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足口病的保育教育随笔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手足口病的保育教育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手足口病的保育教育随笔篇1
面对来自不同的幼儿,我觉得应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幼儿。 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准备和孩子们学习健康课时,我突然发现空着一个座位,"这是谁的座位"?一个小朋友说是桐樟。桐樟哪去了?我正要出去找,桐樟推开门进来了。"桐樟,你去哪儿了?怎么没一块回来呀。"他红着脸说:"我、我去小便了,去的时候忘了告诉老师了。"看着他紧张的表情,我心中有一丝丝歉意,如果我在回来前点数一下孩子,就不会有此插曲了。"对不起,是老师的原因,以后老师不会丢掉你了。"桐樟开心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组织集体活动尤其是户外活动时,老师一定要时刻关注着孩子,随时点数孩子,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避免孩子丢失,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幼儿园工作中,教育孩子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幼儿保健工作也不能忽视。只有一个干净的环境,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所以,我班教师在注意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更注意了保育工作的落实,严格按照安全、卫生制度,每天坚持教室的通风及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定时消毒。其实只要做好卫生和预防工作,加强自身的锻炼,"手足口病"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于是我们非常注重做好幼儿保健工作。首先做好班级卫生清洁工作、消毒工作。于是班级每天教室用紫外线定期对幼儿的睡具、玩具、用具进行暴晒、清洗、消毒等。其次开展幼儿卫生保健教育活动。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懂得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是要讲卫生、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等,而且每天都要监督幼儿户外活动后、饭前、便后洗手情况,初步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再次增强幼儿体质,鼓励幼儿早入园进行晨练活动。总之,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探索,转变教育观念,争取再更上新台阶!
关于手足口病的保育教育随笔篇2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44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关于手足口病的保育教育随笔篇3
手足口病的考验,近期,我园有不少幼儿感染了手足口病。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着想,我每天都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一次,我看到伦浩然的手上有小泡,与手足口病的症状很相似,于是我马上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奶奶。他奶奶来到后,看了看浩然的手,说:“浩然的手就是这个样子,他去年长过,医生说有抗体了,今年不会长了!”我又仔细端详了浩然的手,疑虑依然在我的心头,我对他奶奶说:“这一段时期手足口病爆发,不管是不是,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吧,如果不是就放心了,万一是这个病也不至于耽搁了!”在我的坚持下,奶奶把浩然带回了家。
第二天,浩然没来幼儿园。下午放学后,我就到浩然家去探访。走到路上,正好碰到浩然的妈妈出来买东西。我直接问浩然妈:“去医院看了吗?”浩然妈说:“浩然一回家就带他去寿光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就是那个病,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浩然已经住下了,我这不是回来买点东西就回去陪浩然。幸亏老师发现得早,要不然病情就发展了。”听了浩然妈的话,我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疫情面前是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的。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而有的家长明知道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却不说,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时,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是手足口病,当我让他们把医生开的健康证明拿来时,又无一例外的不能拿来。家长们为何遮人耳目呢?这个问题我深思了很久,又调查了部分家长,怕一旦说了没人和孩子玩了,对自己的孩子有不良影响。这都是要不得的,会害人害己。疾病是可怕的,但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疾病。只有勇于面对疾病,正确地对待它,那再可怕的疾病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我们才有勇气战胜它。手足口病的侵袭不光考验了我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也考验了我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