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外书
读书要思考,才能化为我们的骨肉。那大家想看课外书但是不懂哪些书好看,这时该怎么办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一本课外书,一起来看看。
一本课外书一:中国文学
1. 《雍正皇帝》 作者:二月河
2. 《胡雪岩全传》 作者:高阳
3. 《毛泽东诗词选》 作者:毛泽东
4.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5. 《子夜》 作者:茅盾
6. 《雷雨》 作者:曹禺
7. 《围城》 作者:钱钟书
8.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9.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10. 《西游记》作者:(明)吴承恩
11. 《聊斋志异》 作者:(清)蒲松龄
12. 《红楼梦》 作者:(清)曹雪芹,高鹗
13. 《儒林外史》 作者:(清)吴敬梓
14. 《鲁迅选集》 作者:鲁迅
15. 《家》 作者:巴金
16.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一本课外书二:中国哲学
1. 《论语》 作者:(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2. 《庄子》 作者:(战国)庄周
3. 《孟子》 作者:(战国)孟子及其弟子
4. 《易经》作者:八卦为伏羲氏所作,卦的系辞为周文王所作,称为易经
5. 《老子》 作者:(春秋)李耳
6. 《韩非子》 作者:(战国)韩非
7. 《中国哲学史》 作者:冯友兰
一本课外书三:人物传记
1. 《林肯传》 作者:(美)卡尔·桑德堡
2. 《领袖们》 作者:(美)理查德·尼克松
3. 《哈默自传》 作者:(美)阿曼德·哈默
4. 《艾科卡自传》 作者:(美)艾科卡·诺瓦克
5. 《贝多芬传》 作者:(法)罗曼·罗兰
6. 《雨果传》 作者:(法)安德烈·莫洛亚
7. 《卓别林自传》 作者:(英)查理·卓别林
8. 《梵高传》 作者:(美)欧文·斯通
9. 《居里夫人》 作者:(法)艾夫·居里
10. 《毛泽东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
11. 《邓小平传》 作者:(英)理查德o伊文斯
12. 《甘地自传》 作者:(印度)莫汉达斯·甘地
13. 《拿破仑传》 作者:(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14. 《邱吉尔传》 作者:解利夫
15. 《华盛顿传》 作者:(美)华盛顿·欧文
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
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
《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由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论语》内容简介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论语相关书籍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一本课外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