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优美散文>

成长的足迹优美散文_关于成长足迹的散文(2)

乐平分享

  关于成长足迹的散文4: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作者:杨澜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后来在中美建交30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那莫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是什莫。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

  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

  记得我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他就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随即阐述了一个他对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势力在冲突和较量中所达到的一个短暂的平衡状态。把他外交的理念与当今的世界包括中东的局势结合,作了一番分析和解说。

  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莫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还算是一个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

  19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300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莫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为她为什莫?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

  我做电视已经17年了,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比较大的,就是2000年在香港创办阳光卫视,虽然当时是抱着一个人文理想在做,至今我也没有后悔,但由于商业模式和现有市场规则不是很符合,经历了许多事业上的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莫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候,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不是这样的。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位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好像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地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15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得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末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

  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

  可能有人会阻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

  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成长的足迹优美散文5

  在女儿成长的漫长岁月里,三个春去已悄然飘逝,女儿也随之渐渐地变化、长大、可人,不经意间,蓦然回首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女儿身后那条踏满脚印的成长之路竟留下了很多令人欣慰的美好回忆……

  出生——在温暖中成长

  三年前的一个中午,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女儿呱呱落地,我像所有初为人母的女人一样带着不可抑制的激动与期盼,含着泪忍着疼痛看着她——我可爱的女儿终于出现了!每天,我爱不释手的让她依偎在我的怀里。她笑,我也笑,她哭,我就急……

  1岁——在快乐中成长

  转眼间女儿1岁了,学步的日子也到了。女儿在我细心的保护下,先是歪歪斜斜地走着,时不时扶着床,或是靠在沙发上小步小步地走,实在支撑不住了,便会一屁股坐下来,然后回头嘿嘿的看着我傻笑,这时我便伸出双手轻轻地抱起女儿,给他真挚的微笑和贴心的话语。稍大点后,总算能多走几步了,跌倒后总能自己站起来,并在我极力的鼓励下,坚持不懈学着走。从此,女儿成长的路上印下了点点滴滴顽强足迹。就这样,随着那一串串的或浅或深脚印,慢慢长大……

  2岁——在磨炼中成长

  从女儿哇哇落地到亭亭玉立,转眼已2岁了。她看到哥哥、姐姐在公园里溜冰,吵着也要学。刚开始都站不稳,看着她战战兢兢地挪动着步子,我很怕她摔着了,我以为这么小怎么可能会学好,没想到每次摔倒后,她也不哭,反而回头看着我笑,好像示意我:妈妈别担心,我一定行的!半月后便可以蹒跚前行了,没到一个月,她竟然可以穿上溜冰鞋随行自如。

  每次在公园中让女儿独自溜冰时,好多人都会惊赞的语气说着:看,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溜冰!是啊,这就是女儿坚持不懈的自豪成果。成长需要快乐,成长需要勇气,同时成长还需要磨炼……

  3岁——在渴望中成长

  女儿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兴趣,什么事都想自己单独干一干,什么东西都要玩一玩,还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可有时候也很听话,我在洗地板时,女儿总会说:“妈妈,我来。”吃饭要自己吃,衣服也要抢着自己洗。女儿多么希望自己拥有一双“坚强”的翅膀,能挣脱我无微不至的呵护,盼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自在、无拘无事的小天地。

  如今——一路上有妈妈相伴

  回首往昔,从女儿咿呀学语到学步溜冰等等,再到现在知书懂事,一路上都有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或心烦时,她会一个人呆呆地站着满脸沉闷,或快乐时,她会到处活蹦乱跳洋洋得意,或有时候会哭个没完,或有时候顽皮让我一晚上陪她玩玩等等……这些点点碎碎不成章的事情,都有我的相伴,幸福与快乐共同构成了成长中一幅美丽而又生动的画卷。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女儿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上演了成长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新奇变化,今天的成长也将成为明天的足迹,但岁月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回眸凝望,在她成长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难忘的脚记,每一个脚印都迁入了一段段难忘的故事,勾画成了女儿年幼生命旅途中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成长的足迹优美散文6

  温柔的阳光毫不吝啬的透过窗子洒进来。翻着相册的手不知不觉得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久久浮在空中,我却毫不知情。

  视线在一张张照片上反复端详,有时候竟不禁笑出了声。这是我很小时就留下的见证,这是我成长的足迹。就这样,一张张真实的照片映入眼帘,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有趣的环境,坐在滑梯上忘情玩耍的我,被一双大手牢牢地抓住,不争气的哭了起来。见爸爸将我高高举起,我破涕为笑,到处洋溢着欢乐的音符。

  当然,我的人生并不是没有难过低沉的时候,当考试没考好,看着那些优秀的同学喜滋滋的拍照留念时,外表看似正常的我却在心中暗暗努力。终有一天,我,也会成功!

  从小到现在,我都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也不懂得生活要多么艰辛。一路走来,我都在父母的呵护下悉心成长;在外婆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在爷爷的带领下,感受中华文化的风采韵味。我,无疑是幸福的。

  一路走来一路歌。

  人生路上,总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公平和优劣之分。过去的我,能够幸福的成长,都离不开所有悉心培育我的人。他们给了我许多的机会,让我能够有一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经历中不断得到成长。以后的我,自然不能整天依偎在幸福的港湾,想要能够航行的更高更远,就需要独立,需要在大风大浪中得到磨练,方能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成长如歌,不可能是永远平稳,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大风大浪,波涛起伏。但是,曲目的调子却把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用努力与坚强,就一定能够奏响生命之乐,天外之音。迷惘,阻碍总会在我们的人生成长路上出现,但我们却要用坚定,闯练为我的成长之歌上添上一个唯美,震撼,纵使短暂也要惊艳的灵魂音符!

  我相信,你若盛开,人生路上的清风必来,挑动着你绝美的歌曲,得到的是余音绕梁的震撼,震撼!

成长的足迹优美散文_关于成长足迹的散文相关文章:

1.关于成长足迹的散文

2.成长的足迹的散文

3.成长的足迹散文精选

4.成长的足迹散文

5.成长足迹散文

39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