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祝福父母的感悟随笔:父母爱情(2)

智明分享

  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男人、女人会去周边的城市批发一些服装来卖,但在火车上为了逃过检票员,多要强的男人、女人,都蜷着身子藏在座椅下,面对列车员的谩骂,男人女人都忍了。

  很快,他们相继有了自己的孩子,老大是个男孩,生下来没多久就送去女人娘家抚养,老二也是个男孩,男人、女人没法只得将这个孩子带在身边抚养。天没亮,被窝中的男婴就被严严实实的包在襁褓中,七捆八捆的挂在女人,或男人胸前,后背再架个装满服装的大包,带着出门赶集了。在集市上,男婴要是睡着了,就被放在装衣服的大包袱里,要是醒了,一大群跟男人女人一样为生活拼命的人就轮流抱抱。

  女人永远记得这样一幕:在一个赶完集的冬夜,天下着大雪,她背着包袱,怀里抱着老二,脚边跟着老大,匆匆的赶回家,给更晚才能回来的男人做口热饭。但天太冷,路又不好走,老大在她衣襟后冻得不行,哭着闹着也要妈妈抱着走,死死地拽着她的腿就是不肯再多走半步,她气得抽了老大一巴掌,老大哭的更凶了,扯着嗓子哭喊“妈妈!妈!”,怀里的老二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她一时心酸滋味一齐涌上心头,忍不住也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打着孩子。

  不过在两个人的努力下,这个家渐渐有了起色,添了家具,也添了电视,两个孩子也渐渐长大,相继进入学堂。男人女人更加早出晚归,几个孩子也非常懂事,在学校,成绩优异,在家,年纪小小就已经打点一切照顾自己。老大放学回家,烧火做饭,老二端着个小盆盛着面去村东头的压面铺压面,还给那压面的邻说:“姨,你先给我压吧,我爸我妈就快回来了”。男人跟女人回家,不再是冰锅冷灶,有热饭、有热水,有热烘烘的炕头。男人女人觉得很欣慰,但心里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这几个孩子,于是更加卖力。

  一九九五年,男人与女人有了第三个孩子,是个漂亮的闺女,转年,男人决定离家外出去打工挣钱,女人留在家里,一边还是起早贪黑的赶集,一边照看三个孩子。这一年多里,一封封的家书,成了女人一生中的珍藏,信中的女人坚强、贤惠,用温柔的语句安慰远方孤寂、劳累的男人:“家中安好,勿念”,信中的男人不再冷酷,在歇工后的宿舍床板上,用笨拙的字迹、满篇的别字写下:“我很想念你,想念孩子们,我一切顺利,勿念”,“下次回信切记附全家近照一张”,收到信的第二天,女人就带着孩子们去照了照片。

  男人在外漂泊辗转回来后,跟女人一起合计,用家中所有的积蓄,在县城开了一家面馆。做伙食生意的人很是辛苦,为了赶上早餐,女人半夜三四点就起床,别人吃饭的时候,正是店里忙的时候,从早到晚,没有一顿饭能吃在饭点上,忙的时候甚至连口凉水都喝不上,带着辘辘饥肠,低头哈腰的伺候着别人,起得更早,歇的更晚。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了,男人跟女人渐渐地有了年纪,身体的问题也渐渐表露出来,女人大病没有,却小病不断,贫血、头疼、高血压,体质越来越弱;男人早年走南闯北,现在又在店里打理前打理后,一天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两条腿每晚都是肿的,时间一久,竟成了重度静脉曲张,两条腿乌黑没有一丝肉色,去医院诊治,动完手术医生要他静养一年,男人说我静养一年,谁给我女人孩子一口饭吃,从住院到出院,加起来也不过一个月。男人、女人就这样相守、相撑,都没有倒下、放弃,这一撑,就撑了三十年。

  这三十年里,这个家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从家徒四壁,到现在的白墙粉壁,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更让男人、女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老大、老二、老三相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这在乡邻间传为一时佳话,无不人夸、无人不艳羡,无人不感叹男人女人付出了多少艰辛。

  女人说她很幸福,什么都不会做却嫁着了一个什么都会做的男人,男人也说他很幸福,一个成天打架斗殴的流氓能有一个懒婆娘不离不弃的相守。于是,当不用去为生活奔波的一天,一大早,女人会在热炕头上朦朦胧胧的踹一脚身边的男人:“他爸,我饿了,做饭”,男人便起身去做饭给女人和孩子们吃,女人在被窝吃饱后,起身偎在热炕上,说:“今天我要洗衣服”,但一看窗外天还早,又说:“再睡会起来洗吧”,于是整好被子,埋头又睡,等女人醒来就会看见院里晾衣绳上,男人已经晾好了洗的干干净净的衣服,微怒的对女人说:“能把你懒死,睡你的觉吧!”,女人脸上露出又是惭愧又是幸福的表情,男人接着说:“一会你想吃什么,我给咱做”。

  男人、女人已经相守走过了整整三十年,女人至今身上没有一件首饰,男人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浪漫、动情的我爱你,男人、女人却都很满足,一起经霜历雪,一起平淡的天长地久。

  ——————谨以此文献给父亲母亲,为他们三十周年的珍珠婚纪念。三十年的时光用尺子衡量不出来,三十年的婚姻用爱似乎也不能完全装载,珍珠婚——代表着婚姻如同珍珠般光润圆滑,代表着美满与幸福。婚姻不是一种将就地生活,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和深情,婚姻的重量测量不出,我们只能用有点肤浅的词语来形容,珍珠婚,美好而让人无限遐想。祝二老身体健康!

作者:李岳鹏
微信号:LiYuePeng1987
公众号:李岳鹏的原创天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