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亲情文章>

名家亲情文章:关于父子

淑航分享

  亲情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情感,在名家的眼里,亲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就跟着学习啦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这篇名家亲情文章《关于父子》,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

名家亲情文章:关于父子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一个儿子酷象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朋友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忽一日早上又见着了他,忍不住就叫了他的名字,当然知道这是他的儿子,但能不由此而企羡起这一种生生不灭、永存于世的境界吗?

  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蛇脱皮一样的始终是自己,但儿子却相当多愿意像蝉蜕壳似的裂变。一个朋友给我说,他的儿子小时侯最高兴的是让他牵着逛大街,现在才读小学三年级,就不愿意同他一块出门了,因为嫌他胖得难看。

  中国的传统里,有“严父慈母”之说,所以在初为人父时可以对任何事情宽容放任,对儿子却一派严厉,少言语,多板脸,动辄吼叫挥拳。我们在每个家庭都能听到对儿子以“匪”字来下评语和“小心剥了你的皮”的警告,他们常要把在外边的怄气回来发泄到儿子身上,如受了领导的压制,挨了同事的排挤,甚至丢了一串钥匙,输了一盘棋。儿子在那时没力气回打,又没多少词汇能骂,经济不独立,逃出家去更得饿死,除了承接打骂外唯独是哭,但常常又是不准哭,也就不敢再哭。偶尔对儿子亲热了,原因又多是自己有了什么喜事,要把一个喜事让儿子酝酿扩大成两个喜事。在整个的少年,儿子可以随便呼喊国家主席的小名,却不敢俏声说出父亲的大号的。我的邻居名叫“张有余”,他的儿子就从不说出“鱼”来,饭桌上的鱼就只好说吃“蛤蟆”,于是小儿骂仗,只要说出对方父亲的名字就算是恶毒的大骂了。可是每一个人的经验里,却都在记忆的深处牢记着一次父亲严打的历史,耿耿于怀,到晚年说出来仍愤愤不平。所以在乡下,甚至在眼下的城市,儿子很多都不愿同父亲呆在一起,他们往往是相对无言。我们总是发现父亲对儿子的评价不准,不是说儿子“呆”,就是说他“痴相”,以至儿子成就了事业或成了名人,他还是惊疑不信。

  可以说,儿子与父亲的矛盾是从儿子一出世就有了,他首先使父亲的妻子的爱心转移,再就是向你讨吃讨喝以至意见相悖惹你生气,最后又亲手将父亲埋葬。古语讲,男当十二替父志,儿子从十二岁起父亲就慢慢衰退了,所以做父亲的从小严打儿子,这恐怕是冥冥之中的一种人之生命本源里的嫉妒意识。若以此推想,女人的伟大就在于从中调和父与子的矛盾了。世界上如果只有大男人和小男人,其实就是凶残的野兽,上帝将女人分为老女人和小女人派下来就是要掌管这些男人的。

  只有在儿子开始做了父亲,这父亲才有觉悟对自己的父亲好起来,可以与父亲在一条凳子上坐下,可以跷二郎腿,共同地衔一枝烟吸,共同拔下巴上的胡须。但是,做父亲的已经丧失了一个男人在家中的真正权势后,对于儿子的能促膝相谈的态度却很有几分苦楚,或许明白这如同一个得胜的将军盛情款待一个败将只能显得人家宽大为怀一样,儿子的恭敬即使出自真诚,父亲在本能的潜意识了仍觉得这是一种耻辱,于是他开始钟爱起孙子了。这种转变皆是不经意的,不会被清醒察觉的。父亲钟爱起了孙子,便与孙子没有辈分,嬉闹无序,孙子可以嘲笑他的爱吃爆豆却没牙咬动的嘴,在厕所比试谁尿得远,自然是爷爷尿湿了鞋而被孙子拔一根胡子来惩罚了。他们同辈人在一块,如同婆婆门在一块数说儿媳一样述说儿子的不是,完全变成了长舌男,只有孙子来,最喜欢的也最能表现亲近的是动手去摸孙子的“小雀雀”。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且不说这里边有多少人生的深沉的感慨、失望和向往,但现在一见孩子就要去摸简直是唯一的逗乐了。这样的场面,往往使做儿子的感到了悲凉,在孙子不成体统地与爷爷戏谑中就要打伐自己的儿子,但父亲却在这刻里凶如老狼,开始无以复加地骂儿子,把积聚于肚子里的所有的不满全要骂出来,真骂个天昏地暗。

  但爷爷对孙子不论怎样地好,孙子都是不记恩的。孙子在初为人儿时实在也是贱物,他放着是爷爷的心肝不领情而偏要作父亲的扁桃体,于父亲是多余的一丸肉,又替父亲抵抗着身上的病毒。孙子没有一个永远记着他的爷爷的,由此,有人强调要生男孩能延续家脉的学说就值得可笑了。试问,谁能记得他的先人什么模样又叫什么名字呢,最了不得的是四世同堂能知道他的爷爷、老爷爷罢了,那么,既然后人连老爷爷都不知何人,那老爷爷的那一辈人一个有男孩传脉,一个没男孩传脉,价值不是一样的吗?话又说回来,要你传种接脉,你明白这其中的玄秘吗?这正如吃饭是繁重的活计,不但要吃,吃的要耕要种要收要磨,吃时要咬要嚼要消化要拉泄,要你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就生一个食之欲给你,生育是繁苦的劳作,要性交要怀胎要生产要养活,要你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就生一个性之欲给你,原来上帝在造人时玩的是让人占小利吃大亏的伎俩!而生育比吃饭更繁重辛劳,故有了一种欲之快乐后还要再加一种不能断香火的意识,于是,人就这么傻乎乎地自得起乐地繁衍着。唉唉,这话让我该怎么说呀,还是只说关于父子的话吧。

  我说,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前半生儿子对父亲不满,后半生父亲对儿子不满,这如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一代一代的媳妇都在埋怨婆婆,你也是媳妇你也是婆婆你埋怨你自己。我有时想,为什么上帝不让父亲永远是父亲,儿子永远是儿子,人数永远是固定着,儿子那就甘为人儿地永远安分了呢?但上帝偏不这样,一定是认为这样一直不死的下去虽父子没了矛盾而父与父 的矛盾就又太多了。所以要重换一层人,可是人换一层还是不好,又换,就反反复复换了下去。那么,换来换去还是这些人了!可不是吗,如果不停地生人死人,人死后据说灵魂又不灭,那这个世界里到处该是幽魂,我们抬脚动手就要碰撞他们或者他们碰撞了我们。不是的,决不是这样的,一定还是那些有数的人在换着而重新排列罢了。记得有一个理论是说世上的有些东西并不存在着什么优劣,而质量的秘诀全在于秩序排列,石墨和金刚石其构成的分子相同,而排列的秩序不一,质量截然两样。聪明人和蠢笨人之所以聪明蠢笨也在于细胞排列的秩序不同。哦,不是有许多英雄和盗匪在被枪杀时大叫“二十年又一个×××吗”?着英雄和盗匪可能是看透了人的玄机的。所以我认为一代一代的人是上帝在一次次重新排列了推倒世界上来的,如果认为那怎么现在比过去人多,也一定是仅仅将原有的人分劈开来,各占性格的一个侧面一个特点罢了,那么你曾经是我的父亲,我的儿子何尝又不会是你,父亲和儿子原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明白了这一点多好呀,现时为人父的你还能再专制你的儿子吗?现时为人儿的你还能再怨恨现时你的父亲吗?不,不,还是这一世人民主、和平、仁爱地活着为好,好!

  名家亲情文章: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都已八十多岁的高龄。子女们有二个安家在外地,同城住的有四人,高龄的父母却不愿和子女们生活一起,乐意住在自已有小院的家中,也是在不增添子女的负担,对子女的理解。

  高龄的母亲,眼不花,腿脚也还灵便。还能做点针线活,小院内自己养着花草,花开常青;能到集市上买适合口味的菜回家做饭,生活很有条理。她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通情达理、为人和善,总是面带笑容,只是耳朵有一点点背,要大点声说话才听得见。

  我母亲童年时,我外公外婆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只有一个姨妈和她相依为命,母亲不清楚自己的生日是在哪天,大两岁的姨妈也记不清楚。因为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每年父亲的生日时我们子女将那天也当作母亲的生日,让父母一起过生,略尽感恩之心。有次母亲对我说:“我的生日不记得了,你们的生日我都牢记着,你们自己要记着,还要互相记着。”母亲的话语重心长,我很受感动,姐妹弟弟的生日,我都记在心上。

  那时候我家下放到农村,父亲工作在外,不能照顾家里,大姐十五岁便招工远去了黄石市,母亲没有帮手,养育我们姐弟比父亲更为辛苦。最困难的时刻,是母亲让我们姐妹上学读书,要不是母亲的坚持执着,我二姐和三姐在那时就得回家种地了。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生产队说我家没劳动力,不让家中几个女孩子上学读书,母亲说:“我的女孩读书,你们谁也管不了,只要我活着,我就会让她们读书,不会让她们不识字像我这个睁眼睛瞎子。”为了让我姐妹们读书,左右为难的母亲,当天晚上抱着我们姐妹哭了。第二天,生产队一个自家的老妈也来家中想说服我的母亲,她说:“阳妹,我不是外人,看你一大家子,你一个人又是男又是女的干,现在又生着病,就让那几个女孩别读书了,回家也能帮帮你呀。”母亲说:“大嫂,你要是说别的我会听你的,让我女儿不读书这我做不到呀!”那位老妈还劝我母亲说:“你为什么这样死脑筋,姑娘长大了是别人家的人,你何必要这样辛苦呢?”不管别人怎么说,母亲就要让我们上学读书,信念坚定。内外的压力,母亲仿佛肩挑千斤担,在雾蒙蒙的路上艰难前行,一团浓雾飘来,湿了她的眼睛。

  当时家中的困难,父亲的思想也有些动摇,也开始做我母亲工作,意思是让小青(二姐)和三(三姐)不读书,回家当个帮手,并买回了纺线车子让二姐三姐学纺线,母亲看着父亲买回纺线车说了一句:“只要我眼睛知道动(意思是还活着),就会让她们读书!”那个年代,有的家庭男孩子也没有上学读书, 大队学校里只有我家姐妹几个是女生,在乡邻的眼里,都认为我母亲特傻,还有人在背后说这样的女人受苦累死也是活该,全是自讨的。

  为了我们姐妹继续上学读书,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和男人一样干活劳动,收工后还要到菜园种菜,晚上回家就加班加点地做家务活,安排一家人的衣食,劳累一天夜晚也不能早点休息。那时一年四季全家人穿的鞋都是靠母亲千针万线地做,针针连着母亲的心!母亲没日没夜操劳过度,支撑了不久也累病了。母亲生病,我们痛在心中,母亲这根顶梁柱要是病倒了,我们就不可能上学读书,我们要学会自立、学会为母亲分担,二姐十三岁学会了纺线织布,三姐十一岁像个大哥一样干着家里重活,我九岁也学着干起了家务,七岁的弟弟也学着男人模样去稻场打要子,那小爱哭的妹妹似乎也懂事多了。母亲为了我们走出去穿的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又要能照样上学,教我们在家喂养了鸽子、蚕子,拿到集市去卖,给我们交学费,再买回经济适用布料,精打细算给每个人做过年的新衣、缝新鞋,将我们姐妹几个打扮的漂漂亮亮,我们穿着的双双新鞋都是母亲的最佳创意。那时夜晚家中的灯下,母女们做着活儿有说有笑相依相偎,那身影至今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洋溢着母亲的爱和情怀。最小的六妹还记得“三姐四姐砍柴,二姐会纺线织布。”的那时情景呢。

  我母亲贤惠善良,和蔼可亲,明白世理,默默奉献。她的爱如涓涓细流、似和风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为我姐妹弟弟撑起了一片朗朗的天空,温馨着我们。人们常说父母如日月,发出光热,我的父母已到人生夕阳依然映红天际,照耀我们。

  名家亲情文章:母亲的爱


深冬的早上,下起了浓雾,就好象蒙蒙细雨,飘落在脸上冰冷冰冷,忽然间,我想起了我八十多岁的母亲。

  母亲平时住在她有小院的家中,因为是平房不用上楼,自已觉得习惯,我们隔三差五的过去看她。这天气寒冷,担心她受冷着凉,虽说前二天我去看她时叫她多穿点,不知她是否穿得暖和,寒天冷冻想到母亲数岁大洗晒也困难,于是又想到再去看看,人在路上,心儿早已飞到了她的身边。我走进母亲的小院时,听说她咳嗽发烧,送往医院了,当时心中很不是滋味,就想着天冷了再不能让母亲她一个人单过,康复后就接回我家。

  我的母亲虽然八十多岁,除耳朵有些背要大声给她说话,精神状态很好,性格也开朗,只要见着我们,脸上笑得像花一样灿烂。她爱整洁,也很健谈,说话很有条理,对过去的岁月和曾经发生的事记得非常清晰。只要我有空陪着,她就会给我“唠叨”往事,虽然有些往事我听过很多遍,但只要她说起,我也乐意地听。母亲看我听得认真,唠叨的也来精神,母亲边唠叨还边问我还记得么?我笑着说,我能倒背下来了,母亲的耳背只看表情,见我仔细在听,她很高兴地说记得就好、记得就好。我们做女儿的长大成家了就有自已的小家,平时是去看看她,难能象现在在我家中,成天陪伴她的左右。她在我家这些日子,我尽量少外出,就是昨天实在有事要出去一天,告诉母亲时,从表情上看她想我整天陪着,不愿意我离开,我告诉母亲家里生活都安排好了,让她别担心,她脸上才露出笑容。母亲岁数大了,很依赖我,说在这住着很好,有我陪着说话,百事不用操心也不用动手,样样满意高兴。母女叙叙家常,觉得是一种享受,更觉得是一种幸福。

  看到母亲两鬓斑白,身体也不如以前,是呀,我也渐渐在变老。母亲需要温馨,需要照护,需要儿女的陪伴,与其说明天怎么尽孝,到不如说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珍惜与母亲一起的每一天,其实,珍惜也是一种幸福。

  我的母亲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饥饿,捱过那苦不堪言的岁月,为了抚育我姐妹兄弟,精打细算安排好我们生活的每一天,让我们健康成长,再苦再难也甘心情愿,不愿舍弃我姐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依旧节俭,来到我家,吃饭不挑食,么样做饭她都说好吃。开着空调只要房内暖和了她就要关,打开电暖器用着小档位,就连洗用过的水也聚在桶内说是留着冲卫生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她身上的美德让我感慨! 我让她不用向过去那样,在生活上将就着扼苦自已,叫她需要什么就用什么,能陪着她,也是我的福气。

  在我的感情世界里,母亲是我的心中最伟大的人,是我心灵的依靠,是我心里最暖的地方。也是我小时候撒娇时最好的怀抱,是我委屈时最大的港湾,是我有脾气时最能忍耐的亲人。当我生气时,想到她待人的态度我就缓和了,忍受痛苦时,想想她的曾经苦难我坚强了,烦了累了时,想想她的艰辛我也理智了。

  母亲,您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做您的女儿是我的福分,愿您健康快乐,永远幸福!

  名家亲情文章:父亲


大婶去世了,得的是乳腺癌,在被病痛折磨了两年多后,终于撒手人寰,丢下了我的大伯和两个还未成家的堂妹。大婶去世的时间和我父亲去世两周年的祭日仅差三天。父亲是两年前在外工作时出了意外去世的。父亲和大婶的去世一个是因为意外一个是因为疾病,而且年龄都不大,于是大人们就说肯定是因为几年前为家里的祖坟立碑,动了风水,激怒了祖先,才导致两个人这么年轻就过世了,这是给我们这个家族的惩罚。虽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我如今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是在祭祖的时候多给他们烧点纸钱。

  父亲生前是个十分讲究的人,外出时总要用梳子一遍遍的梳理头发,要对着镜子照良久才会离开,我从来没见过父亲出门时不梳头的,父亲常常对我说:“要经常梳梳头,既能让头发顺畅不打结又能活动血脉,这不是好事吗,你为什么不做呢?”母亲也经常说父亲身上没有别的优点,就是头发很好,常年乌黑发亮,没有一根白发。也确实如此,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父亲的头发,卷卷的,乌黑的,很细,色泽明亮,很像是在理发店里烫过的,但父亲是从来不烫头发的,他去理发店也只是普通的剪头发,但父亲很在意自己的发型,有时候理发师剪的不好,他回来也总会在母亲面前数落理发师一遍。父亲常年在外工作,过年回来后总是喜欢穿上他的西装和用鞋油刷的油亮的皮鞋,去村上转悠一圈,然后去爷爷奶奶家坐坐。后来,也许是年龄渐渐大了,觉得自己穿成这样不太像了,也许是那西装和皮鞋赶不上时髦了,也就不常穿了。

  我在市里买的新房快要装修了,母亲很为我着急,不知道该找谁帮忙装才好,我就劝她说,“外面的装修公司很多,你就不要担心这些了,我就找装修公司来装,省事。”母亲就会说,“找装修公司得花多少钱啊,要是你爸还在就好了,这些装修的事都不用你来操一点心。”确实是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木匠,做出来的东西既美观大方,又经久耐用。家里面的桌椅板凳,厨房里的一套橱柜,房间里的书桌,床头柜都是父亲用刨子刨出来的。以父亲的手艺,完全可以收好几个徒弟,让他的手艺传承下去,但是父亲也只是在外工作的时候指点一下年轻的木工,从来未正式收过一个徒弟。父亲常年在外搞室内装修,对装修这块确实是十分精通,所以母亲才会常常对我这样说。

  在我的记忆中,小的时候父亲对我是很严厉的,特别是对于我的学习。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学习时成绩很差,而且贪玩,父亲经常会检查我的作业,看到我没做或是做错的题目就会很严厉的训斥我,但是从小到大,父亲是极少打我的,记忆中只有一次。那是我读初中时,有一次父亲检查我的作业,那应该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父亲说我做错了,但我就是不肯承认错误,于是父亲火了,就用书敲了一下我的头,我随后就跟父亲大吵了一架,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我才慢慢承认了错误,重做了那道题。这件事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并不是我记恨父亲,而是父亲确实很少打我,他对我和母亲的爱从来不会从嘴里说出来,和大多数父亲一样,他不是一个十分会表达情感的人。但他为我和母亲,还有这个家庭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多,那么的真实。没有父亲就没有我,没有父亲的养育,我也不可能会健康成长,没有父亲含辛茹苦挣钱供我上大学,我也不可能接受到大学教育。直到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了,父亲还总是担心我身上钱够不够用,每回在电话中总是对我说在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出去到处瞎转悠,天气冷的时候总要提醒我多穿件衣服,不要冻感冒了。现在想想,我对父亲更多的是愧疚,父亲有时候一些善意的话语,我总当成是唠叨啰嗦,父亲本该是在得到子女孝顺的时候,我没有尽到自己的孝道,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竟然只是给他多烧点纸钱,多去祭拜一下他。

  父亲在本该享福的年纪走了,带着他干净整洁的样貌,精湛的木工技术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父亲犹如他写出的字一样,工整,美观,一丝不苟。父亲的离世对于母亲来说是一道终生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扇心灵之窗的关闭。希望父亲能在另一个世界安好,也希望世人能多珍惜孝顺一点自己的父亲。

  名家亲情文章:亲情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想不通,弄不懂,甚至剪不断理还乱。——题记

  我在想世界上人最珍贵的感情究竟是那一部分,爱情?友情?亦或者是亲情?爱情被我否决,因为曾经的多少的海誓山盟,如:我一辈子只爱你,今生非你不娶或不嫁,都只是过眼云烟罢了,它经不起岁月的沉淀,更承受不起时间的考验(当然也是有例外的)在岁月或时间的磨折下都将被湮没。成为你人生的一段段只可回忆的却不可再来的历史!

  至于友情,没看懂,也看不透,这很是迷啊!它能否保证在那时间的长河之中不被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不被掩埋?接受着一个个严峻的考验?还能散发出那夺目绚丽的光芒吗?这还需要时间来考验、验证。

  亲情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有时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关心就可以在我们心里激起一片涟漪,它永远不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腐蚀,亦或者是变质。它是永恒不变,它永垂不朽。它给了我们多少?而我们又回报了多少?它是最最单纯的情感,不添加一丝杂质。这就是亲情,它永恒不变,也不会改变!


看了名家亲情文章的人还看:

1.当代名家亲情友情散文

2.名家写亲情的文章:我的母亲

3.关于亲情的名家文章:小红门

4.亲情名家散文600字

    26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