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人生文章6篇-人生犹如一壶禅茶
人生犹如一壶禅茶,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心心相印一啜一饮甘露润新一酬一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禅茶人生文章6篇,希望大家喜欢。
禅茶人生文章:人生是一壶禅茶
禅茶一味: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及至雅。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寂静山林,都可以成为修行的道场。克制欲望,摒除烦扰,不是悲观,不是逃避,只为了一种简单活法。安住当下,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亦可承载万物起灭。
一枝莲 .私访茶
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茶,在品茶者的唇齿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对于茶本身品质的品鉴,则需要有好茶作为标杆,为更好的让爱茶的朋友了解武夷岩茶,一枝莲茶俯特别在今天的周末雅会上,安排品鉴“一枝莲私访茶”武夷肉桂--水蜜桃。
私访茶,即在流通领域难见难得的好茶。一枝莲茶俯学茶、识茶、觅茶十余年,访得茶中之精品少许珍藏,名曰:一枝莲私访茶,以酬知音。
岩岩有茶 非岩不茶
唐代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就强调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土壤条件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具有植茶得天独厚的条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先生说过,“凡茶香种种,有品种香、土壤香、气候香、加工香。唯武夷岩茶四香俱备”。武夷岩茶名丛、名种甚多,具有品种本身特有的香气,又得益于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然后辅以独一无二的先进制作工艺,自然具有不同凡响的品质。
武夷肉桂,亦称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肉桂茶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园栽种的十个品种之一。而水蜜桃香的岩茶多发生在肉桂,几年难得一见,尤其珍贵。
伐毛洗髓见元神
听闻本期雅会要品鉴“一枝莲私访茶”中的极品–––“水蜜桃”,茶友们闻香而至,恰逢周总的好友宿先生及夫人来访,便一同围茶席而坐。
布席、温盏、投茶、提壶...当沸水注入,便有一股浓郁的水蜜桃的香气溢出,馥郁深沉持久,弥漫杯盖,令人沉醉!
“伐毛洗髓见元神”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是从“舌本辨之”,注意“后韵”、“嘴底”、“杯底留香”。好茶令人止语,大家都被水蜜桃的妙韵深深的吸引,只感觉水蜜桃的香气完美的溶于水中,茶汤的蜜香持久幽郁,滋味醇厚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但不见苦涩,饮过三杯后,大家不禁连声称赞:真是难得一遇的好茶!正所谓: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对于武夷茶的茶性,历代茶人都有生动精彩的描述。宋代范仲淹形容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苏东坡赞美说:“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清代曹寅感叹地说:“武夷真仙人,阳羡近名士”。岩茶的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的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蜜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分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受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来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味。
这人生,动的时候能保持关照的心,静的时候能品茗,不正是幸福的所在吗?
五色茶养生
此时,宿夫人问道:我有幸拜读过你们的《品味品位》,看到你们文章里提到“五色茶”,不知这款水蜜桃对人体有哪些功效呢?我答曰:武夷肉桂,大热、味辛、甘。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本草纲目拾遗》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是: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此款水蜜桃经张大夫品鉴,入脾经心经,具有明目益思、提神醒脑、健胃消食,温经通脉之效。
求悟还需茶涤心
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像我们这样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是否少了一份清淡质朴呢?一直静心品茶的宿先生问道。
周总笑言:《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起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茶有佛性,犹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所以可尝试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
傅教授颇有感悟的说: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水魂山魄的灵性。我在一枝莲品茶多年,能够感悟茶已让让慧群她们洗去浮尘,过滤心情,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她们已然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了。我想品茶是为了修心,修一颗平静的心,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让生命鲜活。
4泡水之后的水蜜桃香气更加清幽,慢慢延长冲泡的时间,一直持续到第8水。一盏茶的时间,茶由浓转淡,茶会也即将结束,朋友们还沉醉在茶所带来的意境里。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也许您也愿意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禅茶人生文章 饮一壶禅茶,悟人生百味
选择一个飘逸闲适,清幽淡雅的环境,沏上一杯好茶,让自己置身这种环境之下,以清净闲适的心情来品茶,伴着淡淡茶香来品悟人生,感悟生活。
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更在于鉴赏其色、香、味,体会其苦、甜、醇,领悟其淡、雅、和。
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体会人生百味,达到天地人和相通的境界。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分几种,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淡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世间一切情缘,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
随缘即安,方可悟禅,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
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就如同万千溪涧,终究要汇入河流,潺潺清明,简静安宁。
世间风云,变幻莫测。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无论物转星移、飞沙走石,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俱静归尘。如茶,融汇了万物的精魂,倒入杯盏中,钟情一色,澄澈醒透。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禅茶人生文章 禅茶
今天太阳偷懒,天空让云彩占了先。饭后,孩子学习,我一人读书,听音乐。
一首《一袖云》“谁家炉火热,茶烟起千朵,百草香不过,采药的竹簸,萧翁吹松柏,山阶往如梭,水从寺门过,踏起层层波……”好歌引共鸣,好茶需人识,要不再好也会孤寂,总亏了这好茶。
茶,需有人吃。想起赵州禅师《吃茶去》的故事:“有僧到观音院,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师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在旁的院主不解问师:怎么来不曾到、曾到都要吃茶去?师曰:吃茶去!”
吃茶本为喝茶、品茶。禅宗讲究心性见空,不困于情,不执着于任何。缘来缘去是自然,可以记住,做到不缠不扰,这是禅宗渡人之根本。我们是普通人,无需做到大智慧大远见,就是想悟也未必悟得透,如此不必难为自己,也无需参透多少,不固守,不痴嗔于心便是觉悟。
吃茶先要懂茶。茶有很多种,可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茶。茶这东西看似平常,其实它是有生命的。长在哪里,什么时候采,采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制茶,甚至到最后你会不会品它都很难说。会品者可以从灵魂里感受这平常的山野青芽之味,体会它的灵气,性情所在。
我喝过不少茶。六大类茶:红、黑、白、绿、黄、青,多少都喝些。也许我比较笨拙,没有品不出什么特别之味,也就稀里糊涂装个文雅人罢了。喝茶,我有自己的习惯,每喝一种茶前,我必先取些茶放到嘴里咀嚼一下,嚼到茶味,感知茶香茶性,觉得喜欢后我才会冲泡品尝。多年来,我渐渐喜欢和茶这样近距离接触,感受它再没冲泡时的嚼劲,再品尝它冲泡时的鲜味。然后对比一下有何不同。
爱茶,简简单单,心性见底。
有人说好茶配好水,好水配好壶。我不这么认为,读过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事迹。当他成为一代宗师时,别人问他怎么喝茶,他说:“饮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之处。”是的,喝茶就是平常而已,喝得是感觉,是心情。心情不好了,喝再好的茶也很难品出一二来,这就与禅系到一起了。
茶是佛教每天必喝的饮品,更被佛教视为灵芽、仙品。僧徒在每次诵经礼佛之前必要净手,喝茶。净手,手洁净。喝茶,心清,口净。
茶人多是有茶心。茶讲究:新、清、灵、雅,作为茶人必是懂茶的,懂茶之性,懂茶之魂。但凡爱茶之人都有自己的一番心得,记得曾在一好友家中看到这句话:“品茶,品茶,不会品,枉为茶人。”
品茶,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必受那些繁复缛节束缚。寻三两好友,或深山,或小院,或露天,煮上一壶茶,不言不语,喝茶,喝茶。让所有的故事在茶里跌宕起伏,让所有的悲欢离合用一盏青芽洗尽。说茶茶静,茶说茶空。
品茶,有时候品了很久,你也不一定了解其性。品茶品的就味,真正的高手品茶已不在乎茶叶茶具,他们到了一定的境界,品茶品得就是真、是性情。
人也是如此。开始会交很多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知心的就那么一两个。你问他寂寞吗?他愣一下,惊讶地看着你:“我过得可好了。”这就是遇到真人,真朋友
读“年近古稀少尘思,石泉烹茗听野曲”。心突然明净,想想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都可以如此闲趣,我们凡尘俗子还有什么放不下,功名利禄都在一盏香茗中,山野中,月下泉溪中,人生如此,够了。
喝一杯茶,理禅寻意。读一首诗,红尘翻滚。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
哦!来一盏如何?
禅茶人生文章:禅茶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佛茶文化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心心相印一啜一饮甘露润新一酬一和。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中的落实与升华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也就是说,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那么,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我想,一个“雅”字可以体现。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正·清·和·雅”四个字、四种气,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变雅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为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四大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的四大功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开创新境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挥禅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