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师生随笔个人总结
开展新教育教学,老师就要多总结,要与时俱进。那么我们看看他们的总结随笔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新教育实验师生随笔个人总结,希望你喜欢。
新教育实验师生随笔个人总结篇一
我反思我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中包含着惰性。“教育在线”上诸多的才俊给我种种冲动,这里,“教育在线”形成一个“场”,一种强大的让人探求教育真谛的激情弥漫其中,我发现我的“随意人生”有些将我的意志麻醉了。可我不能麻醉,我要与自己的毅力较量。于是2002年12月开始,我下了决心要让自己的每一天更精彩,我正式宣布开始了《我的教育日知录》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是充满快乐的。每天的夜晚,坐到电脑前,我的思绪就会流淌,我几乎进入了一种无障碍的写作,我写我看到的学校,我写我看到的教育现状,我写我想到的教育理解,我写我激起的教育情感……这样的写作也是极其艰难的,厌倦、动摇、急躁、怀疑,一次次痛苦的意义追问,一次次艰难的抉择,于是,我常常到“教育在线”去求救。我收获了大量的意见与建议,也收获了友谊与勇气——没有网络,我很难想像自己能坚持下去;但有了网络,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我要用我的生命演绎一道漂亮的网络风景。我要说:随意也许是一种美丽,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
有一个阶段,我真的开始了灰心——我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啊,教育科研,毕竟是一件寂寞的事业。于是,我在网上书写我的真实的感觉,又一次探寻出路,于是,一句“坚持就是成长”又一次给我启迪——
坚持就是成长啊!忽然有一天,我真的觉得我的眼前好像一亮,我看到了我以前所做的一切价值,我发现自己也许真的站到了另一个平台上了。当然,这也许只是一种自我感觉,但当我发现自己开始在重新审视教育研究的范式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在一些领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看到一个又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用心去思索,需要我用行动来做,需要我用智慧去创造。就是这样的一种自我意识,我真正地从“随意”走向了“不再随意”,我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领导的扶持、朋友的关心,但我也清楚网络平台正承载着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主题。
我从网络走来,网络,神奇地编织着我的梦想,并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姿态融化了我……
新教育实验师生随笔个人总结篇二
何谓特色学校?顾明远先生说,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并已经形成传统的学校。学校与人一样,办学的历史、师资水平、生源情况、经济条件、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如果采用统一的模式,显然不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而且,学校没有个性特色,也很难培养出有个性、有创造性的人才。
那么学校的特色如何形成?学校要本着“为了一切人”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师队伍,研究自己的学生情况,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与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领导要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学会发现学校的优势,扬长避短地开拓前进,逐步形成办学的风格。新教育实验有其开放性,所提出的每一个行动完全可以在各校因地制宜地开展。
形成学校特色的本质还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被誉为“领袖的摇篮”的新加坡莱佛士书院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学校处处流露出莱佛土的象征和书院的历史。比如它们有专门的历史图库室,室内陈列着以前学校学生成为大将军后捐赠的军服,很久以前的图书、笔记、校旗和各种徽章等等,向师生们展示书院的历史足迹;学校专门有一面墙上展示了许多曾经在书院学习过的名人照片,以此来熏陶师生情操,激励学生的发展。莱佛士书院的目标是要培养领袖人物,每一位进入书院的学生都要为能成为书院的一员而骄傲,他们必须以先辈为榜样,努力拼搏,铸造自我。该校的教师完全是学生成长的助手,而学生才是校园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由学生机构组织安排。学校十分注意校园礼仪教育,从用餐、称谓、服饰、集会到庆典均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我国不少中小学从校园环境开始便是千篇一律:走进校园,墙上贴的不是口号标语,便是一些“上下楼道靠右行”、“请勿随地吐痰”等低智类劝导语,缺乏人文的艺术的教育环境。
形成学校特色还可以走与校本课程结合的技能培育的路子。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开发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贵阳六中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的准专业管弦乐队,1997年学校成立了有数百名学生参加的艺术团,下设声乐、合唱、舞蹈、器乐等分团,并有专门的训练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学校坚持利用活动课,为学生提供接受艺术教育的时间、场地和设备,学生可以选修舞蹈、声乐、器乐、合唱训练、形体训练、参加审美讲座、文学艺术作品鉴赏以及演讲比赛、美术作品展览、书法比赛、课本剧、小品表演等。苏州吴江市金家坝中心校、同里第二中心小学,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小学写字教学也已经有所建树。走进校园,到处悬挂的是一幅幅师生的书帖,他们的所有师生都写一手好字。字是人的第二副面孔,一手好字可以给人自信,给人机会。在电脑打印逐步代替手写的时代,这种文化熏陶十分难得。
当然,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些认识方面的误区。现在有的学校将特色与特长生的培养混为一谈,办奥数班、外语班、钢琴班、舞蹈班等等,以少数学生的特长来为学校装门面,来隐盖其办学水平的平庸,这是要不得的,因为它违背了“为了一切人”的原则。学校的特色应当是面向全体师生,让大多数人受益。
我希望我们的学校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有一个赢家,而在特色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是赢家。历史不大会记住共性,只会记住个性。所以特色就是卓越。实验学校应当在行动中创造自己的品牌,构建自己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学校的传统。
新教育实验师生随笔个人总结篇三
在一杯清茶中,开始天南海北。七八个人可矣,一二十人足矣。俱是志同道合,也有勉强前来,却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同化。
有时候,问题越说越明,在思维的激跃中,天朗气清,所谓“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归”;更多的时候,问题却越说越多,在观点的碰撞中,问题源源不断地产生,而正是这不断产生问题的过程,让我们走向深刻,从肤浅的“没有问题”走向“满脑子问题”,正是探寻教育本质的过程。
有时候,它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你不要寄希望于它真的是一帖灵丹妙药。它不是。我的一位学生在某时某刻是如此这般的表现,我该如何?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时此地是这般如此的处理,是否合适?教育沙龙会讨论这种问题,会关注这些内容,但如果你想得到某一种方法,然后一试就灵,那你会失望。因为沙龙固然把教育技术的问题作为研讨的内容,但它更多的是通过交流,提供一百种方法,而你,也许会创造出第一百零一种。
所以沙龙,乃是思想的乐园。
什么叫学习型组织,什么叫研究型团体?这就是。在这种团体中,我们有争鸣,甚至面红耳赤,争论也是融合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争啊争,最后两种观点甚至正好站了个反。也有融合,也有一个观点激起一片赞同然后争先恐后补充论证。争议也好,融合也好,那一片可贵的情愫就这样丰富起来。
所以沙龙,乃是情感的海洋。
我们收获思想,我们收获广阔,我们收获情感,我们收获真诚。
教育沙龙是技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它可能有技术性的讨论,但那种技术性只是启发出一种思路。它不是医生的会诊,回去可以“对症下药”。教育中的“对症下药”,作为一种假想的命题未尝不可,但当你面对一颗颗活生生的心,面对一件件具体而又具体的事,面对那一种千变万化的教育现象,当你面对每一件的时候,你调起的是全部的智慧与热情,你动用的是所有一切的教育学与心理学。
教育沙龙追求专题性与随意性的统一。以一种准备的状态进入沙龙,那种思想与精神的准备过程,正是教师进入专业状态的过程。从散漫型的组织走向专题型的开展,这是沙龙的一种进步,一次沙龙,一个话题,就是一个课题(虽然没有“立项”,尽管不必“申报”),这样的沙龙让我们走向专业。但“专题”并非桎梏,在碰撞中没有“规定”。不拘一格的形散而神不散,正是沙龙生命旺盛的标志。
宏观性与微观性的统一是教育沙龙的自然禀性。教育宇宙之大,课堂技术之微,无一不是谈论的话题。更可喜的是,在宏观的探讨中,有着微观的踏实,教育沙龙不是要我们拉着头发升空;微观的交流,也有着宏观的思想背景,教育沙龙不是要我们匍匐在地上,不是要我们坐在井底看天。
有时候,数人主讲,滔滔不绝,仿佛是专家讲学,讲毕,提问四起,又似是博士论文答辩,这时候,沙龙演化为“论坛”;有时候,围绕一个问题,大家“群起而攻之”,一千次的追问,步步紧逼,这种高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让真理澄明。
每个人都有付出,每个人都在收获;
每个人都有付出,这种付出的回报是自己思想的激发;
每个人都在收获,在同一个沙龙中,每个人都收获着自己的收获,那是一种个性化的收获。
一次沙龙结束了,但也许思考才刚刚开始。每一次的开展,都是“有备而来”;每一次的结束,却意味着新的发现,走上新的开始……沙龙,成为你成长路上的一个个驿站!
参与教育沙龙,让一个人的境界渐宽,而一个人的学识与思想,也在教育沙龙中逐渐培育。它哺育了一个群体。
一所学校的教育沙龙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这所学校教育力量的高下。
新教育实验师生随笔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10.许新海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