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的随笔
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那关于高效课堂,大家怎么说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高效课堂的随笔,一起来看看。
关于高效课堂的随笔篇一
前些日子我读了《高效课堂22条》,后来又从网上购买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看过之后,对比自己以前的课堂,感觉不知不觉中课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全员参与,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是变化中的之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高效课堂中每位学生课前预习,自己解决较浅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课中有任务须经过思考、交流解决小组的问题,各组之间有质疑调动学生思考,各组之间有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组有组员展示,要求组员分工协作。面向每一个学生,并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相互沟通,合作中求互动,互动中求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潜能的发挥,能力的提高。十四班的孩子们比较内向,这一改革让他们不得不张开嘴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孩子不再惧怕站在众人面前说话。一些孩子甚至勇敢的参加求实好声音的海选,不论结果如何?参与是最最重要的。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高效课堂中进步,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展示中体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快乐学习是高效学习的前提。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在课堂上展示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让学生有可持续的学习兴趣,才可能提学习效率。实习老师来听课,说十三班的孩子好活跃。既阳光又勇敢,快乐。
作为教师,课堂上的侧学反馈,让教师更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小组交流中,黑板展示中,质疑对抗中了解学情,并针对学生出现的或模糊不清的问题及时讲解、答疑,有很好的实效性。做到课堂问题当堂消化。真正做到了解放了教师。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可以做到 “精、活、新”(教师在相对少的时间内精讲精练,教法与学法要活,教学手段要新)让教学真正的成为脑力劳动。因此,及时的侧学反馈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检测手段。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上的学习主人。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新的教学模式更需要实践来检验。求实的课改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探求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形式。期中考试即将到来,我希望学校能请求实以外的教师出题测试。看看求实的课改是否真的初有成效!
关于高效课堂的随笔篇二
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班门弄斧,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点滴看法。主要从四个环节来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正确认读,即读准读顺课文。做到“六不”(不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破词句,不截断,不重复)。常见的操作方式一般是先自由读、同桌或小组互读,然后开火车读或指名读。每次读都要求小听众仔细听,注意正音。
第二步:整体感知,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两步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可以合并或穿插进行。读书时间必须充分,课文不读通、不读熟的不进入下一步骤。也可以把初读课文这一步放在课前预习,还可以结合初读课文查阅资料,课堂检查展示。
二、提问质疑,自主探究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所以我们鼓励学生提问质疑,通过交流讨论达到解疑。这个环节不一定非在初读课文之后安排,只要学生有问题,哪个环节都可以提问。通过学生提问质疑并解疑,往往能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来。比如教二年级的《欢庆》,就有学生质疑:“十三亿孩子”是什么意思?另一个孩子解释为:指全世界有十三亿人。我没有正面否定他,而是问:“全世界的人都叫我们的祖国为祖国妈妈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就都明白,“十三亿孩子”指中国的十三亿人民。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教师深入备课,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找出重点段-重点句子-重点词深入体会理解,领悟语言运用之妙。这一环节最忌串讲串问,老师的提问要从大处着眼,提能贯穿全文、提纲挈领的问题。比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后,我问学生:通过这一夜的工作,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并从课文中找出语句作根据。教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读通课文之后,我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教《梅花魂》一课,我问的是文章表达了外祖父一种什么情感?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我不主张语文课做过多练习题,但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恰当的拓展延伸是必要的。主要方式有:背诵积累、拓展阅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及基于相关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
比如优美而经典的篇章段落就可以要求背诵,我喜欢让孩子们当堂背诵,因为课堂上人多,有背诵的气氛,那些背诵有困难的孩子在这种群体氛围中受到感染,也会跟着努力背,这样“苦背”就变成了“乐背”。
拓展阅读是语文同行们都非常重视的,我一般这样去做:如果课文是名家作品,就可以去读这个作家其他佳作。比如教了朱自清的《匆匆》,就可鼓励孩子们读《春》、《荷塘月色》等;如果课文涉及到某个伟人名人,就可以围绕这个伟人名人去读。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关于鲁迅的文章,就可以读鲁迅其它相关作品。还有基于某个主题的拓展阅读:比如环保主题的、科学主题的。也可以基于某种体裁去拓展阅读:比如五年级有个单元是说明文,那么就可以读一些相关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写法。
总而言之,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程式。由于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不同,因而在实施中对有关步骤和内容,我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文构建若干变式进行分析,形成灵活多变的、新颖的、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