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托班教师随笔_托班教师随笔2017(2)
托班教师随笔2017篇4:多种角色
托班的孩子最喜欢争抢玩具。往往别人拿了什么玩具,他也要了,仿佛别人的玩具都是好的,自己的玩具就是不好的,哪怕这件玩具是刚刚从别人的手上拿来的。所以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这类事情。而且,一般叫他们谦让一下是很难的。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如果争抢一件玩具是,我干脆让他俩一起玩这件玩具。比如,争抢鄂鱼跷跷板时,我让他们两人一人一头玩跷跷板,如争抢一个皮球时,我让他们玩滚球,如争抢玩具枪时,我让他们一人当警察,一人当坏人,一个打枪,一个装作被打死,还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把鄂鱼跷跷板当马骑,另一个小朋友也想骑,争执不下时,我让原先的一个小朋友骑马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带上“去上幼儿园”,他俩高高兴兴地出发了,玩得很开心!
自从发现这个办法后,我觉得很灵,既能让他们减少等待,又能让他们玩得开心,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多变换方法,才能使活动进行顺畅,幼儿也都能有事可干,也能提高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能力。
2017托班教师随笔5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的功夫都开学两个月了。作为共参加工作的我,自认为和托班的宝宝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在这一个月里,宝宝们的进步很大,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欢声笑语。
一天,我们做完了早操以后就组织宝宝到教室里玩耍,我觉得小孩子应该都会对动物感兴趣,于是,就开始教宝宝们学习动物卡片。我们班的宝宝都是两岁多的,所以他们的属相都是属虎的。我首先拿出来的就是老虎的图片,我说“宝宝们你们就是属虎的,是一群小老虎,哈哈。”话音刚落,诺诺说:“老师,我是属大老虎的。”我好奇诺诺这么快就明白属相的事,我就问是谁告诉你的呀?诺诺说:“是我爷爷告诉我的。”我接着问“你还知道家里其他人属什么的吗?”接下来的回答让我和副班主任笑的合不拢嘴了。诺诺说“我爷爷是属大象的,鼻子很大。我奶奶是属狮子的头发很长。妈妈是属大公鸡的起床起得很早.......”这是,不仅诺诺家人的属相公开来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响应起来,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姑姑.......的属相也都脱口而出了。刹那间,我觉得气氛非常融洽,我没忍心打断他们的童言无忌,就这样一节好玩的《全家总“动”员》课题就这样接进来尾声。
我心里觉得开心极了,现在的宝宝不仅班门弄斧的本领很大,而且移花接木的功夫也甚是了得呀。所以,我觉得以后只要认真的引导小朋友,正确地了解一些小常识他们不仅会学到只是也会锻炼想象力了。
2017托班教师随笔6
随着天气变冷,宝贝儿们的衣服厚了、多了。各方面都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早上做操给宝贝儿们穿衣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多个宝贝儿,老师必须一个一个地给他们穿,时间上很紧。为了让宝贝儿们在区角里玩的尽兴,我们几个商量让宝贝儿们自己穿衣服,这样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我们多提醒,提高宝贝儿们的速度。开始我们引导宝贝儿把衣服放在地板上,胳膊伸进去、头再钻过来就成功了。每天有几个会的,第二天就能自己穿不再要求老师帮忙。而且还帮助比他小的朋友和还没穿完的小朋友,宝贝儿们自己穿上衣服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老师,我自己会穿了。”那种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述。我们让不会穿衣服的宝贝儿观察,实践。最近几天很少有小朋友让老师帮忙穿衣服的了。我们老师帮忙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宝贝儿们掌握的方法,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我们老师省心了,高兴了。宝贝儿们也获得了成长的快乐。
反思: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认识最初是从模仿他人的地方开始,而且相互学习是孩子获得提高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宝贝儿从不会穿衣服,到经过别人帮助会穿,再到独立完成。对宝贝儿的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宝贝儿们会发现更好,更快的方法穿衣服。作为老师我们给予宝贝儿及时的观察和帮助,在孩子能完成的情况下给予探索的时间。做到适时、适地指导。教育的意义在于给孩子自主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帮助。
今天早上,我陪宝宝们在娃娃家玩,请小动物做客的游戏,孩子们都很专注。“我请你吃糖,苹果……”这时,果果哭着走过来,对我说:“张老师,王诗瑶打我。”(我知道是王诗瑶不小心碰到她的)我把王诗瑶叫道身边问她:“宝贝儿,你为什么打果果呢?果果哭了。你该怎么做呢?”(我本想引导王诗瑶说:“果果,别哭了,我不是故意的.”)没想到,王诗瑶说了一句:“果果,你打我吧。”我说道:“宝贝儿,我知道你不想让果果哭的,不是她打你一下,她就不哭了。你可以抱一抱她,亲一亲她,看看她还哭吗?我们都是好朋友嘛!”王诗瑶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果果的手表示友好。这时,果果也不哭了,已经没事了。两个人又玩去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只有了解孩子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中。学会在随时的教育中关注孩子们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长大。
看了2017托班教师随笔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