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感悟文章>

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_写关于奉献爱心的文章(2)

乐平分享

  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3

  天使,顾名思义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它捧出爱心,温暖人间。有天使经过的地方总有欢乐和微笑。天使象征着美好——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间……因此,每个人都希望有天使降临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带来幸福和欢乐。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天使呢?为什么不用心灵将自己雕琢成一个不仅自己幸福快乐,而且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给世界带来希望的天使呢?

  洪战辉是一位天使。他自强不息,用一个小男孩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社会道德标准,扛起了原本属于他和不属于他的责任。他把他那颗天使的爱心奉献给了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小女孩。他的事迹温暖了全社会,打湿了人们的眼眶,换来了感动的泪珠。当别人,当社会向他伸出援手时,他只是用淡淡的微笑婉拒了。洪战辉在用责任和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的同时,将自己也雕琢成一个感动中国、感动人间的天使。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雕刻家。作为一个成功的雕刻家,他不是用眼睛、用刻刀去雕琢一个凝固的、死板的偶像,而是用心、用整个灵魂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

  天使只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它不一定就是挥动着翅膀的活泼可爱的孩童,它不是一个凝固的、死板的偶像。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不一样的天使。所以,当每个人雕琢出自己心中的天使时,就会发现天使与众不同,但这些天使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美好。那怎样才能雕琢出最美丽的天使呢?或许很多人会感到迷惑。其实这并不难,只要将自己心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奉献给世界,你就一定能雕琢出世上最美丽的天使。天使总是从人的整体利益出发,从集体、国家的利益出发,坚持善良与正义,摒弃鄙俗与邪恶。作为一个青年,应该积极投入祖国建设。祖国西部正擂响着雄浑的开发战鼓,我们应该成为一名天使,去奉献西部,温暖西部的人民;祖国中部正吹响着崛起的号角,我们应该成为一名天使,奉献才华,温暖中原大地;祖国的东北部正奋力找回新生,我们应该成为一名天使,奉献智慧,带去希望,温暖冰天雪地的北国大地……祖国的建设永远不会停歇,我们的奉献就永远不会停歇,我们要朝着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的目标迈进,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用青春书写美好的未来。

  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誓言;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一定要亘古不变的守候。让我们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让奉献将我们自己雕琢成最美的天使。

  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因为他深深地道出了一名教师的真谛——奉献!闲暇之余我学习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爱满天下”既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他的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一、学习陶行知的认识

  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导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爱生就是无私奉献

  “爱满天下”意味着无私奉献,它是崇高的,也是无价的。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以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现在虽然过了几十年,但是无私的爱生还是需要的,还没有过时的。陶行知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反复强调教育学生也要有奉献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的童心。现在如果我们没有奉献精神,是不可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试想一下,现在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多么的长?没有甘于奉献的心,怎么能够支持下去?正因为有了奉献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灵,这正是教育的真谛。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习问,所以陶行知先生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三、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平时总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班会课上的说教,课后的个别谈话那才是真教育。也知道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言传身教,道理好象懂得挺多的,做得好象也不错。可看了陶先生的文章后再看我们今天的教育,才知道远远背离了先生的期望。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四、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陈腐观念,不能把教学生书本知识作为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进步,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反之,只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教学武器,改变过去那种光靠老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问难,有向教师挑战的信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牢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真正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才教给了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巳把培养全民创新能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我国正全力实施国家现代化战略。亟待学校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迫切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些创造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创新教育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我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1.爱心的心得体会范文

2.爱心奉献心得体会

3.爱心传递活动感想文章

4.爱心传递活动感想文章

5.爱心公益活动感想

35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