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关于吃饭的随笔

木兰分享

  吃饭可以填饱肚子,还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那大家从吃饭中总结出什么道理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吃饭的随笔,一起来看看。

  关于吃饭的随笔篇一:吃饭的乐趣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关于吃饭的随笔篇二

  在哪里,我等下过去。”“就在那边不远。”他用手一指,不过三五步而已。回机关卧室,刚料理晾晒的衣物,中兵就打电话过来,说开饭了。其实时间还早,不到十一点。吃饭的地方在中学的对门,一个集镇居民家。原来是主人家在外打工的孩子要回单位了,准备了一点好菜,而主人跟中兵也是多年没有一起聚会了。席上的菜也很简单:一盘大豆炒肉,一盘黄瓜皮炒肉,一盘花生米,两个卤菜。主人给我倒酒,我婉言谢绝,主人便也不勉强,这让我感到很轻松。席间,主人请来作陪的人跟我发表感慨:这一届政府是好政府,领导是好领导。没有把亏他吃,把上届政府欠他的钱还了,给他出一些点子。他也还说了一些关于村里、组里面的事情,这深化了我对一些事情的思考。这是一个轻松而又惬意的午餐。主人家的孩子要赶车远行,我也便不打扰主人,致谢之后便回机关了。此时,食堂里面刚刚开餐。我这才想起:昨天晚上跟食堂说了,今天中午如果有时间,我自己下厨,做一个新鲜菜给干部们吃吃。看到干部们在餐桌前谈笑风生,我挥挥手后回到了卧室。躺在床上,突然想起“吃饭”这两个字,想起关于“吃饭”的经历和故事。

  (一)

  有人问我,你们在乡里,吃饭怎么解决?我说,在食堂吃饭。三元钱一餐。四菜一汤,很不错。不过,应酬也不少。在我下乡工作的半年时间里,经常在外面吃饭。到底一个月有多少餐?自己没有认真统计过(其实也是一个变动的数字),只是在一次找食堂负责人购买餐票,发现大概是一个月用掉二十张餐票。一个月算三十天,扣除八天的周末时间,还有二十二天,共六十六餐,等于说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吃饭。

  由于刚来,七站八所、各村支两委和我们相互之间都比较陌生,因此,他们的邀请得特别勤密。毕竟这也是一个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途径。其实真正要邀请领导干部吃饭,人全部到齐,也不容易。那次我正在党校学习,白石园的负责人打电话给我,邀请所有党政领导吃饭。我不得到。那就下次吧。象这样因为各种事情不能到场的时候我也遇到了几次。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遗憾。其实不是说想吃一点什么,而是觉得难得在一起,交流,加深感情。毕竟,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也需要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

  朋友调侃道:你们乡里的茴丝里酒醉死人。我还真没有见过乡里有什么茴丝里酒,只知道乡里有他们说的“鸡阳里酒”,开始以为是“鸡睾丸酒”,后来才知道鸡阳里其实就是“金樱子”,我以前学医的时候学过的一味可以滋阴的中药。

  我不喝酒,也怕喝酒。所以,对在外面吃饭,我也有点不适应:不喝酒,就总还是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喝酒,自己又受不了。我一直跟自己说:不能喝酒。可有时候,我还是喝了。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规矩,说起来很复杂。也许,有那个心情我就喝了。这个心情也很随意。在村支部书记家里吃饭,我也喝一瓶啤酒,多了也不要。有一次被邀请去一个村的一个组帮忙,中午吃饭,一桌的外来客人,都是外面有头有脸的知名人士,我滴酒没有喝。晚上和几个村民在一起吃饭,我倒又喝了一瓶啤酒。作陪的村民很高兴我和他们一起喝酒,但也很恐慌没有把我陪好。其实,我也不是“承得打的小偷”。

  承不得打的我,有一次在一个老村干部家里吃晚饭也干掉了一个“炸弹砣里”。他也酒量小,算是陪醉吧。外面下着蒙蒙雨,吃完饭,我们搭着肩,漫步在漆黑的小街上:他说一定要送我回机关。回到房里,我倒头就睡了。一个带着醉意的梦很快就拉开了序幕。

  我确实酒量有限。我意识到,喝酒是交流的需要。喝酒彼此才有更多的话说,或者说在觥筹交错中,人特别容易熟。我不太喝酒,却也学习过一些酒道:例如如果领导陪客,等领导敬完客人了你再敬。切不可抢在领导的前面敬客人,例如敬酒要说“自己干掉,领导随意”,例如喝酒一定要说词:不然人家为什么要喝你敬的酒?尽管喝酒,我也不太说话,既然是为了交流的需要,关键还是在于敬酒词上。有一次,那是同财税所的干部、白石村的几个老板一起吃饭,席间,一个为头的老板滔滔不绝,他说其实他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通过讲话来加深彼此印象。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又敬我的酒,我得反敬。很简单,我说了两句话:“作为政府,应该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作为你们,应该尽好你们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义务。”那个人非常感动,说这是他听到的最好听的话。酒后握着我的手,要我到白石去后一定要去他家做客。这个朋友他交定了。也许是半醉半醒的话,也许是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听者,也姑且高兴的听着。

  (三)

  这是一个偏僻的乡镇,整个集镇上就四家餐馆(今年开春后又增加了一个“金谷食堂”,也等同于餐馆吧)。每一家餐馆我都去过,饭菜都不错。冬月的狗肉火锅是主菜,在这里有着“无狗不成席”的说法。到了春末至夏,鳝鱼、青蛙走上了餐桌,姜辣蛇成为宴请尊贵客人的标志,用土话来说,就是“作客气的搞”。尽管如此,在餐馆里面吃饭多了,我还是感觉不如在食堂吃,一个是在餐馆吃饭总是免不了要进行一次关于喝不喝酒的思想斗争,二个是餐馆饮食的油腻厚味也不利于健康,作为学中医的我来说,这个方面自己是要注意,三个是人多了,似乎也觉得有一点吵闹。我其实是喜欢安静的人。在食堂吃了又觉得不如在别人家里吃饭:在别人家里吃饭,有家的感觉,而且可以听到更多的故事,也是我了解民情的一个途径。所以,我有时候也会到卫生院或信用社,或交好的朋友家里去转转。席间,总会听到他们的一些想法或故事。

  有一天下午,我在从村里回来的路上,不想回机关,便直接跟茶叶公司的豪总联系:“今天晚上我想到你家里吃饭。”“好。可是我现在还在茶叶厂里收茶叶。”“没有关系。我直接去找你。”在豪总的茶叶厂,我陪着他收茶叶,一直到晚上7点20。晚饭在计生办的操场(豪总家住在计生办院子里)吃的,一张方桌子上摆着三瓶啤酒,四个菜:一个清炒葫芦瓜,一个剁辣椒炒汽水豌豆,一个肉丁烧空心菜梗子,一个焖鲫鱼。他、妻子、女儿和我,还有一个已经在食堂吃过饭的计生干部作陪。五个人,四个菜,三瓶酒,很尽兴。天很黄,黄得很出奇,我便要在傍边休息的计生干部给我们来一个镜头:以远山、塔和黄色的天为背景。很有趣。停电了,应急灯照着。完毕,休息,闲谈,凉风习习,非常舒适。

  夜色中,两个机关干部过来了,一坐定,才发现我在这里:“今天晚上街上请党政领导吃饭。安排了3斤8两的蛇。你怎么没有去?”“是吗?没有人通知我啊。”其实,集镇餐馆的姜辣蛇我早就品尝过了,味道确实不错。上次到信用社吃饭,他们自己制作姜辣蛇,人少,蛇肉多,十分尽兴。其实也不遗憾:在豪总这里吃,有凉爽的夜风(停电了),有美丽的背景,还有动听的音乐(我要计生办干部把自己的音乐手机打开),有宽松的环境(喝酒很随意,总量一瓶,慢慢敬,慢慢品,谈话很随意,新鲜的,陈旧的,不满的,欣慰的,畅所欲言)。

  也许,我向往的更是吃饭的环境,而不是桌上摆放的盘碗里面到底是什么。

  如此“蹭饭”吃,也是我思想上的一个转变。以前总是觉得不好意思,后来觉得这是一种需求和方式。确实,农村人十分朴实,领导到家里吃饭,他们总是特别热情,感觉有一种期盼。密切联系群众,走近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饭桌上才是更好的舞台:因为一个桌上吃饭,彼此距离会更近,因为在一个桌上吃饭,留给彼此交流的时间更充分,不慌不忙,随心随意。当然,这里的饭桌是在家里的饭桌,这里的菜是主人家里的菜。在不增加太多麻烦的时候,我十分乐意去“蹭饭”。

  (四)

  朋友对我的调侃不少。我想主要还是他们不太了解乡干部所致。有时候上网,或者电话里面,他们总是说,你又在哪里大鱼大肉。其实,乡干部不是动不动就大鱼大肉。甚至可以说,在吃的方面,远比县城里面要简单、朴实。至少,我所经历的就是这样。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呆在机关(到县城去就不说了),早餐基本上就是一碗面,一个煎蛋,天天如此,食堂没有条件弄出什么花样。午餐和晚餐四菜一汤,基本上就是时菜。这边很少吃到新鲜鱼。如果说我最想吃什么,鱼。

  每周都要下村,基本上我一个星期要下村两天,也就是在村里吃两餐饭。在村里吃饭,一个皮蛋,一碗豆渣汤,一碗腊鱼,一碗咸菜就是一餐,更简单的也有,就是腊肉煮白菜。有时候我到村里去吃饭,我还要自己开发:有一次到一个老组长家里吃饭,我就开发了一个紫苏鸡蛋辣椒汤。这个汤鲜香微辣,比较开胃,而且很简单。后来在村主任家里吃饭,家里没有什么菜,我便要他做了这个菜。要是村里有党员组长集中会议,聚餐的菜就是一个大锅子,或者是鱼煮白菜豆腐,或者是丰锅。都比较简单。

  当然,在村里吃饭,也有值得城里人羡慕的,一是到村里吃的是柴火饭,菜都是农家自己菜园里摘的,纯绿色食品,二是乡里味浓厚,干黄瓜、干龙虾、干茄子,还有正宗的乡里腊肉、土鸡,都是城里人很难吃到的,尽管土鸡很少吃(数量不多),但毕竟每一次吃到的都是真家伙,也不象城里,是不是土鸡还值得怀疑。

  吃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于吃饭,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故事。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吃饭中我感受着乡里的气息,不管是在哪里吃饭,给人的感觉在县城里面是找不到的。

  关于吃饭的随笔篇三:让孩子爱上吃饭

  孩子偏食、挑食是当今父母最头痛的事情。现在有不少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与平常给孩子饮食不当造成的。

  开学的第一天早上,我班里最瘦小的小姑娘宋子涵满脸泪花的走了进来;随后是她的妈妈气冲冲的跟了进来。我连忙迎上去,笑着问:“发生什么事情了?”“这孩子不吃饭,气煞人了!”说着用眼瞪了孩子一眼。“子涵,你怎么不吃饭,哪里不舒服?”我拉着小子涵的手说。没有等到孩子回答,妈妈生气地说:“这孩子从小就偏食、挑食,别人家的孩子哪个不比她长得高一头呀!”我连忙安慰子涵,让她回到座位上,一边安慰她的妈妈:“不要生气了,我们一起想办法,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于是我和子涵的妈妈一起找了一直引起子涵偏食、挑食的原因,以便于找到改善的方法。

  原来,子涵从小爱吃零食,在吃饭的时候总说饭的味道不如她的小点心好吃;父母没有引起注意,渐渐地小子涵开始不吃饭了。有空的时候就吃她的小点心,到开饭的时候就不饿了。当妈妈引起注意的时候已经晚了,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和孩子开战。慢慢地小子涵开始厌食了,她的父母也为之担心起来。当我知道了这来龙去脉,为子涵的妈妈想了很多办法,但主要是找到子涵最喜欢的饭食是什么,然后想办法,让她爱上吃饭。子涵妈妈说在家吃饭的时候,她最喜欢吃芹菜馅包子。于是我们共同想了一个方法:对孩子厌恶的食品剁烂,每次少许添加包子馅里,让孩子逐渐接受这种味道。在孩子吃饭时家人要表现津津有味地吃她不爱吃的食物,在情绪上感染孩子,让孩子模仿,让她不知不觉地吃进排斥的食物,同时及时给予孩子表扬、鼓励,这些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孩子对食物产生好感。家长可以多做子涵最喜欢的菜,但不能只做孩子喜欢的菜,最好和他不喜欢的菜一同摆在饭桌上。和她一起来品尝不同菜的味道,并让孩子说一说,同时给予鼓励或者送小礼物等。

  送走子涵的妈妈,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吃饭”,请孩子说一说自己早饭吃什么了,是什么味道?孩子们都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早饭。这时我看到子涵低着头,没有说话。我连忙说:“子涵,老师希望你能够中午回家后,把吃的午饭的味道告诉老师好吗?”子涵抬起头看着我说:“好的,中午我一定好好吃饭。”

  下午子涵来到幼儿园就主动跑到我的身边说:“老师,今天中午妈妈给我做芹菜包子了,里边还放上黑木耳了,很好吃!”我听着她那简单的话语,看着妈妈满脸的笑意,我也为之高兴,希望子涵快快爱上吃饭。

  很快一周过去了,小子涵的脸变得红润起来,妈妈的脸上也失去了以往的愁意。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在平时为孩子提供多种口味的饮食,让孩子尽量少吃零食,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孩子的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更多的是再加上平时我们用爱心来为孩子暖胃,孩子就会爱上吃饭。


关于吃饭的随笔相关文章:

1.关于吃的散文集

2.吃自助餐随笔

3.关于美食的散文

4.关于美食散文三篇

5.北京烤鸭随笔

    15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