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小班行为习惯教育随笔

晓红分享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小班行为习惯教育随笔,希望您喜欢!

  小班行为习惯教育随笔篇一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此话又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

  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我们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谈到具体的情况,却是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但却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单凭呆板的说教,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只有采取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方法、措施,才能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顺利达到目标。

  (一)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老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幼儿。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老师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显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比如:教师看到书架上掉下很多书,就可以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看,书掉在地上了,你们是喜欢看干净的书呢还是喜欢看不干净的书呀?”然后当着小朋友们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上。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就会很自觉地争着捡书。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购物、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带头不做。

  (二)寓教于乐的必然性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如教育孩子讲卫生、爱清洁,不乱丢果皮纸屑,设计了系列活动:“吃了东西为什么要漱口?”、“毛毛的袖口”、“果皮应该放哪里?”、“驼背的大拇指”等,运用直观的教具、模具、木偶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幼儿对良好的生活卫生概念有较具体的理性认识。又如在教育幼儿饭后漱口、保护牙齿的教育活动中,准备了两盘清水,让幼儿吃完东西后漱口,把漱口水吐在其中的一盘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盘水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两盘水不一样,一盘很干净,一盘有很多脏东西”,又通过讨论和老师讲解,幼儿知道了脏水是漱口的水,是人们吃了食物后粘在牙上、藏在舌头底下和牙缝里的食物,要是吃了东西不漱口,时间长了口腔里的就会长细菌,细菌就会侵袭牙齿,使牙齿变成虫牙。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漱口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认识,老师通过对有的幼儿牙齿洁白、有的幼儿牙齿霉烂等现象进行比较,让幼儿在比较中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三)妙用儿歌的可行性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比如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动作。另外,老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个别教育的必要性

  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研究影响遵守常规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比如我们班上有一名幼儿叫皮皮睡觉时总有个习惯,就是手里要拽着被角才能入睡。到了幼儿园以后,她外婆要求老师帮着改掉她的坏习惯。开始时,老师不让她拽被角,她中午简直无法入睡,后来,有一天我对她说,被角太脏了,有细菌,你看小朋友都不拽的,渐渐地,她就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二、注重小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因此,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点。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内在需要是愉快教育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教育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幼儿,多一分童心,多一分爱心,寓教于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在愉快的情绪中认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如运用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的功能,满足幼儿爱表扬心理,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言语的组织极富童趣,形象生动。又如,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幼儿,用真情和激情在教师与幼儿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巩固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老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结果全盘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就要责无旁贷的持之以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幼儿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祖国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开始,强化对幼儿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父母及社会留给幼儿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三、重视家园结合的小班幼儿培育模式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小班行为习惯教育随笔篇二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减少分离焦虑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两个重点内容。通过摸索我发现,晨间接待和离园前谈话是两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做好这两个环节的工作,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和鼓励孩子们早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每天孩子们吃完早饭后,我开始“点名”,点到谁,我就亲切的对他微笑,走到她跟前,摸摸他的头,温柔地抱抱他,问一声:“谁送你来幼儿园呀?”“老师都想你了!”“你今天没有哭,真是好孩子!”……每当这时,孩子都会满脸幸福的依偎在我怀里,用充满信任的眼神看着我自豪的说:“妈妈送我来的。”“我今天没哭。”“老师,你想我吗?”……有时,我会用游戏的口吻温柔的问:“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呀?”想玩捉迷藏一样的说话口气让幼儿感到老师向朋友一样在注意他、关心他,想知道它的存在。采用这种方法后,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明显减少,他们打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转移到了教师身上,为在幼儿园度过愉快的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天下午,孩子们玩了游戏,吃好点心后,都兴奋地盼望着爸爸妈妈来接。我给孩子们整理衣裤时便与他们进行亲切地交流。我主要选择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来谈,我会说:“小雨,你中午睡觉了吗?不要老师拍着睡吧?”“涵涵,今天的午饭是自己吃的,真棒,我一定告诉妈妈!”“点点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学会脱衣服了,老师心里可高兴了。咱们大家为他拍拍手吧!”……亲切、简短而又温暖孩子内心的话语不但让孩子体会到了教师的关爱,更鼓励了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吃饭、脱衣、洗手等的积极性,为培养孩子们自我服务能力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小事做起,不但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积极地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小班行为习惯教育随笔篇三

  小班的孩子刚接受幼儿园这个群体,对于很多东西都很敏感,可能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他坐立不安,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待每一位幼儿。帮助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很多小朋友在家吃饭都是家长喂饱,不让孩子自己吃,这种做法导致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小朋友都是自己动手吃饭穿衣,刚开始,我们班的浩哲小朋友吃饭就会呕吐,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才知道,自己不太会吃饭,在家都是妈妈喂饭,开始,我们慢慢的教他,饭菜量也不是很多,一步一步来,和家长也做好沟通做好沟通工作,慢慢的,浩哲的自理能力得到了不错的提高,现在自己穿衣吃饭很轻松,家长很高兴,我们也很放心。

  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更要有足够的耐心。

    338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