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亲情文章>

兄妹情深的文章

淑贤分享

  人与人之间能做兄妹估计就只有这辈子的事情,难得的缘分,需要倍加珍惜。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兄妹情深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兄妹情深的文章一:兄妹情深

  陈长站

  在某公司工作8年的蒙生,有天晚上因返回办公室取一份业务合同,无意中撞见了总经理在和办公室的一名女同事搞暧昧,不久被总经理委婉的辞退了,辞退的当天晚上,一向不怎么喝酒的蒙生却拉上我坐在一家小饭馆里,我们两个人喝了2瓶子白酒,蒙生喝得酩酊大醉。蒙生的家庭情况我比较了解,她的妻子原来在一家商场做服务员,怀孕后就把工作辞了,现在孩子2岁半,整天要喝奶粉。蒙生结婚时买的房子,每个月1300块钱的按揭……全家的开销,都在他的那份工作上,可是现在,蒙生没有工作了。他不是懦弱的男人,这些年来,他也遇到过许多人生的坎坷与不顺,可是哪一件也没有丢了工作这样无助,断了经济命脉。

  接下来的几天,蒙生都是在小酒馆醉了、醒来,醒来再醉中度过的,他的妻子从我口中得知他丢了工作后,从小酒馆把蒙生找回家,倒了杯水对蒙上说:“我打算把孩子送到妈那里,我们两个一起找工作,难不死我们的。”妻子转身准备去厨房,忽然想起来什么,对了,你手机上午忘带了,小菲打了好几个电话,你给她回一个吧。

  小菲是蒙生的妹妹,比他小6岁,也比他有出息,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英语说得比汉语还流利。毕业后在大连找了份工作,是家外资企业,现在每月近万元的薪水。上个月他还听到母亲说,小菲正打算在大连按揭买套房子……当年整天抱他大腿要糖吃的小妹妹,混的都比自己好几倍,心里又添了一份赌,所以不想给小菲回电话。蒙生妻说,妹的口气很急,好像有什么事,你赶紧给她回个电话。

  蒙生磨磨蹭蹭拿起手机,拨了妹的号码。拨通,被挂断了。电话刚放下,小菲的电话立刻打过来,“哥这几天你没少喝啊?成酒蒙子了吧!你以前不是不喝酒吗?”

  蒙生皱皱眉头说,“谁告的状,肯定又是长站那个老小子,他什么时候说过我好话?你有什么事儿吗? ”

  听你喝闷酒着急了。小菲说,喝酒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被老板炒鱿鱼的多了,再想办法呗。

  能有什么办法?没关系没门路没贵人,做生意还没本钱。

  你想做什么生意?想好了,我投资。小菲的口气很爽快。

  蒙生被小菲的口气一下子吓住了,半天没缓过神来。

  其实,蒙生不是没想过有这一天,从他撞见总经理搂着女同事的那一天,他就预感到了这样的结局,也曾想过单独找总经理说下,会绝对保密,最后他却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他低不下那个头。

  三口之家弱妻小儿,家里只有千元的积蓄,是预备家里有意外事件用的。压根没有想到会有人帮助他,更没有想到小菲。她不过才工作2年多,大城市开销大,这个小丫头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爱吃爱穿,她能有多少钱啊?没想到,小菲这丫头竟然主动开口。蒙生犹豫了片刻,对小菲说算了吧,你那点钱还是留着你自己用吧。

  小菲说,哥我真没逗你,这几天你想好了,到底要干什么,投资别太大,我也就十来万块钱。不过,小菲笑起来,我可是投资,赢利了我要分红的。

  小菲这一笑,蒙生心里莫名地放松了。妹从小就是爱笑,笑起来最为动人,两个浅浅的酒窝,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美。她去西安念大学后,就少听见她的笑了。小菲读大四时,蒙生结了婚,从家里搬出来单过,小菲在大连上班后,回来的次数也少了,每次回来,也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平常,她打电话大多是打回到父母那边。

  小菲挂了电话,始终是轻松的口气,好像是和他聊了聊大连的海鲜、家乡的天气这样寻常的话题。蒙生有些感慨,人生处境不同,生活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的。蒙生妻听了,有些意外也有些感激的表情,嘀咕一句,你总说小菲被你惯坏了,关键时候,她还不是跟你亲。

  小菲从小是很娇惯的,主要是因为小,更主要的是因为父母不像有的人家那样重男轻女,他们对小菲一直偏爱。从小菲出生起,蒙生就失去了在家中受宠的地位。好吃的,好玩儿的,都是小菲的。被宠的小孩子,往往是很势利的,小菲不大点儿,就感觉出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可以明目张胆地欺负比她大六岁的蒙生,要他哄,要他让,还总让他背。蒙生有时也会觉得这不公平,但慢曼地也就习惯了。

  他们兄妹俩的性格完全不同,蒙生内向而迟缓,小菲却外向而敏锐,比他聪明,比他学习好,比他会说话。自然地,小菲就是家中的焦点,连蒙生自己都觉得妹应该是焦点,妹妹就是比他强。

  后来蒙生读了中专,毕业就工作了。赚钱的时候,小菲在读高中,漂亮的姑娘,懂得爱美。蒙生每次发工资,都要给小菲买件新衣服,小菲读书时确实没少花他的零花钱。蒙生觉得他的钱妹妹花,也应当,他是哥,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后来各过各的日子,联系渐少,而这两年小菲回来,更关注的好像是他的儿子。过来他家,也是为了抱抱他的儿子。他觉得,这样的疏离,也是正常吧。

  蒙生想了许久,还是觉得不妥。第二天一早,他又给小菲打电话过去。

  想好了?小菲急脾气,不等他开口先问。

  没,他说,你哪来的钱啊?你不是要买套小房子吗?不是说租房子不划算吗?

  我买了呀。小菲说,都快装好了,过一段我就搬过去了,这是多余的钱。

  你这丫头怎么那么多钱?蒙生有点吃惊,不太明白妹的钱哪来的。

  哥我前段时间接了个大单,发了笔小财,钱就存着没动。哥你知道我们这种公司,收入是靠实力和业绩的。你还以为我房子不买就帮你啊,你不是不知道我,我可是从小就先顾着自己的,哈!

  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口气,他也弄不清楚了。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去了父母那里。把事情跟他们一说,母亲说,你妹是说买过房子了,说她还有钱,你就好好想想干点啥吧,用你妹的钱,总比你借别人的好,赚了钱,还她就是了。

  父母这样的口气,蒙生放心了,于是开始找门路。很凑巧,只过了几天,他便找到以前一起玩的比较好的一个朋友,朋友是做酒店生意的,想再添一家分店,资金又不足,知道他丢了工作,问他是否有意合伙干。

  蒙生先问了资金。朋友说,分店投资最少要40万,我这有25万元,你再投15万块钱,就能干起来。

  朋友很踏实能干,这几年,他的酒店也做得不错,蒙生信得过。而且自己以前在公司是负责企业管理的,懂些酒店管理,他对自己有信心。

  蒙生试探着把电话打过去,小菲当即说,把银行卡号发过来,我汇给你15万。不过说好啊,就算不分利润,也得给你妹利息啊。

  这次蒙生笑了,原来这些年,小菲还是那样,冲他说话很随意,没有变,只是平常联系少了。

  就这样,他真的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分店,开始负责酒店的管理。酒店的赢利很不错,蒙生每个月都能分得五六千元的纯利润。辛苦是辛苦,他的心情立刻明朗起来。

  他把消息告诉小菲,小菲只浅浅应了一声,叮嘱他一定要努力,好好把生意做起来。之后,偶尔打个电话,也只是询问他生意怎么样,嫂子好吗?孩子长高了吗?他与小菲又归于以前平淡的联系。

  一年的时间,酒店的利润有时多有时少,但蒙生已经很满意,也很感激小菲,没有让他在人生这个十字路口徘徊下去。

  前段时间,蒙生要到大连参加酒店管理培训,正好是小菲工作的中山区,蒙生决定去看看妹妹。

  想给小菲一个惊喜,他并没有给小菲打电话,而是一路问着,转了几次公交车直接去了小菲的公司。路过一家商场,蒙生特意给小菲买了件打折的新裙子,还给小菲买了两盒巧克力。妹从小爱吃巧克力。

  好气派的写字楼,一楼大厅蒙生向保安询问了小菲所在公司的楼层,然后坐电梯上去。出了电梯,不知道小菲在哪一间屋里,只好敲开第一个办公室,问一下。

  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孩。整齐的职业套装,透着精明能干,他说明来意,女孩立刻说,哦,李小菲啊,她早不在这儿工作了,走了半年了,以前我俩一个办公室,是好朋友。

  为什么?小菲去哪儿了?蒙生很诧异,小菲从来没说过。

  女孩很善谈:我们公司今年开始效益不好,经济不景气,我们薪水比以前降了好几千,小菲跳槽了,到新单位好像工资高一些,不过挺累,每次她打电话给我,都说快累死了。

  她的新单位在哪儿?蒙生有些着急地问。

  远着呢,在沙河口区呢,女孩叹口气,等你到了,她也下班了。

  那小菲买的房子在哪儿?我去家里找她。

  啥房子?女孩说,她根本没买啊,她本来打算买房子的钱给她哥了,说她哥生活遇到困难了,需要钱用,她还向别人借了点儿钱,要尽快还上,所以才跳槽的……对了,你是她什么人?女孩似乎才想起来,停止絮叨,问了蒙生一句。

  我……就是她哥。蒙生喃喃地回了一句,转身离开。他怕女孩看见他的眼泪。

  以前,蒙生认为兄妹的关系就是哥哥付出,妹妹接受,他以为兄妹情就是这样平淡。这些年,小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彼此亲近的话,亲兄妹无须用言语表达。小时候,蒙生宠小菲,长大后,小菲疼爱哥哥,而这不是回报,是亲人之间最本能最自然而然的爱。而这种爱,也许很多人都要在如此的情形下,才能明白。

  兄妹情深的文章二:兄妹情深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青铜葵花》,这本书里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懂得,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

  7岁女孩葵花和她爸爸都来自城里。一天,一大批城里人来到了大麦地这个村子,葵花惊异地望大麦地,她几乎每天都要来到大河边看一看这个村子。葵花的爸爸相当喜欢葵花,有一次,他看见大麦地那边有一大片葵花田,便乘着大河上的船来到了大麦地,走进了那片葵花田,❀画了一张又一张的葵花,接下来就发生了这样一件让葵花悲伤欲绝的事:爸爸被水淹死了。这对一个7岁小孩来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葵花从小就没有妈妈,现在又没有了爸爸,那岂不是成了一个孤儿吗?于是城里人决定让大麦地的一户人家把葵花给领养走,有一个叫嘎鱼的孩子,他们一家人想领走葵花,却被葵花拒绝了,她选择了青铜一家人,紧接着,感人的事情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开学了,哑巴青铜为了让葵花上学,宁可自己不上学,也要让葵花读好书。青铜每天都让葵花骑在牛背上上学,又每天让葵花骑在牛背上放学,还有个小哥哥陪着,这是大麦地前所未有的情景,到了(*^__^*)学校,葵花身上还是干干净净的,让女孩儿们羡慕不已。期末要到了,学校组织照相,可青铜家攒~\(≧▽≦)/~不到足够的钱,葵花也没和家里提起,这件事被青铜知道了,他就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一家人就决定卖庐花鞋,于是老老少少都不停地做庐花鞋,做好了,就让青铜拿(=@__@=)去卖,为了攒到更多的钱,青铜把自己脚上的鞋都拿去卖了,在冰天雪地里赤着脚跑回了家。回到了家,他的脚已冻得通红。一天,大麦地传来了一个消息:今晚有(⊙_⊙)马戏要表演。到了晚上,打谷场上挤满了人,青铜为了让妹妹看见马戏表演,居然让他在自己的肩上坐了好久,直到马戏结束······

  后来,城里人来到大麦地,说是要把葵花接回去,青铜执意不让她回去,可最后她还是走了。于是,青铜就天天坐在草垛上发呆,不吃也不喝。忽然看见了葵花,便用尽所有的力气大叫一声:“葵花!”青铜会说话了,可葵花却只是他的幻觉。

  兄妹情深的文章三:兄妹情深

  爸爸是甘肃天水人,解放前就从军参加革命,1959年他从原单位农业部抽调来虞城县贯彻中央人民公社60条精神,从此在虞城落地生根。

  因为爷爷奶奶死的早,爸爸又少小离家一直在外闯荡,年轻时,他总是特别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经常给我的乡下姑妈写信,说他想吃家乡的凉皮、浆水面、兰州拉面、油儿馍。

  记得儿时,或在大雪弥漫的隆冬,或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姑妈、姑父就从老家做火车风尘仆仆地赶来,大包小包带些松子,辣椒、酒柿子、山枣等老家土特产。

  然后,直到姑妈返乡前,在那十天半月的快乐日子里,我家的厨房就成了姑妈的天下。

  姑妈每天一早就在厨房里揎拳捋袖,忙里忙外,一日三顿,不厌其烦地为爸爸也为我们一家调制舌尖上的美味。

  那时,七八十年代,我们这儿还不知西北名吃为何物,我已经吃上了又薄又韧、正宗筋道的甘肃凉皮、兰州拉面。

  姑妈做饭时喜爱放一些老家带来的辣椒面 ,爸爸酒足饭饱后,喜欢慵懒的坐在圈椅上,抹着油光光的嘴头, 总是夸奖:还是老家的辣椒好吃,回味醇香,不像这儿的辣椒傻辣不拐弯。姑妈就笑眯眯地附合说,你忘啦,咱西北宝贝多着呀,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甘肃天水的辣椒面。

  我长大后,活泼、勤快的姑妈来虞城有三、四次,每次她老人家在我家住下,我们姊妹兄弟也随后聚啸而来,说说笑笑,一起品尝她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忙碌之余,她就和爸爸簌簌叨叨,好像有说不完的陈年话题。一旦姑妈走后,我家很快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每天聚餐一处的家人们又开始各奔东西,忙忙碌碌,而爸爸好长一段时间也变得神情落魄、沉默寡言。

  今年3月20日,姑妈的大儿子忽然从老家打电话给我,说姑妈当日已经心梗病故,请我不要告诉爸爸,因为爸爸是家里的老大,免得他伤心受不了打击。

  瞒了爸爸一个月,说姑妈中风了不会说话,哪料爸爸天天给姑妈的儿子打电话,仔仔细细问候病情,老表不胜其扰,只好告诉他,姑妈已于四月18日心梗去世。

  第二天清晨,我给爸爸送饭,看见眼花耳聋,已近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正伏案哆哆嗦嗦地写着什么,近瞧,原来他艰难地写着姑妈的生平简历:

  “ 倪彩菊 ,1943年8月15日生,2016年4月18日卒,当过小学教师,一生育有两男三女,长子姓名。。。。。”

  老话说,下沿水不往上沿流 ,爸爸父母早丧,在那饥馑、动荡、战乱的旧社会里他们兄妹相依为命,能真正记住姑妈和他们苦难经历的,大概只有她的兄长了。

  
看过“兄妹情深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兄妹情深的短语

2.关于兄妹情优美句子

3.表达兄妹之情说说

4.母女情怀散文

5.兄弟情深的句子

    149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