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感悟文章>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

淑航分享

  禅学是一种人生太对,关于禅学的文章,你知道哪些呢?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让你领悟其中的奥妙,褪去烦恼,干净做人,细心做事,淡然地的过一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以供大家阅读。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给心灵一方净土

  佛说,放下才能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超然的人生。

  有些事之所有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太多杂念。想要祛除杂念,就要心中保持一片清澄,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放下”的境界。

  只要我们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会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不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够保持一份安静平和。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既已经失去就让失去吧。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的轻松,活的快乐。

  一个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可很少有人做到,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世间之事,但有一点是要做到的,那就是不要外界环境所干扰。

  不但要站得高还要看得远,快乐在远处等你。

  佛说,昨日已去,明日是谜,面对今朝我们应尽力,快乐来自施与,烦恼来自要求。要修身养性,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给心灵一方净土。

  人生中总有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应顺其自然,遇到快乐的事情就该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而如果遇到不幸的事情叫叫苦,抱怨抱怨也是应该的。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刻意隐瞒,只会让快乐失去意义,让痛苦更加不堪。

  是啊,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光阴。从娃娃呱呱坠地起,从懵懂无知的孩子,到青春萌动的少年,在经历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我们真正做事创事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如果想铸就辉煌的人生,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此过程中,人们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怎样度过,不求达显于世,但求人生无愧。在世上的短短数日,希望世间人都能快乐的度过,都能豁达于人生,这是我一个普通人的美好愿望,希望世间人都能以和善待人。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重担与压力,使很多人生活的非常艰苦。在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条解脱之道。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许愿的佛堂

  曾经有位施主问戒嗔是否知道股票,其实戒嗔是知道的,而且还知道股票现在涨的很高。

  我们寺里没有人炒股票,不过大家对股票还是挺有兴趣,并不是想参与,只是想了解,每个人总想对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有所了解,正如施主们对我们的生活很好奇一样。

  师父的一位俗家弟子戒愁师兄也在大城市工作,据说对股票很了解,上次来寺里时候,智缘师父还特意向他问了有关股票的事情,我、戒傲以及寺里的师兄都坐在旁边好奇的听他讲,只有戒痴和戒尘虽然没有什么兴趣,却也在旁边坐着听。

  戒愁师兄讲了很多,听的出他想尽量讲的细点,不过我们几个还是听的一头雾水,很多戒愁师兄觉得非常简单的道理,非常浅显的词汇,我们还是不能理解。

  有时候自己觉得简单而平淡生活在别人眼里可能显得很高深,甚至不可思议,而我们眼里无法想象的日子,对你来说再平常不过。

  奇怪的感觉并不完全是别人所做的事情带来的,往往只是你不能理解。

  最后戒愁师兄只好用我们寺做了一个股市的比喻,我们才稍微了解了股市是什么。

  戒愁师兄也请智缘师父不要介意他用天明寺来做比喻,只是为了让我们好懂一点,并没有亵渎佛的意思。

  戒愁师兄的故事是这么说的:如果说天明寺是一个股市,而来来往往的香客则是股民,天明寺里的佛堂可以许愿,佛堂的门也始终是敞开的,所有香客都可以来许愿,在允许许愿的时间里,所有的许愿都可以实现,只是香客们都不知道这个允许许愿的时间有多长,也许是十个时辰,也可能只有半个时辰,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规则:那就是如果许愿时间结束前离开佛堂的香客可以带走愿望并且成真,而那些直到许愿结束的时候还没有离开佛堂的香客,不管许了多少个愿望都无效,而且今后日子还要负责帮许愿时间结束前离开佛堂的香客实现愿望。

  于是香客们有些人达成了一个愿望,也有些人达成了二个愿望,而那些不停的许很多愿望的人,最终却一无所获,还要替别人实现愿望。

  戒痴忽然插话,那许一个愿望就走,不就可以了吗?

  大家忍不住笑,尘世间充满欲望的心怎么能和小孩子简单的心思相比呢?纷乱的成年人世界常常被小孩子一言道破天机。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鱼腥与香囊

  有一天,佛陀与他的大弟子阿难经过市街,在一个鱼贩面前停下来。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到鱼贩身边,摸一摸铺在鱼摊下面的茅草。”

  “阿难!你现在闻一闻你的手,有什么味道?”

  “我的手充满腥臭的气味,令人感到难受!”

  “阿难!一个人如果亲近恶知识,不依诸佛正法行道,就像铺在鱼身下的茅草,令人嫌恶,最后必然恶名昭彰。”

  佛陀和阿难走到香贩的面前,对阿难说:“阿难!你去跟香贩乞化一个香囊。”

  阿难依照佛陀指示,乞了一个香囊回来。佛陀又问他:“阿难!你暂时将香囊放下,再闻一闻你的手,看看有什么味道?”

  阿难闻过手后,跟佛陀说:“我的手上,现在奇香无比!”

  佛陀就开示阿难说:“阿难!一个人如果能亲近善知识,依诸佛所教,熏习德性,必然能够使人欢喜受益,美名远播。所以阿难!你今后应该经常和舍利弗、目犍连他们在一起,他们清净的德行,必然会启发你光明的本性,就像手里握着香囊一样,熏习善知识所教,奉行正道,自然内德馨香。”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云在青天水在瓶

  《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颇有所动,遂转身礼拜,一番攀谈后请教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禅师简单的七个字蕴涵着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你能够保持洁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云在青天水在瓶”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这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这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即保持一种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也是我们现代人最难得的精神状态。

  的确,在这个个性张扬、争名逐利、浮躁忙乱的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心被撩拨得蠢蠢欲动,不是为名利的得失所劳役,就是被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所左右,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痛苦和烦恼。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内心也就获得了平静。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茶的禅意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迷沉香。那个时候,先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

  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别心很大。后来,慢慢地明白,茶其实本无好坏,有些茶在农家的田头,用大茶壶烧煮,用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识分子的案头,用小炉炭烧,用一口杯端着;有些茶在达官贵人家的客厅,由服务人员端着……

  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那些年,我到处追逐好茶,然后把好茶藏在家里。

  后来我又追逐好的茶器,很是炫耀地用好的紫砂壶,一把还不行,要几把,后来是一百把。然而,茶真的一定要用这些东西来烘托吗?

  我们的感觉呢?真正的好茶,应是在我们的感觉里,而不是在紫砂壶或日本铁壶里吧。

  茶和茶器,都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是我们的分别心,让茶和茶器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然后又用这些等级来迷惑自己,命令自己或悲或喜。

  茶的真境界是什么呢?

  一杯茶是一个宇宙,进入茶,就进入了宁静、淡泊、安乐的另一个宇宙,是空无的茶气中万籁寂灭、心物两忘、超然独立的心境。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倒了的墙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慧思禅师在河南光州大苏山弘扬佛法。生活过得平静如水,但是慧思的内心却悉思难解。众多的弟子,每天参修问禅,却没有一个能够参透义理禅法。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苦心建立,糅合了南北佛教的大业会后继无人。

  这年夏天,他又升坛讲法。突然,一个霹雳炸得地动山摇,暴雨如注,洪水如脱缰的野马一样从山涧里奔泻而出。坚固的山墙顷刻之间被裹兵而去。当慧思得知这个消息来到山门时,留给他的是一片狼藉。慧思伫立着,沉思着,,转过头来问他的弟子:你们认为山墙倒了,是善抑或非善?弟子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认为应该有山墙:有了山墙寺院谨慎,山上的野物不会进来,安全有保证;更重要的,我们是清修之人,山墙可以将尘世的喧嚣阻挡在山门之外……也有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没有山墙更好:山墙修在山梁阻挡了水路,每到洪水泛滥就要重修,费时费力;而且禅观修行目的就是普度众生,山墙无形中隔开了尘世,使他们与众生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人止步……

  听着众弟子的议论,慧思静默着,眉头皱得更深,拧成了一个疙瘩。倏然,他像发现了什么。他起身穿过吵嚷的弟子,来到始终一言不发的智面前。智面对群山游目聘怀,气定神闲,似乎正神游天外。当慧思问他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他微微一笑说:“他们说得有道理,也都没有道理。”众人愣了一下,立即质问声一片。他才朗声说:“有道理,是就墙而言,确实有利有弊。利与弊就看你用怎样的视角去审视。其实,世事万物又何尝不如此呢?可是,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墙上。放眼望望远处的群山,你就会发现,那里比墙有着更多的精彩。”

  阵雨过后,阳光璀璨,群山如洗,苍松滴翠,白鹤翔鸣,确乎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妙境。

  “我们应该心底有墙,但不必拘泥于墙,纠结于墙。如果你的目光始终盯着墙,抓着墙不放。即使你说没有墙,心里也会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墙外美丽的景致,你是不会也不可能看见的。墙在那里是一个参照。墙不在那里,自然有其他的事物存在。这就像我们跳跃一样,看上去我们是离开了大地,可是始终还是会被大地所束缚。我们不如踩着墙心鹜八方,那么我们就会收获山墙之外的精彩。”

  慧思颔首称许,众人寂然无声。

  后来,智继承了慧思的衣钵,打破了不与官府交往的惯例,创立天台宗。他也收获了墙外的美景——赢得了崇高的宗教声望。

  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尘世佛心

  火车上,为了打发时间,我买了几份报纸消遣。对面坐了一个民工打扮的中年汉子。待我看完报纸,他满脸堆笑地向我讨报纸。我一股脑都给了他。他一边道谢,一边接过去,一边问我还要不要。我估计他可能是用来包东西,于是很干脆地说不要了。

  他谢了又谢。

  没多久他又向邻座要了一些。

  可是,直到下车,他都没有用报纸包什么。我很奇怪,见他带着行李准备下车,忍不住问他要这么多报纸做什么。他嘿嘿一笑:“兄弟有所不知,我们外出讨生活的经常会滞留在车站,又没钱住宿,只好在车站将就了。有些报纸垫在身下,既不会弄脏衣服,也好防潮。”我见他随身带有一套被褥,就说,你不是有被子可用么?他摇摇头说:“这些报纸不是我用,我已经到终点站了。我是想把这些报纸放到候车室,等那些需要的人拿走。”

  瞬间,我的心激起一阵温暖的波澜。

  还在乡村教书的时候,有一年,县里要到我所在的学校检查工作。

  学校严肃强调环境卫生千万不能出纰漏。我任教班级外面走廊的天花板上恰好有一个新垒的燕子窝。那天,我安排学生捣燕子窝。正在这时,学校的清洁工王师傅看到了,他连声叫住手。他告诉我,燕窝里还住着燕雏,捣了燕窝就是害命。他说他有办法既保住燕窝,又不影响美观。

  第二天,我发现,燕窝被石灰水涂成了白色。不仔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结果,并未影响到检查结果。

  还记得小时候,村东头打豆腐的胖婶家门口有一棵桂花树。每到桂子飘香时节,我们一群小孩都会偷偷去摘桂花。一次午休,胖婶听到动静,就出来大声叫嚷着阻止。我们都一溜烟跑掉了。晚上放学,我们被胖婶拦住。我们以为她要臭骂我们,不料她说的却是:“你们以后要摘桂花,千万不要用手硬折,要用剪子利索地剪断。用手撕扯,桂枝皮开肉裂,它会疼的。受伤太重,明年就不会再开花了。”受她的教训,我们再去采花,都会带一柄妈妈剪裁用的剪刀。

  读过许多禅语故事或者宗教笔记,似乎纯而酽的善与慈只是盛产在那个虚幻的世界。殊不知,在红尘之中,尘世之内,有那么多粗鄙的人,凭借一颗温厚良善的心,演绎着的美好故事,丝毫不逊于那个彼岸世界。


看了关于禅语人生的文章的人还看:

1.禅语人生格言个性签名

2.2016感悟人生的经典禅语

3.中国佛学感悟人生的禅语经典句子

4.2015年最新整理禅语感悟句子

5.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

6.佛家经典人生格言心灵禅语

    23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