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大班老师个人随笔

晓红分享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大班老师个人随笔,希望您喜欢!

  大班老师个人随笔一:耐心等待花开的声音

  美美是几个星期前新来的小朋友,她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更令人头疼的是她不愿意讲话。开始我以为她是不熟悉环境,有些害羞,但是两周过去了,她说过的话几乎屈指可数,一天下来最多就是:“老师我想上厕所。”来园离园时也不跟老师问好或再见,虽然我们一直鼓励她:你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效果依然不佳。

  为了激发她说话的欲望,很多时候我会有意接近她和她聊天,而她的反应永远是安静的看着你,最多来个点头摇头。怎样才能让她多说话呢?我想必须先与她的父母沟通,从中了解到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在大班这个年龄段正是语言发展的时期,多数孩子都是一天到晚嘴巴停不下来,而她为什么不愿意讲话呢?这样下去会不会对她的语言发展有影响呢?我多次向老前辈们请教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去引导,得到的答案多数是要多鼓励多表扬。

  这天数学活动是《比较轻重》,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并非难事,都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内容。待我讲完轻重的概念后,出示了一张画有天平的图片,天平的左边是一头牛,天平的右边是两只羊,而天平明显看出是平的,在之前的探索过程中孩子大多数都了解了数量与重量是不成正比的,当我问到一头牛重还是两只羊重时,多数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惊喜的是美美也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我感觉自己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赶紧叫她起来回答。她只说了两个字:“一样。”我接着问:“美美把话说完整,什么跟什么一样?”“牛和羊一样重”美美答道。她竟然回答问题了,孩子们也许也感到了美美的变化,都转头微笑着看着她。我赶紧鼓励说:“美美回答的太棒了,小朋友们说她回答的对吗?”“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在这幅图中,一头牛和两只羊的重量是一样的,为什么呢?我知道美美是知道答案的,你能告诉小朋友为什么一样重吗?”我接着问。“天平是平的!”她响亮地答道。那一刻我真想对她说:亲爱的宝贝你能感觉到老师小兔般跳动的心吗?我开心的对她说:“美美好棒哦!你答对了,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可真好听,要是每次都能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更棒了,以后多说给我们听好吗?宝贝们我们一起给美美一个爱的鼓励吧!”“美美,你真棒!继续努力会更棒!”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给了美美爱的鼓励。我看到了美美害羞的笑脸,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

  在最近的一个周里,只要听到美美回答问题,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表扬她一番,大家都发现美美最近变了,早上能听到她甜甜的问候,上课会偶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离园时会主动跟老师说再见。虽然她的话语还是不多,但是在我看来她的进步不只是一点点,因为在户外活动时我也看到了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

  美美的变化使我欣慰,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与她的父母一起努力,给她足够的时间,她一定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等待花开的声音虽然漫长,但听到花开的声音肯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大班老师个人随笔二: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

  “老师,睿群又打我了。” “老师,睿群手里拿着彩笔!” “老师,睿群抢我的玩具!” 这就是睿群,一个喜欢惹事的孩子,每天告她状的孩子数都数不过来,而且睿群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组织活动时,她会和其他小朋友会站在旁边不知道在说什么悄悄话?不听老师的指挥,也经常的出怪动静,或四处乱跑,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对此,我看老师们也很头疼啊,刚刚开始的时候给她讲道理,还没说几句他跑了,要是着急训她几句,她就一直笑。满不在乎!

  然而,一天午饭的时候,我在旁边站着看孩子吃饭,她突然抬起头对我说了一句:“老师你吃饭了吗?你快去吃饭吧!”我突然感觉心头涌起一阵暖意!

  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睿群了。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在一次上舞蹈课上,我发现睿群特别的灵巧,动作很协调,她也很勇敢,摔着,碰着,也不哭!手也很巧,今天下午在做爱心卡的时候,她做的很好!

  这就是睿群,勇敢灵活,懂得关心别人。但是如果老师不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她。并客观地对她做出评价,她的优点是可能不被发现,甚至始终给别人不良的印象。

  我想睿群很爱表现,我想利用这一方面对睿群的有些行为进行控制,可以在做游戏的时候让她当个监督员。告诉她当监督员首先必须自己要做好,让她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相信睿群会悄悄的进步,告睿群状的小朋友也会越来越少的!

  我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睿群的进步,还要在她的耳边提醒她也要把她的进步告诉别的小朋友,告诉她的父母,还要送她小礼物,表示对她的进步的奖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

  老师也曾经说过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大班老师个人随笔三:避免误解和伤害孩子们

  5月,阳光明媚,彩蝶纷飞,种植园地的小麦绿油油,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好似千层浪,格外耀眼。午餐后,我习惯性地带着孩子们来到麦田边走一走,看一看。刚放飞他们不久,哓哓就来报告了:“王老师,文文把小麦折断了。”只见已有一群小朋友在对着他指指点点,而他呢,手脚比划着,争辩着。我生气地走过去,大声喝道:“文文,你这样做不是把小麦弄死了吗?”“老师”他用近似哭腔的口吻说:“我只是想看看小麦的杆里面是什么样的?”惭愧、内疚突然席卷而来,多么宝贵的探究精神啊,而作为老师的我却这般地冲动。我蹲下身,“文文,对不起,刚才老师没弄清情况就责怪了你。”我向他道了歉,又接着问:“那你发现了什么?”他的眼睛一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说:“小麦的杆里面是空的!”于是,文文手中的那截小麦杆就在孩子们手中相互传递着。

  文文的行为其实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小麦的内部结构,在他有与众不同的做法时,在他的行为表面看似有点破坏性时,我的冲动差点伤害了他的自尊,扼杀了他对自然的关注,对探索的欲望。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例时常发生,冲动的、感性的维护常规,甚至严厉的制止,极端的判定,可能是我们的本能反映。但孩子都有各自的思维、想法,我们要学会耐心地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寻求他们的真实动机和意图,之后再来“判”孩子的行为,以避免误解和伤害他们。

    361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