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随笔
孩子上音乐课,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那么大班音乐随笔会写些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大班音乐随笔,希望你喜欢。
大班音乐随笔篇一
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 ------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
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大班音乐随笔篇二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大班音乐随笔篇三
奥尔夫音乐《小小鸡蛋把门开》,它是一首童谣,旋律生动活泼、歌曲的内容通俗易懂、富有诙谐情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且它的歌词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易记,生动的描写了黄茸茸、胖乎乎的小鸡出壳的情景。
小鸡这样的可爱的小动物经常会出现在孩子们的各种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们特别喜爱像小鸡这样可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分为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我把目标定位为:1.童谣学习《小小鸡蛋把门开》;2.能够用单响筒来演奏童谣的固定节奏;第二个课时我把目标定位为:帮助幼儿熟悉音乐《小鸡之舞》,能跟随音乐进行模仿小鸡破壳过程,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在第一个课时的教学时,我运用了PPT课件图片帮助孩子理解小鸡从鸡蛋变黄茸茸、胖乎乎的小鸡的过程,从而引出童谣《小小鸡蛋把门开》的学习,在节奏的练习中我首先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乐器来打节奏,孩子们熟悉后我会告诉孩子:"小鸡长得很可爱,刚出生的小小鸡很小,小眼睛到处看,到处找妈妈,胖乎乎的身体走起路来非常的慢。"这时老师会请孩子边唱着好听的童谣边走路,(这时老师会给予固定的拍子,稳定孩子的节奏)孩子们就都能边念童谣边做动作了。在用乐器演奏固定拍子时,我告诉孩子:"小鸡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新的乐器宝宝--单响筒(老师交给孩子正确使用单响筒的方法),单响筒会发出跟小鸡一样清脆的声音哦,拿起单响筒跟着小鸡唱歌吧。因为有前面的身体乐器的练习做铺垫,孩子们第二次就能很好的演奏童谣的固定节奏了,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第一个课时的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的。在第二个课时,学习音乐律动《小鸡之舞》时,我首先是给小朋友讲解小鸡的成长故事,讲解中我会引导孩子们帮助动物朋友小鸡想出破蛋而出的好办法,许多孩子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有的孩子说:"用头这样、用脚这样、用嘴巴敲、用翅膀打等等。"一下子活动中的气氛就热闹起来了,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因为孩子们的词汇量还不多,所以表达时语言还不完整、不够准确,孩子们说完后,这时我会和孩子一起总结:"小鸡是怎么把鸡蛋打开的吗?它会用什么办法呢?"哦,原来小鸡的身体很厉害,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想办法哦,小手握紧变成小锤子捶打蛋壳,用脚踢,用头顶、还会用尖尖的嘴巴啄,太厉害了,快快快,快来变成一个大鸡蛋,看谁能破蛋而出,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鸡,这时老师放音乐《小鸡之舞》让孩子熟悉音乐,一起听着音乐跟着老师来表演小鸡破蛋而出的情景。孩子们熟悉律动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用一块大布进行游戏,一半幼儿在大布下当小鸡,模仿小鸡出壳的动作,另一半幼儿在外用手按住布,音乐结束,将布抛向空中,小鸡跳出壳了,特别是这一游戏环节把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反复的重复了两次游戏后,还会听到许多孩子在说:"慧慧再来一次吧!"真正的培养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孩子们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获得了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掌握了节奏。像今天这样《小鸡之舞》的律动活动能不仅能帮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而且还能提高辨音的能力,更好的发挥相象力,创造力,这些都是离不开律动的,这时幼儿的感受对认识表达音乐起着重要作用。
大班音乐随笔相关文章:
2.大班六一随笔
3.大班教育感言随笔
4.大班个人随笔
5.保育教育大班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