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文章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文章:体育教学经验交流
从事体育教学有多年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比赛在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二、意外事实的培养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篮球比赛中,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胜负,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注重小组活动形式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中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 特殊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六、个性爱好的培养与发展
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学生,所喜爱的项目也是不一样的,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校的大课间操,
全员参与,多设一些项目,让学生有选择、有目的的去锻炼身体,提高竞技水平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选择的增加一些项目,调动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充分利用好大课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好每天活动一小时,让学生有所想、有所学、有所好、有所动,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得到的一些想法,和各位老师一起研究探讨,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文章:小学体育教学经验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文章: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总结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力求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享受学习体育的快乐。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
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非常强,但当愿望已经满足,就会很快产生“心理上的饱和现象”,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自主行为,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
1、情景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在体育场,器材上求新求异,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把运动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线条划鲜明夺目,器材布置整洁,新颖,给学生对本次课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2、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体育教师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不么亲近,要以朋友的心态去接近学生,去解决问题。例如,每次课前、课中、课后的整队,不一非要以几列几横队站立,那样比较严肃,可以在指定地点,自由集合的形式站立,其次,教师应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训练的良好学习心理,点燃学生渴望求知和勇于表现的星星之火,再者,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人人拥有体育锻炼。
二、培养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有人认为,兴趣来自多体验,中国许多学生对乒乓球很有兴趣,这不公因为它是“国球”,而且因为他们自幼就从地上打到小桌子上,由水泥台打到木台子。接触多了,学生就会越来越理解乒乓球,兴趣便会产生。
有人认为,兴趣来自好奇。在很多事情上,孩子比成年人兴趣高,国为他存有丰富的好奇心。“呼拉圈”、“溜溜球”、“抖空竹”等体育项目与器材一问世,学生主掀起一股“热”,爱不释手,这就是因为好奇的缘故。
有人认为,兴趣来自成功的鼓励。有的学生对田径项目并不喜欢,经过锻炼,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品尝到了果实的滋味,兴趣就越来越大;特别是许多人以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赏识他时,他从事田径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兴趣不能压制,压制是兴趣的最大敌人。
兴趣靠理想支持,理想靠兴趣引路。打个比喻:人们在山间漫步,兴趣使他们继续爬山。当爬到半山腰时,人们感觉腰酸腿疼就没有了兴趣,回头下山了。有人怀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信念,继续攀登,理想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境地。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永远的目标,永远的兴趣,造就了永远向前的人。由此看来,“兴趣 爱好 习惯 理想 发展”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所以,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学生对运动的好奇心,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从面使学生掌握一些运动技能,使其兴趣爱好转变为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丰富教学内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长。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择多种教学内容。例如,素质练习——上肢力量中,选择学生装一起做俯卧撑,这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的发挥,那么,可以之样安排内容:○1俯卧撑○2高支撑俯卧撑○3拉哑铃○4合作俯卧撑等,运动量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比多少来确定,学生装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项目进行练习,运动量让学生自己掌握,其兴趣和锻炼的实效将会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经,鼓励学生自己创造练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为适应学生装的个别化需求,未来建设者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准备经济实效的器材,使教与学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放眼社会,着眼未来。
四、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优化评比结构。
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及时,准确的学习信息反馈作用,体现了学生装的主华丽性,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思考主动锻炼,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方面都要有显著的提高,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发挥个人及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作用。互评和自评相结合华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中“要我学”和“我要学”的矛盾,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和评价的状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评价教师获得了学生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的来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发挥创造力。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看过“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文章”的人还看了:
4.高中体育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