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亲情文章>

悼念母亲的文章3篇

乐平分享

  悼念母亲的文章1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母亲那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母亲的人品,一生艰辛的生活,使我们做女儿的真正体会到:儿女们的寸草心,永远报答不尽母亲那三春养育之恩。愧疚之心使我想写对母亲的回忆,也算是留给儿女和亲人的一点怀念吧!

  母亲,×××,出身大户门庭,生于1922年阴历腊月初四,她一生勤劳、善良、心地清楚,但生活路途坎坷,多灾多难,她很刚强,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屈不挠,正视困难,想尽办法度过难关。她比常人刚强,能干,为人和善,通情达理,处事公道,胸襟开阔,从不与人计较小事。虽然她一生清贫,没有什么物质财富,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从不向权势财富折腰,只求安然生活。一贯干净利落,直到晚年还保持着一生的良好习惯,让儿女们喜欢,可以说母亲的一生是极平凡的,也是了不起的一生。

  母亲去世于2000年5月9日(农历四月初六)下午5:20左右,享年78岁。母亲一生五个儿女,大哥虽不是母亲亲生,但一岁起就跟随母亲生活,大哥是个有德有识之人,孝敬父母,从不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也视他为亲生。大姐生于1944年8月,二哥生于1949年7月,我生于1954年11月,小妹生于1965年3月。

  由于我家祖辈人门单薄,又是书香门第,人世精明,家业兴隆,土地多,据母亲说,在解放前,邓湾村还有我家的许多土地,多数地是租给佃户耕种,家中有长工,到了农忙季节,还得用短工,是村中的大户,每到封粮上差,总是我家最多,但人都短命,祖辈们多在青春之年就去世了。这些解放前的资本,注定在解放后父辈们有受不完的苦难。

  母亲经历了土地革命运动,由于历史的变迁,解放前村中的大户,经过一场运动,家境一落千丈,一夜间成了贫困如洗的“地主家庭”,子女们也戴上了“地主子女”的帽子。解放后,我家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土改时分到的一间烂草房,很快就倒塌了。听母亲说,我出生时,家中没有一粒米,农历11月份,风雪交加,是10岁的姐姐到邻居哑巴家借来一碗小米,熬了一点粥,才保住了母女性命。在我半月的时候,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顾身体虚弱,衣着单薄,就到院子里烧火做豆腐,由父亲沿街叫卖养家糊口,虽然家里做豆腐,但孩子们那时从未尝过豆腐的滋味,只吃那剩下的豆渣糊口。因家境贫寒,在我满月的时候,还没有衣服穿,是二奶奶送来一身小衣服,才出的被窝。

  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父亲饥饿煎熬,精神压抑,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身患浮肿和其他多种疾病,由于治疗不及时,在大哥送到洛阳二院治疗的第二天夜里,父亲满含着一生的悲愤和辛酸离开了我们,撒手人寰。父亲的去世使家里生活雪上加霜。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送走了父亲,母亲带着四个还未成人的孩子生活,那时我才五岁,因地主成分,是专政对象,全家人受人欺凌,不敢抬头,好在兄长、姐姐都很懂事,特别是大哥,小小年纪就和母亲一道肩负起生活的重担,他给了母亲和弟妹许多关爱,这使得母亲十分疼爱大哥。

  那时对于我家来说,饥饿可怕,穷困可怕,被人欺压可怕,这些都可承受,最可怕的是连一间住房都没有。草房倒塌以后,全家便常年寄人篱下,三天两头换地方,最后借住在南街××子家一间破烂不堪的瓦房里,那××子时常去逼房,哪怕是下雨天,他也不忘去逼房,且话语伤人,他恨我家穷,恨我家腾不出房子。在我的记忆之中,他站在门口大声吆喝,我们兄妹几个躲在母亲身后,母亲是低着头无言对答,忍辱负重,遭受着别人训斥和侮辱,刚强的她在夜晚不知吞下了多少眼泪,大概只有此时长眠于九泉的母亲自己知道。逼房实在紧时,只有去找村干部,母亲说,当时有个干部见了地主成分的人象黑煞神一样,每当母亲走到去干部家的胡同口时就兀自泪流满面,想想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只好停下脚步,擦干眼泪,鼓起勇气,独自去遭受他人的白眼和训斥。每当母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被逼求人,孤独无助,没有安身之所,是当时家里最大的困难之一,也是母亲一生中最难忘、最无奈的时期。

  生活所迫,被迫逃命。1963年春,母亲领着我流着泪违心地离开了我出生的地方—×庄。大哥送了母亲一程又一程,那伤心、那无奈,全家人泪眼相对,伤心无言。二哥当时14岁,人格的尊严,使他怎么也不愿随母亲到程村,跟着二奶奶、叔叔一家留在了×庄。那时,全家人各奔东西,大哥在洛阳做工,大姐出嫁成家,二哥在×庄,我和母亲在×村,一家人骨肉分离,母亲特别思念大哥、二哥,经常牵挂他们直到流泪,1966年大哥帮二哥安排了工作后,母亲才少了些许牵挂。

  本是逃命,母亲带我到了×村以后,却走上了一条维艰之路。前面的子女心术不正,他们容不下母亲和我,时常无事生非,更有封建管家老太婆撑腰,加之思想偏见和世俗的欺生,其情景可想而知。母亲虽然不停劳动,极力维持那个家庭,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受了许多冤枉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不做声,尽着自己的职责。这其中,母亲忍辱负重,更多的是为了我,许多事情,我亲眼目睹,这一切,都使我过早地懂得了生活,体味了许多人生的苦辣酸甜,看透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因为我,使母亲受了许多委屈。首先是在上学的问题上,我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后伯父的孩子能上到高中毕业,而我从上初中就遭到他们反对,原因很简单,家里没有人挣工分,想让我回家干活挣工分。1970年我上初中一年级,被迫辍学三次,最后一次长达两周,是大姐得知后找到老师说情,才使我再次返回学校。1971年春天,老师推荐我跳级上高中,但就我的情况,上初中家里就不让,高中又怎么能?母亲从心里想让我上学,早日跳出农门,脱离苦海,因此母亲多次恳求伯父,回答只有三个字:“我不供。”母亲左右为难,我想上学,伯父不供。母亲便想尽办法为我筹措那仅仅8元钱的学费。记得那时家里养的一条狗被人打死,母亲托人把它杀了,杀狗的人拿走一条狗腿,邻居要走一条,二表舅要走一条,剩下一条狗腿,母亲把它煮了,舍不得让探亲的大姐吃一口,想拿出去卖几文钱为我积攒学费。当时的情景现在想起还历历在目,母亲把那二斤三两狗肉用布包好放到篮子里,带上一杆秤从后门往外走,两次走到门口就泣不成声,当母亲第三次走到门口时,大姐拉住母亲放声大哭:“妈呀,日子咋过得这样艰难呀!”妈说:“都是为了你妹子上学呀。”母亲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她最后擦干眼泪,走出那门,到矿上卖掉狗肉,换回了一块七毛钱。但那远远不够我的学费。正是因为我上学的事,母亲操持家务的一点点经济权利也被伯父剥夺了,他怕母亲为我攒钱交学费,这使母亲正常的花销钱也没有了。我那时想,自己在家里是个多余的孩子,让母亲因我受难遭罪。临近开学了,学费还是没有着落,母亲万般无奈,含泪拉着我的手说:“闺女呀,妈是真没有办法了,去洛阳找你哥吧。”他深知大哥、二哥也不容易,平时从来没有向他们伸过手。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大哥、二哥给了我极大的支持,是他们圆了我的上学梦,二哥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5元钱供我上学,大嫂还给我些钱买些衣物。亲人的支持给母亲了极大的安慰,也是我能够刻苦学习的源泉。不到一年的高中生活,因家境贫寒,使我不得不放弃了学习机会,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很明白道理,她总是教诲我努力工作,要争气。她的教导使我读懂了人生,懂得了人生要努力奋斗,母亲是我前进道路上的航标、路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乔家老太去世了,她的大女儿也出嫁了。前面的儿子在母亲的养育下慢慢长大,在他没成家之前,也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和母亲相处的还好,特别是小妹凤琴渐渐长大,替母亲说了好多不敢说的话,给母亲撑了腰,平息了家中不少是非风波,伯父也看清了前边的儿女,对我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母亲心想,苦难熬到尽头了,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啦。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1979年9月××结婚了,却娶了个无理的泼妇,自从她进了家门,又是家无宁日,她不孝敬老人,搬弄是非,好象母亲欠了她,总与母亲过不去,真是娶个妖怪家该败,凑合了两年只好分家另过。不到两个月,伯父突然病故,这个家庭又沸腾起来了,这对母亲来说,又是一个大灾难的降临,前边儿子和小妹为接班的事,反目成仇,他不仅不报母亲养育之恩,反而弃老嫌小,想独吞家产,变本加厉要撵母亲出门,加上那个蛮横的媳妇,两人演出了一场撵母出门的双簧。平日里指桑骂槐是常事,更可恨他们心狠手辣、虐待母亲,把母亲住的三间房屋前门堵上,后门锁住,不让出入,使母亲无法在家生活。没有办法,母亲到我工作的地方小住两天,趁此机会,他们和娘家人一道装作盗贼,晚上偷走了母亲的全部家当,之后不久,夫妻两人搬进堂屋,母亲真正是无家可归了,只好随我在学校生活。那时,小妹才16岁,上班的手续还没有办好。

  生活的磨难使母亲百病缠身,面容更加憔悴,心绪也不甚好,一天躺在床上多半天。我夫深知母亲不宜,除了生活上关心照顾、给母亲看病外,还不断开导母亲,他同情母亲的遭遇,痛恨前边儿子的忤逆,经常陪母亲聊天,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母亲感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哥、嫂、姐、妹也经常来看望母亲,特别是大嫂、妹妹经常买些衣物和药品,大姐常捎些面和油,使母亲那受伤的心得到了极大抚慰,儿女们的孝心、爱心给了母亲重新生活的勇气,心情也变好了,疾病经过治疗有了好转,身体日渐康复,度过了那生命的难关。

  没多时,我的儿子出生了,母亲很高兴,帮我带孩子,减轻了我好多负担。1987年我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工资待遇提高了,1988年儿子的爸爸调入公司当了经理,小妹也调入县税务局工作,哥、嫂、姐常来看望母亲,母亲也常到他们那里小住,我们的日子都好了!一家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倍受外人高看,一家人在附近一带曾被传为佳话。

  1990年—1992年,女儿小的时候,母亲常带她在小妹那儿住,小妹在税务局工作,待遇、福利也好。那时侯,妹夫官运正兴,人也能干,工作上很得志,对全家人都很好,母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家人可以说是枯木逢春,走过了严冬,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母亲是受过大苦大难的人,虽然没有卧床不起,也是疾病不断。1993年冬,小妹陪母亲在地区医院作了CT,发现心脏主动脉有小瘤,医生说无法手术治疗,吃些药后,情况大有好转。1997年冬,母亲的身体显然不如以前,也不愿去其它地方,总是说,我岁数大了,言外之意让我有思想准备。也是那段时间,母亲经常回首往事,从过去到现在,从祖辈到父辈,从儿子到孙子,从媳妇到孙女,在心灵深处,她特别垂青晚辈,大哥、大嫂每年的看望,长孙女平儿给她送的生日蛋糕,都使母亲由衷地高兴。母亲虽不善言辞,但心明如镜,总为没给儿子们带小孩感到遗憾,并交待,等她百年之后,要叶落归根,回到×庄老家。母亲对我说,回头要跟小妹说说,让我和哥、嫂、姐、小妹等商量着办丧事。并说,咱家的事,要按照常理办,一切从简,越省事越好。每当母亲说起这些,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心想,时代造成我们家庭的不幸,1960年饥荒和压迫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母亲能熬到今天,是我们儿女的福气,谁又会计较母亲对儿女们的不周呢?

  1998年春节前,我全家搬进了教师公寓,住房宽敞了,我给母亲专门安排了一间屋子。住进新房,母亲特别高兴,虽然是七十多岁的人,她的饮食起居却都不用我们操心,显得很有精神。1999年冬季,母亲咳嗽比较厉害,我陪母亲到市医院、局医院检查、透视、拍片,各部器官都没有毛病,吃了不少中药、西药,试了不少偏方都没有效果。凤琴把母亲接到市里,在市医院专家门诊医生说,是降压药的副作用,换药一周后,咳嗽症状消失,但小腿开始浮肿,我和小妹陪母亲到医院作了全面检查,医生诊断,母亲心脏主动脉瘤已经发展到4.7—5.4cm,得知情况,我们心里很难受,问医生可否手术。医生说,不能手术,一是年岁已高,二是患有高血压。我们同母亲商量,母亲很开明,说不要动手术了。我们要求医生开些好药,治疗一周后。母亲浮肿症状消失,又治疗一段时间,母亲感到舒服多了,精神也好多了,这一年,母亲身体还好,没有其它疾病发生。

  1999年冬季,母亲在小妹那里居住。腊月初四是母亲的生日,我和大姐到市里给母亲过寿,母亲想回县里,因天气下雪,道路难行,我匆匆赶回上班。大姐于腊月十四陪母亲返回县里,屋里生有火炉,也有大姐照顾,母亲就住在了我外甥那里,到腊月二十二,母亲因大肠干结,我接母亲到市医院就诊,没有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陪母亲看病。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母亲身体也好了许多。输液后血压稳定,服用“活心络”疗效很好,母亲心脏病很长时间也没犯。母亲放松了防备,98年以来口袋里随身携带的“救心丸”也不装了,母亲说,心脏病好了,不用吃药了。母亲也坚持天天锻炼身体,早上5:30起床外出锻炼,6:30回来,早餐喝甜鸡蛋汤或鸡蛋茶,再吃一小块馍。我们上班后,母亲喜欢到街上散步,那段时间,大姐的女儿在路口做小吃,母亲常到那里跟她聊天。

  母亲一生习惯操劳,七十多了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楼上自来水定时,母亲不忘接水,总是说,我没事,接点水,你们少操心。母亲一生刚强,从不愿连累儿女,自己的衣食住行自己安排。她好干净,人勤快,穿衣服讲究得体,手脚利索,晚年还保持着早晚刷牙的习惯,院子里的人见了我老称赞母亲。

  2000年5月9日(阴历四月初六),那天母亲和往常一样,早晨外出锻炼,饭后到街上散步,11:00从外甥女那里回来。11:30三个舅舅从老家来看母亲,亲人见面。母亲十分高兴,中午我做了炸酱面,母亲吃了一碗面,饭后又和舅舅们说话拉家常。2:40我要到学校上班。母亲躺在沙发上说,你舅们还在休息呢。我理解母亲的意思,她是想让我下午提前回来送送他们。我跟母亲说,叫他们休息吧,天热,晚点天气凉快了再走。5点多我就回来了,谁知这是和母亲见的最后一面,也是最后一次和母亲说话。刚下完第三节课,有人捎信说母亲病了,我一路小跑到家里,孩子他爸已经叫了急救车在门前等候,医生正在抢救,母亲此时已经不能说话,医生给母亲插上氧气抬上救护车。我含泪紧握住母亲的手,轻轻呼唤母亲,母亲微微睁开半闭的双眼看了看我,然后就慢慢闭上了,任我千呼万唤,母亲的双眼再也没有睁开。到了急救中心,医生经过抢救,却没有任何反应。医生把我叫到一边问今天的情况,我再三恳求医生,多抢救些时间,叫兄弟姊妹赶回来,让母亲再看他们一眼。医生摇摇头说,她有高血压,估计是心脏瘤破裂,再抢救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当时医院只有我、老公和三个舅舅,痛哭一阵后,我抹着那擦不完的眼泪到公用电话前给大哥、二哥、小妹打电话,让车去×沟接大姐。

  得到母亲的噩耗,亲人们赶了过来,大家在母亲面前失声痛哭。母亲就这样不声不响的离开了我们,正如她的一生默默无闻,为别人付出的多,为自己索取的少,直到最后也没让儿女受一点拖累,就这样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离开了我们,给亲人留下的是内疚和无限的思念。再看母亲那安详的面容,像甜睡,像做梦,大概是放心了儿女,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她该去的地方了吧!

  亲爱的母亲,您安息吧!儿女已按照您的意愿,送您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您久别三十多年的故土,和亲人团聚了。后事也按照您的意愿妥帖办理了,也告慰了父辈们的在天之灵!

  愿您们在九泉之下安息吧,双亲!

  二女:××

  整理于2000年10月

  后记:这篇文章是二姨整理的,在姥姥三周年忌日时整理出来,我将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是让大家了解普通大众人生的艰辛和生活的无奈,还希望我们都能够对父母好一点,甚至“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热爱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悼念母亲的文章2

  今年清明节,妹妹的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引起了我对父母的无限思念,他们的音容笑貌、生活的点点滴滴,清晰的都浮现在我的眼前随笔写下二三事:

  父母相继离开了我们,距今已有三周年多了,可是子女对他们的怀念丝毫未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念却与日俱增,这种思念源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深深烙印。父母离去后给我们留下了十几万遗产,至今还没有分配下去,七个子女无人要,都想留给最需要的人。但父母留下的精神财富,大家争先恐后得分享和继承和发扬。父母的相册、日记、遗物、包括照顾孤寡老人的责任,和谐大家庭的氛围、团结互助精神……最令我感动的是,七姐妹中最不善写作的二弟写的怀念母亲的散文在杂志上发表了,文中的叙述事件平凡,可见二弟是个有心人,清明节小妹从另一个侧面,在她的qq空间了用文字,选配了音乐做了一篇很好的悼念文章,他们都是第一次写文章,却写得出乎我的意料好,可见父母亲的优良品质早已扎根于心中,否者一些日常琐事就不会被记忆、留存。

  妻唱夫随

  我的父亲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铁路工人,母亲是他们那个年代少有的念过国高的识字人,父亲性格急躁,母亲外揉内刚,在悬殊得差距中,他们寻找到了最佳结合点,相濡以沫度过了金婚,父亲临终前瘫痪在床五年身上没生过褥疮。病重期间拉站母亲的手说……这辈子没跟你过够……

  记得八十年代初,“”刚过,高考恢复不久,各种刊授,函授,广播教学相继出现,母亲当时每天6点多钟准时坐在收音机前,收听日语教学。有时竟忘了做早饭,等着上早班的父亲没有丝毫的责怪,自己悄悄做起了饭。更使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文盲的父亲竟然把一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日语教学课本送到母亲的面前。原来是父亲当时在列车段工作,乘务中经常帮助列车上售书,因此和地区书店很熟,求书店的毛经理帮助买到的。(此事后,父亲和毛经理成了好朋友,先后为我买到了当时市场买不到的中国通史等书)对于母亲这种学习我们都认为妈妈只是每天没事打发日子罢了。根本没在意。接下来令我们惊讶的事出现了,在母亲的感染下,只上过初中的二弟报了广州一家日语刊授大学,几天后没了兴趣,寄来的各种作业,测试题,都扔在了一边,可是年终却收到了学校寄回得批改后的作业,判过后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而且成绩很好,原来是妈妈把这些作业、试卷做好后寄出得。这次我们刮目相看了妈妈,使我们姐弟都很感动。这种精神成了我们姐弟学习的动力。终身受用。

  悼念母亲的文章3

  “一个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善良正直的人,生,在人们的身边,死,在人们的心中!”这是我为母亲刻的墓志铭。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八年了,每逢清明、过年以及母亲的生日、忌辰,我都会来到母亲的墓前祭奠她,有时我带着女儿同去,更多的时候是我自己一个人前去。在我的心中仿佛母亲还不曾远去,墓地也只不过标志着生与死的转换,那儿就是母亲现在住的地方。

  许多人都对我说:已经过了这么久,每年只要清明去一次也就够了。我实在想告诉他们,一般的人清明祭奠故去的亲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悼念的形式,但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够与不够的问题。只因为我常常感到:对母亲的祭奠有时也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自己,祭奠母亲时我仿佛还能够得到她的谆谆教导。

  母亲是一个知识分子,从小酷爱读书,成绩很好,外婆家虽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并不十分宽裕,母亲勉强读完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免费的教会中学,才得以继续读书,读完中学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免费的高等师范学校,这样毕业后便成了一名教师。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父亲有一份好工作,工资也比较高,总想让母亲别出去工作,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她用了一个月时间自学“薄记学”(相当于现代的会计学),一举考入了湖南省银行干部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银行干部。不能不说这是母亲的远见卓识,因为父亲在我十四岁时突然去世了,如果母亲没有这份银行的工作,那么母亲及我,乃至我的孩子之命运就都将改变了。

  父亲去世后,正由于有了母亲的工作,我们才会生活得很好,我也才能受到高等教育。母亲的工作极之努力,在第一次评技术职称时,就评为会计师。在银行母亲十分能干,她不但业务技术好,职业道德也非常好,因此经常受到银行的褒奖,得过数不清的奖状和荣誉。

  除此之外她还无所不能:会做衣服,我们自己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她做的;会做菜,吃过她饭菜的朋友都赞不绝口;会种菜,我们曾在围墙边的空地上种过茄子、辣椒、南瓜和洋姜,还有许多别的菜;会辅导作业、会补套鞋、会修伞……总之,她是我心中最美最好最伟大的母亲!

  母亲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她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勉踏实的作风,认真严谨的态度,诚实宽容的胸怀,善良正直的为人,坚韧不屈的毅力使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乃至周围的人都受益匪浅,凡是认识母亲之人无一不对她怀念至今。每次和同学们聚在一起,仍然会有人说起她的种种品质给我们的教益。

  母亲虽然很平凡却是一个坚强的了不起的人,从小她就对我说:自己的伤痛要独自承担,不要让它影响别人,带给别人的都应该是快乐。在我下乡的三年中,母亲忍受着独生女儿远离身边(按政策独生子女不要下乡,但因为出身黑七类所以也要下),下放浏阳的痛,仍然工作兢兢业业,虽然背地里流了许多眼泪花白了两鬓,却仍旧乐观豁达;尽管心痛着她的小女儿,却总是鼓励我吃苦耐劳,要正直坦荡的做人,让我养成了独自承担伤痛的习惯。

  现在我虽不能再亲耳听见她的教诲,但在母亲的墓前我仍能感受到她那种关怀和亲切,有了成就我可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有了痛苦我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勇气和力量,无论有了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向墓中的母亲诉说,就好象冥冥之中的母亲也能感受到我们的一切,我就会感觉到与母亲是那样的亲近,似乎她从来也不曾离开过我们。

  因此,我对母亲的祭奠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对她的深切敬爱,是一种对她的强烈思念,是一种对她的长久缅怀,也是我反思自己获取力量的需要,这决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我自己。而我的母亲也的确是“生,在人们的身边,死,在人们的心中!”

  每当我来到母亲的墓前,对生与死的转换就会感受得特别强烈:死不过是生命旅程的终点站,而墓地就是每一个生命的归宿。一个人只有短短几十年的生命,无论曾经怎样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无论曾经如何花容月貌、英俊潇洒,也无论生前有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一旦红颜老去、生命消逝,最终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其实,人的生生死死就有如大自然中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一样自然。所以,把死亡看得淡然些吧,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秒。

    40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