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除夕守岁的随笔

木兰分享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习俗。那么,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除夕守岁的随笔,希望你喜欢。

  除夕守岁的随笔篇一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

  腊月三十晚上是除夕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唐太宗李世民有“守岁”诗二首,名曰《除夜》:“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宋代也流行除夕守岁,苏东坡在风翔为官时,因公务在身“思归而不可得”,便分别以《馈岁》、《别岁》和《守岁》为题作诗三首,其中《守岁》云:“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中不仅描写了除夕夜孩子们尽情嬉闹的欢快场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人生感悟。古代读书人惜时如金,他们在除夕之夜的轻吟浅咏,既有送旧的眷恋,也有迎新的期盼。清代诗人席振起也有一首题为《守岁》的诗:“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赵翼在85岁时也写了一首《除夕》诗:“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古诗中皇家庆贺春节的诗最多,其次是感慨时序变化,勉励人珍惜光阴的。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古代,春节亦是最重要的节日,过年最重要的是除夕的守岁。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会在除夕这一天与家人围坐在一起,除旧迎新。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守岁。

  古人除夕夜守岁吟诗,为我国的传统年文化留下浓重的一笔,直到今天演变成阖家团圆吃年夜饭饺子、享天伦之乐唠家常,辞旧迎新放鞭炮,通宵达旦看春晚。

  除夕守岁的随笔篇二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年之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时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们怎么珍惜它,它还是一天天从我们身边烟消云散。所以在这一年的最后的一个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地来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这样的时刻一定要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在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重温往昔,尽享亲情。每到腊月,到火车站和机场去看看浩大的春运吧,这么多人同时返乡,不都是为了要在除夕那天赶回去吗?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呢?

  年,真是个太美好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因为这样,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会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也正因为这样,那风雪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们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这才是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

  除夕守岁的随笔篇三

  每年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叫做除夕,也叫做除岁。除是“去”的意思,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本意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换新岁”的意思。除夕之夜,合家老少围炉谈心,通宵不眠,等待天明,叫做守岁

  除夕之夜,年尾紧接着年头,既送旧又迎新,真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许多古诗将这些特点写得鲜明生动,十分精彩:“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骆宾王。“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王湮。“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方干。

  守岁最早始于唐朝,唐代以前的诗人们对守岁还没有诗词记载。唐太守李世民《守岁》诗中有“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之句;孟浩然在《除夜有怀》中有“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的诗句;白居易《客中守岁》的诗中有“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的佳句。这些诗多是叙旧、回顾,反映古代人守岁时的情景。到了宋代,守岁之风盛行,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就是对当时守岁场景的真实写照。

  除夕守岁,送旧迎新,既怀有留恋,更充满期待和希望。爱生命,惜光阴,在守岁的诗中时有反映。宋代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明代才子文征明,在他25岁那年的除夕夜挥毫赋诗,一方面感叹“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另一方面又写下自己的志趣“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言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真是“惜时如金”。唐代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明代陈献章写道:“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还有孟浩然的“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等,都是祝愿大家年年丰收,岁岁都有新气象的诗句。

  守岁之风盛行了这么久远,不知今年除夕谁能守岁?

除夕守岁的随笔相关文章:

1.关于除夕守岁的500字日记

2.除夕守岁相关诗词

3.除夕守岁习俗是什么

4.新春随笔600字

5.关于春节的随笔

6.除夕为什么守岁

7.作文春节随笔

8.春节印象随笔

9.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

10.关于新年随笔500字

    126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