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_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2)

淑贤分享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家园社区共

  摘 要:家园社区共育即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从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社区资源三方面着手,阐述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理念;三位一体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重任,是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社区共育”也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新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充分深化,它能有效地促进良性幼儿教育机制的形成,也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幼教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园针对本地区幼教特点,对“农村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开展了实践性的研究。幼儿园通过在全园进行实践研究,明确了“家园社区共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构建出“家园社区共育”的基本模式,并为“家园社区共育”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通过家园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社区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必要前提。我园有效地利用了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新局面,使幼儿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也使孩子能在一个良好的“家园社区共育”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一、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后盾

  通过我们的资料统计,现在的80后家长们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本地的年轻家长,大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这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家长们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园共育”正是一个契机,是合理地挖掘这些宝贵教育财富的载体,为家长们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以往的家长参与幼儿学习的情况不理想,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学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去,其实,家长本身就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他们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本课题的相关活动中,我们请家长走进课堂当老师,请不同职业的家长给幼儿上课,如:请医生家长给孩子们讲保护牙齿方面的知识,请消防员家长给孩子们讲火灾逃生知识等。当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和特色,就会积极地配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大中国”中,家长和幼儿通过上网查询、查资料、收集图片、看电视等方式了解有关中国的文化,共同收集我国璀璨文化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其实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由于活动前的知识储备充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显著提高,家长由刚开始的不积极逐步转变到现在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课程要求,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二、教师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有力保证

  幼儿教师是联系孩子和家长的纽带。“家园共育”要求幼儿园教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必须拓宽工作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如:家园联系、对家长公开课,组织幼儿家长亲子活动、家长会等,把幼儿园的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儿知识等教育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们对“家园共育”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又从家长那里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生活习惯等,两方面结合,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与我们教师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钻研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幼儿园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使我园的教研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有效途径

  在“家园社区共育”的实践过程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不再是封闭形式。我们巧妙地利用社区的条件、环境,为孩子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为了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充分参与社会活动,我们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经常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到附近的社区、公园、超市、小学等,利用周围特有的社会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开阔视野,激发探索欲望。为了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去社区的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通过一系列走出校园活动,孩子们学到了许多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东西。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正成为我园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思维,创新“家园社区共育”的形式,丰富“家园社区共育”的内涵,搭牢搭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桥梁。让家园社区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

  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小说下载。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们班的小朋友刚来时不会吃饭的人很多,有好多小朋友要老师帮助,但是要让不会吃饭的小朋友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他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你们小朋友都很棒的。万婴跟踪育儿指南1-3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小朋友的自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托班育儿知识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小朋友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有的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而有的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像我们班许蓝总是会撒饭粒,经过老师的培养和练习,许蓝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幼儿园小班育儿“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那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老师都会和家长沟通,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单机游戏下载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1.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2.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3.中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4.幼儿园小班育儿文章

5.大班家园共育优秀文章

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