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幼儿园教师月随笔(2)

乐平分享

  幼儿园教师月随笔:孩子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人们可以了解与感受一个人的心理、情感、精神与生命状态,并在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与对方的交往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交往效果,并体验到这种交往给双方带来的愉悦。那么。面对还不太会掩饰自己情绪情感的孩子。教师是否经常会透过孩子的眼睛来了解孩子,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呢?请看几个我们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的情景:

  孩子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呈现给了教师,但教师并没有细看与品味,而是匆匆地作了个评价,然后就把视线转向了其他孩子。这时,孩子的眼睛里流露出了失望……

  孩子们把小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抢着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教师只是简单提问了几个孩子,便匆匆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而并没有在意其他那些仍然高高举着小手的孩子。这时,孩子的眼睛里流露出了泄气……   一个孩子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对接下来表现同样出色的孩子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赞扬。这时,孩子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眼睛里不仅充满了失望、泄气和疑惑,还时常充满不安、焦虑和伤心,而这一切往往源于教师的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里,我想说的是,那么多迷惘、疑惑、焦虑的眼神都是教师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最为真实直接的影响,充分证明孩子的眼睛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了解孩子心灵世界的窗户。孩子的眼睛原本是教师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重要通道之一,而教师却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知道,教师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及其学习以价值的人,全美幼教协会(NAEYC)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之一便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计划课程和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依据”。教师若想走进孩子的内心,设计出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就需要立足于孩子的视角,从观察孩子的眼睛开始,重视和理解孩子的需要。毫无疑问。这样的行为是在感受与体验孩子,是在发现与理解孩子,是在尊重孩子,更是在通向有意义的教育,其背后也充分体现了“儿童观决定教育观”这一简单的道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教师如果有了观察孩子眼睛的自觉,自己的教育人生将会因此摆脱平庸、虚妄、苍白,逐渐变得深刻、丰富、充盈起来,就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就能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

  幼儿园教师月随笔:内向的孩子

  最近几天,我们班的佳佳总是在闹情绪,早上奶奶送到幼儿园总要哭泣。昨天,幼儿园组织去秋游,佳佳一早背着一书包的零食就到了班级。可刚到就开始拉着奶奶的手不停地哭,怎么都不让奶奶离开,“佳佳,怎么了?”我连忙走上前去安慰。“我不舒服,我要回家!”她哭着答到。“家里还好好的,嚷着要到幼儿园来,怎么刚到就要回去了。”她奶奶也在旁开始纳闷。

  佳佳平时在幼儿园是个很听话的女孩子,从来不闹情绪,各方面表现也挺不错的,就是稍微有点内向。“怎么会突然不要上幼儿园了呢?”这让我很纳闷。见她还是在不停的哭闹,非回家不可的样子,我就对她奶奶说:“可能她今天身体不是很舒服,平时从来都不这样的。”“是的,要不我先带她回家去看看吧?”

  没过多久,她又回来了,“刚到家,她又说想去秋游了,我就又带她回来了。”她奶奶解释到。“那就好!佳佳,过来,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说着我把她领到了队伍当中。佳佳见她奶奶准备离开,又开始大声哭喊起来,这次比上回哭得更凶了,还跟着跑了出去。我连忙追上去,“佳佳,怎么了?”她哭着就要回家。“我害怕!”

  我突然意识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平时很爱上幼儿园的宝宝害怕上幼儿园呢?肯定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不愉快了吧!奶奶在可能不方便处理,于是我就对她奶奶说:“没事的,我会解决的,您先回去吧?”我把佳佳抱到一边,问:“你害怕上幼儿园是吗?”她开始很合作的点头,哭喊也减弱了些。 “那你害怕谁呢?”“周政杰!”她开始娓娓道来,“他打我”

  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周政杰是个很调皮的男孩子,平时动作幅度很大,经常会弄到小朋友,而他们两个又坐在一起,难免会出现这种现象。佳佳又是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出现这种事情也不会跟老师来讲,日子久了,她堆积的恐惧心理也就加剧了,导致了恐惧来上幼儿园的现象。

  我先找周政杰谈了谈,其实他就是比较调皮,出手比较重,他并不是想故意打人。于是,我就把佳佳叫到身边:“老师知道周政杰很调皮,但他不是故意的,他是很想跟你做朋友呢!下次要是周政杰又打你,你就来告诉老师。”佳佳很听话的点点头。我又借机问小朋友,“要是你碰到有小朋友打你,你会怎么做?”“告诉老师!”小朋友抢着说,“还可以怎么做呢?”“跟他抱一抱,做朋友,他就不会打了”

  小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有了很多好办法,佳佳在一边也听得很认真。在这一天里,我特别留意他们两个,时常找她聊天,陪她游戏,让她感觉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她,关心她,让她增加一些安全感,希望能让她逐步减少恐惧。

  后来,我跟她家长也谈了话,发现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三四天,而且在家她还时常会做噩梦,可见这一影响已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是这么快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长期地观察,并对她经常开展思想沟通与交流。

  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个案挑战,也是一个很好地展示我们教育功能的契机。

幼儿园教师月随笔_幼儿园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2016幼儿园教师随笔3篇

2.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5篇

3.2016幼儿园教师保教保育随笔6篇

4.2016年幼儿教师随笔3篇

5.2016年幼儿园教师随笔3篇

98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