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家访随笔
家访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是家庭与学校;家访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家访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家访是一份责任,一种关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学校老师家访随笔,希望您喜欢!
学校老师家访随笔篇一
在上周三、四我对班里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后来由于天气下雨的原因,加上路远晚上不好走,靠鲁村以内的学生就没有走访了,昨天,太阳公公出来了,中午就计划着放学后晚上去巧塘。
在学校吃过晚饭,我们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数四个老师就出发了,约定第一站巧塘村。在经过几个弯道,没到村天就黑了。村落零零散散的,在村头上遇到六一班一学生,他们两个老师就下了,这样就分散了。我和搭班语文老师一起,继续往里赶,第一家去的是卢政,这孩子比较皮、野,心很大,但自制力很差,没有脚踏实地地学习作风,缺乏勤奋、耐心,就算仅凭着一丁点的聪明也无济于事,这次的期中考试数学考砸了。我们问到了他家,正好他爸妈都在,有家人的共同教育,应该工作好开展吧。难得的一家人热情好客,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他爸妈交流中,了解了这个学生的在家情况和表现,对这个孩子的周末时间有了更好地处理。
接下去就是去卢宏鑫家,一个宽敞的大院子,哇,多好的环境哦。他爸妈都不在家,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听他爷爷讲这孩子比较懂事,每周一上学了,自己都会5点半起床准备去学校,是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对学校的工作很支持,也很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呢。冬天外面的风很大也很冷,但有了这些家长的支持,我心里暖暖的。
学校老师家访随笔篇二
下午,按照学校安排,自己与另一位老师去家访。去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但回来之后不止我们俩人心情沉重,遇到相同家访境况的老师也有同感。
学校这次安排的受访的家庭,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留守儿童家庭,要么就是离异家庭。而我俩访问的都属于前一种情况。
先说第一位学生,当时一见面就给人感觉一种真如形同陌路的感受(不要说平时我们俩经常从他们的班级门口经过),站着寒暄几句,一问,他妈妈出去了。此时,他始终不知让我俩进来和端凳子,是俩人进了家门口和同事专意说了之后,他这才端来两个凳子。为了不至于尴尬,我们让这位学生也端来凳子坐下。
来之前就了解到这孩子的父亲因某种原因已经不在世了。现在,两个姐姐在外打工,家里平时就他和母亲两个人。母亲除了政府救济之外,加上要照顾他不能出远门,只得靠做务五亩果园支撑家庭里里外外的经济。听到这,我和同事都相互递了递眼神,为这位母亲感到惊讶和敬佩。我俩针对他即将上初三的特点,叮嘱了一些话,还留了手机号先走了。等二次回来,刚好碰见他妈妈回来,于是又进门同这学生的妈妈交谈了一番。一说话,这才了解到,孩子暑假除了补了一阶段课外,几乎什么地方都没有去,叫出去也不出去,更不愿意与同龄孩子玩耍打交道。自然,说这话时,我们也谈了我们的看法态度,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家访的第二位学生是吃了闭门羹的,因为他经常在亲戚家。好在有刚才的学生介绍,使我俩有幸从要访问的这第二位学生的伯母好好交谈了一番。
这名学生的伯母介绍,孩子因为母亲去世多年,加上父亲在外打工,所以就经常在他的姑姑家生活。孩子的学习情况她也知道。从她口中所说的我感觉到,这位伯母还是关心自己侄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她还说,孩子性格上还活泼,与其他孩子也经常来往。听了这话,我们的心里有一丝欣慰。但我们的心里却总是高兴不起来。一个原因就是家里就只他俩——他和他父亲。而他父亲打工虽说距离家不太远,但晚上又时常不回来。更为重要的就是孩子这样大的年龄是多么多么需要母爱啊!
随后,按照家访的要求,我们又谈论了其他问题,比如思想了,交往了,我们这才告辞离开。
回来后,自己又和家访结束的其他老师相互交流了感受。有两点应该说是毋容置疑的,对于这些单亲家庭来讲,这些孩子最可怜,最缺少亲情之爱,在心理上有非常大的压抑表现,用我们当地的话讲就是“短精神”,实际上就是心理存在一定障碍,其表现就是性格内向,怕说话,怕见人。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教育,精神方面不能予以有效关爱鼓励,将会给个人的发展以及人际的交往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也不可低估,这,谁又说不是呢?
而且,相比较于留守学生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更不幸的,而对于既是留守又是单亲的家庭讲,这种家庭的孩子应该是所有问题家庭里面最最不幸的。而不论怎么说,存在问题的家庭的孩子都需要我们去关爱,去理解,去帮助,去鼓励,去照顾。这也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应该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各级各地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气力,给与这些孩子更多的帮助,从物质上,从精神上。
学校老师家访随笔篇三
本月是学校的“家访月”,每次谈到家访,总是又忐忑又兴奋。忐忑的是担心自己不能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兴奋的是每次家访总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家庭各方面情况从而更好的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以前我都是以一名任课老师的身份进行家访,而这次则是以班主任的身份去到学生的家里,因此家访下来的感受也就更深了。本月的家访,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学生,有品学兼优的,有调皮捣蛋的,还有表现一般的,每个家庭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是,归根结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有些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盲目的追求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旦成绩稍有下滑,就非常紧张,联系老师或给孩子报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养成良好的习惯远比学习成绩重要的多,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习惯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各方各面,因此,必须从小就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其他方面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培养良好的习惯光靠学校力量以及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必须参与进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陪孩子一起养成习惯。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家访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家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整理好家访时的资料,列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家访提纲。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家访前必须确定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家访重点,以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教师的特别青昧。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教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
家访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是家庭与学校;家访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家访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家访是一份责任,一种关心,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