为这样,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看着他那张发呆的脸,我不由得想,他应该很不快乐吧,现在的独生子女其实很孤独,很渴求友谊和平等的尊重。我决心拉他一把。

  回过神的时候,我微笑着说:“今天老师要表扬你们,排队进课室的时候特别安静,坐也坐得特别端正,你们看看,张俊同学坐得多好呀!”同学们的眼光刷的一下都集中在张俊身上了,他有点慌神,腰条件反射地挺得更直了,我对他翘了翘大拇指,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一节课上的是舒伯特的《摇篮曲》。我先放了一段弦乐版的《摇篮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放音乐的时候我注意看了一下张俊,发现他的眼睛扑闪扑闪的,似乎在边听边思考。放完音乐之后,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俊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起来回答问题,老实说我对他的回答不抱有太大的期望。他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刚。。。刚开头的地方有。。有湖水的波纹,然后。。。然后风,风是轻轻的,天上还飘着几朵白云”我惊异地看着他,课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也想不到这么美的句子居然是出自张俊同学的口中。这首乐曲的开头3432121,旋律线就是小波浪线,而在器乐曲的中间部分,小提琴在上方拉出了飘逸的高音,不正像天上的白云嘛!我有点激动地说:“你能不能把你想象的画到黑板上?”他点点头,走到黑板前画起画来,画波浪线的时候他还特别选了蓝色的粉笔,不一会,湖水,白云都画出来了。我在旁边提示他,你觉得刚才音乐表现的是夜晚还是白天?他想了想,又画了一弯月亮。“他画得美吗?”我大声问孩子们,全班异口同声地说“美!”我带头给张俊鼓掌起来,他在全班的掌声中满脸欢欣地坐下来。我接着问小朋友:“小宝宝就在这样美的环境中睡觉觉,舒服吗?假如我们在旁边,我们说话或者唱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轻轻地说话轻轻地唱”。张俊没等大家回答就立刻抢着说,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

  在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张俊多次举手,虽然他的回答并不是每一次都正确,但我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主动和自信,而那双刚才还失去光彩的眼睛,此刻充满了灵气。

  下课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发现了咱们班有个同学原来是很有音乐想象力的,你们说是谁呀?”大家都指着张俊。我微笑着地看着他说:“你今天表现很棒,继续加油哦!”张俊脸都红了,听音乐离开课室的时候,我看到他是连蹦带跳地跑出去的。

  下课后我感慨万千,自己不过是很轻松地表扬了几句,就让张俊从冬眠状态一下子感受到欣欣向荣的春天。而他也让我懂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鼓励,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只用几把糖几句话,就感化了一个打架的孩子,让他痛哭流涕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周弘,中国一位普通的爸爸,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式的海伦.凯勒,让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他成功靠的是什么?就是通过赏识教育!我知道,在以后的音乐课里,张俊可能还会神游太虚,教育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成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路何其慢慢兮,但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爱孩子,赏识孩子。因为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它信心的源泉。

  最后,我引用周弘先生的一段话结束我的演讲: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权,我们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闪光点,我们要懂得热情激励;每一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我们要懂得耐心和宽容;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我们要懂得友情提醒。

  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法

  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学改革的潮流,促使人们把教学改革的视线不再囿于认知领域,而作为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非智能因素——情感,便引起课革者的重视。“快乐教学”原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学内容。而且还在于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教学的艺术是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学校应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而不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和“才智的屠宰场”。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快乐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具体包括两条教学规则:一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二是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1.在教学中求乐

  在教学情境中,要使学生产生快乐情绪的首要关键在于,教师要想方设法操纵各种教学变量去满足学生的有关需要,那么在音乐课中,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快乐情绪呢?

  1.1 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卢梭也曾指出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产生快乐情绪。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刚从幼儿园或学前班来到小学的儿童,没有很强的学唱歌曲的求知需要,而有很强的听故事方面的求知需要。教师如果单单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自然不能满足其需要而引发快乐情绪。我在上这节课时,把准备好的一面国旗拿出来,问:“同学们看看这面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中间有些什么东西?”学生回答:“红色。”另一个同学说:“还有五角星呢!”教师说:“对极了,但你们又知不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里面啊有个非常精彩的小故事呢!”小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看小国旗,又看看老师,都盼望着马上知道这故事到底讲什么,一团疑问在他们心中希望解答。在这种气氛下,老师开始讲故事。学生都高高兴兴地听着,引发了学习的快乐情绪。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听、看、想、说、唱、动)体验,我问学生:“你会洗衣服、洗手绢吗?”“你是怎么洗的?”“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洗得好,为什么洗得好,好吗?”并让学生进行劳动动作、节奏、歌词创编,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求知的兴趣中自动、自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

  1.2 从成功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快乐情绪并不总是由求知需要的满足来激发的,有时候成功需要的满足也可以引发快乐情绪。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对成功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它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古人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成功需要的满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加表扬、多加鼓励,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音乐是唯一要求当众表现的课程,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有勇气、有自信、有表情地歌唱。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搭起展示自我的舞台音乐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学生搭起展示自我的舞台。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开展音乐小擂台活动。新的课程中贯穿始终并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每节课利用前后2—3分钟,请同学上台表演。表演的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决定。可以是:独唱、小组唱、独奏、歌表演、诗朗诵、讲述音乐小故事、生活小品等。同学们事先都作了准备。通过表演,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胆量,表演能力都有了提高,同时开阔了视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开展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肯定。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开展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学生可以当小老师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动作、歌词及自制的打击乐,并组织同学学习;学生可以当小老师为同学提供课外收集的音乐资料,音乐小故事等;学生还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每个学生都为自己都能当上小老师感到自豪,尤其一些较怕羞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了自信心,也能勇敢地走上讲台。

  成功需要还包括另一层涵义就是希望胜过周围的人,教师创设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

  1.3 从娱乐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需要本是人的天性,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的、活泼好动的儿童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正如杜威所说:“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

  例如:一年级新教材歌曲《动物说话》,这是一首非常形象生动的歌曲,在学生初步学会唱这首歌时,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鼓励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边唱歌边表演,很快乐学生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教师加以引导:“你们还能不能说出其它的动物?”同学们都踊跃地说着:“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狗说话汪、汪、汪。”……并让学生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这样,学生在娱乐中自觉不自觉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活动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音的高低”这一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及打击乐,让学生分组去敲一敲、找一找、听一听、辨一辨,去感受音的高低。然后运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音的高低的初步了解,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去感受、表现音的高低。这种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探索的活动,会形成内发的持久不衰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为什么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呢?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歌词,可按节奏读。可默读、也可同桌对读;又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聆听完欣赏曲后的感受,可用简笔画,可用色彩,可用线条,可用动作等等;或者给音乐主题,让学生创编音乐故事;给音乐片断,让学生讨论并创编打击乐伴奏,或让学生寻找各种音源来表现音乐主题。只要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何必一定规定死呢?学生可以轻松的对待课堂,享受学习的快乐。

  2.在教学中求趣

  在情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快乐,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到兴趣,以便为教学活动创设快乐和兴趣相结合的最佳情绪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产生主要“来自刺激的新异性”,而刺激的新异性和变化性,往往导致客观事物超出主观预期,也是惊奇这类情绪的直接原因。因此,惊奇和兴趣情绪是密切联系的。事实上,惊奇停留的时间很短,如果这时的刺激足以使有机体继对它维持注意并对它进行探索,惊奇就转化为兴趣情绪。可见,惊奇是兴趣情绪的先导,正如高尔基所说:“惊奇是认识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需要,而且要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理智情感上的震动进行认识活动方面的探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机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学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所以兴趣特别浓,一旦有了兴趣,那么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而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于其中了。

  3.以师情激生情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言行,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态度,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如:在教师节那天,我特地在五年级安排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的学习。上课了,我把事前准备好的一支大红蜡烛放在讲台上,点燃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蜡烛,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你们瞧,红烛不惜把自己化成滴滴蜡油和缕缕青烟,却把光和热奉献给了人类,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于是,教师按下了录音机的按钮,让学生初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们沉浸在敬师、爱师的气氛中。有个学生激动地说:“现在我更清楚了,有许多可敬可颂的老师,他们为培养我们,做了无私的奉献,老师们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红烛精神吗?”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已深深地印入他们的脑海。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更加伟大。还有,我在上欣赏课《小白菜》的时候,我用故事导入,讲故事的时候配上《小白菜》的乐曲做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学生被感染了,眼里都噙着泪花,再复听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的投入,在这种气氛下欣赏音乐,同学们都很感动,效果更佳。

  总的来说,音乐是一门富情感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始终贯彻“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教师播下种子,要勤于浇水施肥,使每粒种子都生根发芽,长成茂密的大树。

  在我们农村,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 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小胖胖》这一课时,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我们老师可以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学生们分别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沟,边唱边演,此情此景不能说不感人。歌声伴着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二、更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农村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以后的音乐学习。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例:

  心跳声:2/4   x x | x x | |

  咚 咚 咚咚

  大鼓声:2/4  x- | x- ||

  咚  咚

  钟表声:2/4  x  x  x  x | x  x  x  x ||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母鸡下蛋后: 2/4  x  x  x | x  x  x ||

  咯 咯 嗒 咯 咯 嗒

  机枪扫射声: 2/4  x x x x | x x x x ||

  哒哒 哒哒 哒哒哒哒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一直很高,多次反复的练习,一些复杂的节奏就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例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等。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就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出发,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与声音的长短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分辨声音长短:如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爸爸打鼾声长、心脏跳动声短;猫叫声长、狗叫声短等等。其次,通过爸爸打鼾声、猫叫声和心脏跳动声、狗叫声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自己去创编简单的节奏,小部分同学编创如下:

  爸爸打鼾声:2/4 ×-| ×-|

  呼  呼

  心脏 声: 2/4 × × | × ×||

  咚 咚  咚 咚

  猫叫声: 2/4 ×-| ×-||

  喵 喵

  狗叫声: 2/4 × × | × ×||

  旺 旺 旺 旺

  这些声音也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所以创编时,节奏拿捏得很准,学生热情也高涨。在这个听、说、做得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广大音乐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找寻更贴切的、鲜活的、适应于农村学生学习的材料。例如:在教学生认识音的高低时,我的做法是:准备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里分别放入不同容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音高)。上课时,我在桌子上把七只杯子一字排开,再拿出一根筷子,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找音乐!音乐就在这七只杯子里,谁来找一找?”学生觉得很新奇,都争着要来找音乐。当几个学生用筷子敲击杯子以后,马上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杯子里的音乐怎么都不一样呀?”我因势利导说:“对呀,这七只杯子里住着七个不同的音符,它们的音高都不同。”然后拿出写好音符唱名的卡片,边唱出音名,边贴在杯子上,再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唱一唱,学生跟我唱一唱。就这样,利用身边最常见的物品,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了音乐知识。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寻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是很多的。

  二、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音乐课中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文章: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

  学从课本向生活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扩展。让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实践 多媒体 创设音乐情景 音乐元素

  审美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 启迪 创造

  音乐能激发人的潜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他们正是学习音乐的最佳启蒙和发展时期,如何让他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去感受美、发现美并创造美,是摆在每个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学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多数师资不足,城乡学生能力差异较大,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材内容较多,如果严格按教材不落一个内容的教学,不仅一学期下来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也往往会因为流于形式呈现出走马观花、顾此失彼的局面,教师应从教学目的和任务出发,实事求是地从教材和生活中选择一些合乎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能力范围内的内容。具体做法是:

  1、打乱教材次序,激发兴趣,实施教学。

  开学初,将整册教材粗略浏览一遍,将受学生欢迎的内容搬到前面来上,如四上《踩雨》、《童心是小鸟》,六上的《铃儿响叮当》等歌曲,感情真挚,旋律流畅优美,歌词贴近生活,富于童趣,学生学这类歌曲时兴趣较浓,因此,放在前面学,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的作用。

  2、精选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落实教学。

  每学期在教材中选取七到八个主题单元和一个综合活动单元进行教学,主要集中在歌唱祖国、热爱家乡、爱心教育、歌唱友谊、民歌赏唱、外国音乐欣赏和演唱等内容,虽没有面面俱到,但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适时补充一些内容拓展教学。

  音乐教学应紧扣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适时补充一些反映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校歌,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我和你》,反映地震的歌曲《不离不弃》,电视剧音乐《西游记》和《哪吒闹海》等,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符合学生口味,老师还没教唱,学生就已唱得有板有眼了。

  二、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空中、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觉得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1、创设生动新颖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将音乐与情景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湘版六上第六课的教学,随着韵味十足的京调音乐奏起,大屏幕上呈现出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京剧脸谱,学生们个个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等待着一出好戏的开演,这是《京调》教学时的导课部分,短短几分钟,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起来。

  2、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四下里的《小马快快跑》节奏训练中要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为使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课件出示赛马场景,有三匹马在跑道上赛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打一打三条节奏,并辨一辩哪匹马跑得快,当学生通过听、模仿找出冠军后,我马上追问:“为什么?谁帮了它的忙?”从而引出“附点八分音符”,最后通过看场景跟着冠军跑一跑来认识并感受了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和效果,让学生在情景中非常轻松地认识了附点八分音符,也懂得了该如何唱(奏)它。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这首歌曲时,课件出示校园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景,使学生深刻地感受校园的美丽、和谐。在歌曲教学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说一说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涌现了哪些好人好事,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填上新词,学生们积极性高,有的描写同桌,有的描写班集体,有的描写后勤师傅,有的描写保育员等,他们将创作好的歌词通过大屏幕和全班同学共享,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4、收集名师的先进教学手段和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方法为我所用。如许多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中,常采用总分总的课堂结构模式。先整体感知,再分段(句)品唱、聆听,从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音乐元素层面启发学生演唱欣赏,进而体会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最后,再整体演唱和欣赏,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的感知,启迪学生思想和心灵,从中得到发现美、创造美的体验和快乐,这种导学模式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如深,不断丰富音乐形象,使之比较完整统一。还有许多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很善于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对比感受音乐作品的不同部分的音乐元素的变化或同类音乐作品在演奏和演唱上的细微差别,来培养学生的发现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并展开对比再创造,从而逐步体会各音乐元素在音乐作品中对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给我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很大的启发。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升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它与音乐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了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音乐课外活动课中,为了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我们相继成立了鼓号队、舞蹈对、竖笛队等,他们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坚持训练,这些文艺骨干到了班上又一个个变成了班上的排头兵,帮班级出主意,排节目,在班级和学校举行的文艺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课外活动的发展,每逢重大节日,班内和年级组要举行唱歌、才艺比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给全校师生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必要的时空条件,对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就应该是这样从书本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听、唱、学、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看过“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文章”的人还看了:

1.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2.中小学音乐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3.浅谈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4.小学音乐读书心得

5.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心得

    116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