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物流成功的原因
海尔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海尔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海尔物流成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海尔物流成功的原因
1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 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海尔拥有42大类、8 600余种规格的 名牌产品群,53 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己销往世界 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传统 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业务流程重组 迫在眉睫。
1.1海尔的“市场链”
主要是指以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把市场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员工之间的 行政机制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 OEC管理法,即Overall(全方位)、Every(每人、每 天、每件事)、Control&Clear(控制和清理)。简言之, 就是五句话: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 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1.2海尔“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地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 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优化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配 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具体 做法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 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 资金流推进本部,以及专门负责海外市场推进的海外 推进本部。同时,将传统的各事业部转为产品生产制 造单位。实行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 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订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 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 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 为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重构后的业务流程提高了企 业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也为海尔物流的成功准备 了前提条件。
2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供应链合作关系,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或者称为卖主或供应商与买主关系。 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 险、共同获利的协作关系。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 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总的库存水平、加强信息共 ’享、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显然,战略合作关系强调 彼此的合作和信任。家电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市场,行 业内掀起了一股概念竞争的热潮,从环保电视到带 “芯”洗衣机,从健康空调到进口家电,新概念不断 出现。但研发突破上的乏善可陈,并没有改变成本竞 争的本质。过多竞争者的加入,同质化竞争的加剧, 家电厂商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大幅降低。从哪里要效 益?利润源在哪里?为使企业向市场交出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产品,必须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做到精心 设计、敏捷制造、快速响应。为此,在供应链上的相 关企业建立具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势在必行。
2.1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着眼点
2.1.1让供应商了解企业的生产程序和生产能力,使 供应商能够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产品或原材料的品 种、期限、质量和数量,以具备准时化采购的能力。
2.1.2供应商提供自己的经营计划、经营策略及其相 应的措施,以此与企业进行沟通,使自己随时达到企 业所要求的目标。
2.1.3企业与供应商通过协商明确双方的责任,并各 自向对方负责,使双方明确共同的利益所在,并为此 而团结一致,达到双盈的目的。
2.2选择和管理供应商
2.2.1 海尔选择供应商的流程及方法。海尔物流推进 本部下设的搜购部,专门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找出最好 的供应商,然后进行质量评估。其流程为:首先通过 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供应商的信息,然后分别联络, 确定供应商的供货资质、规模、质保能力等。业务人 员根据考察对象的情况,判断其是否有必要参加海尔 对供应商的听证会。海尔的搜购部、管理供应商的职 能部门,以及集团的检测公司共同组成一个听证小 组,来判断这家供应商是否符合海尔的要求。目前, 海尔通过新的规则重新引进了800家供应商,供应商 重新增加到1 000多家。海尔的“无洗衣粉洗衣机”, 就是在新的供应商架构下推出的新产品。
2.2.2如何管理供应商。对于加入的供应商,海尔有 一套严格的管理系统。在海尔物流网站上,最醒目的就是从2004年至今对于供应商管理以及前端采购方面的公开信息。供应商们只要登录海尔物流的网站,就能够进行订单接收、库存与配额查询、招标竞价、网上支付、信息交流等多项操作。
2.2.3如何考核供应商。在最新版的“海尔供应商调查表”中,海尔对供应商的考核项目包括企业概况、企业整体实力、产品情况、供货历史情况、质保能力、人员构成情况以及仓库环境情况在内的方方面面,细化到了单位现场照片、仓储区域照片、人员构’成情况乃至员工培训资料等具体细节。总之,通过以上对供应商的选拔和考核形成的供
应链合作关系,其主要特征就是从以产品/物流为核心转向以集成/合作为核心。集成化的供应链,其竞争优势缘于企业成为价值链的一部分,实现了知识的优化重组,达到强与强联合,也就是“用最小的组织实现最大的权能”。通过信息的共享,企业把精力用于最具创新能力的活动,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抗菌冰箱,这一款产品的推出,要使用很多抗菌的原材料,海尔从这一行业里精选全球最好的供应商参与全程设计并联合开发,满足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2.3通过供应链协同使成本降低
海尔物流有限公司的营业额目前每年大约有十几亿元,但在采购方面的花费有几百亿元,采购成本的节省潜力巨大。对于海尔来说,这个节省不单是指价格的降低,也不限于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而是优化整合供应商、前端设计等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制造商通过供应链协同所达成的成本降低,往往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将资金的压力转嫁到供应商的头上,既包括制造氽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包括物流服务的提供商。
2.4搞好产业链建设,合理布局,赢得优势目前,海尔采购的特色恰恰是产业链的建设。海尔在全国每建一个工业园,一般都会跟着建一个配套园,分供方在周边建厂。例如,在一个总投资58亿元的项目中,海尔投资28亿元,而分供方投资居然达到30亿元。由于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吸引供应商来建厂,通过订单量绑定大的供应商,就成为海尔采购整合之后的重点策略。在后来引入的800家供应商中,世界500强中有85家是海尔的供应商,海尔通过这些供应商为全球的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实行统一的平台采购。
3布局新的物流体系。为海尔直销做好准备
2006年7月,海尔中央库已失去当年CPU的风采。海尔每天生产出的绝大部分家电产品,已经不再经过这个立体库进行中转。现在的中心库是一个原材料和小家电成品的分拨中心,基本上用于周转一些零碎的原材料和不成规模的成品,以及部分进出口货物。这些家电产品在各事业本部的生产线下线后,直接由外包的车队从本部自设的装卸口拉走,配送到各个销售终端。原材料也是以各本部为中心进行集散。诸如冰箱、微波炉设备等外用板材由货车运进来之后,并不在库内停留,而是直接配送到各个事业本部的生产线上。强化这种“过站式”的物流操作,是海尔物流过去几年的重点,而这也成为开展直销的基础工作之一。海尔物流“即产即装即送”的物流配送方式,已经在所有产品线上实行。在42个基地和消费城市之间,组织16 000辆可调配的运力,尽力实现每天10万台以上的海尔产品被“不落地”地送到消费终端。几年来,海尔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使得海尔在取得市场订单的同时迅速和供应商呼应,做到用及时配送的时间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最终消灭库存。从物流到供应链,海尔为直销做好了所有准备并逐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供应链企业。
针对市场需求模式下集群供应链与需求量、需求波动和需求弹性的密切关系,分析集群核心企业进行供应链合作决策参与竞争的特点,建立概率风险约束条件下基于的CoumotBayes Nash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具体分析说明需求量、需求波动和需求弹性对集群核心企业作出供应链战略合作决策的影响.
海尔品牌成功的原因
一、海尔公司介绍:
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如今海尔不仅仅是中国的一家知名家电企业,海尔已经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世界上一流的家电品牌。
二、海尔的品牌定位:
海尔的定位是多元化经营,海尔的产品线是多元化的,海尔在市场上渗透的比较全面:家电、手机、电脑等等都有海尔,而且药业、物流和金融等行业海尔也有触及。这样看来海尔似乎将自己定位于“中国的GE”这种全方位的品牌定位强化了海尔的集团概念,利于增强海尔品牌的影响力。而且海尔的品牌定位还有利于海尔品牌全球化,海尔采取直接进入的方式来国际化其品牌。作为中国家电的精品企业,采用其独特的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策略,建立起
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三、海尔品牌的设计:
海尔的CI整体形象的策划,在外界做了一个统一的形象,从Haier这几个英文字母到两个小孩,使人们会迅速联想到海尔产品,和海尔人的承诺“真诚到永远!”,这对提高海尔的知名度,提升海尔的品牌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 海尔的品牌形象:
Haier and Higher、“真诚到永远”等这些广为流传的口号以及海尔实际带给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海尔这个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好,服务好”。而且海尔也一直坚持表现它的企业文化,同时这也就塑造了海尔的品牌形象。即:○1一流的质量当张瑞敏用铁锤砸毁了那些不合格的冰箱的同时也砸醒了海尔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内部凝聚力。从此,质量成为海尔的生存之本。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是海尔追求的质量目标。海尔的产品精细到每个螺丝钉都要保证质量,可以看出海尔真的是严把质量关,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也正因为海尔如此注重产品的质量,才能不断开阔市场,造就了海尔这个名牌,并使得海尔的产品取得了消费者的真正信任,成为消费者购买同类商品的首选。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一流的质量。所以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2优质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是锻造品牌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完善的服务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从而树立并维户公司和品牌的信誉和形象。另一方面:完善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和价值,从而提升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形象。 海尔
对待消费者的态度用他们那句著名的话可以概括:真诚到永远。案例中三次上门服务,体现出海尔耐心、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想要锻造品牌、成就名牌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海尔不仅在质量上要求严格,在服务上更是技高一筹。海尔的星级服务,使消费者真正享受上帝的礼遇,提升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形象○3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之源,不断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又一重大的永恒课题。 海尔的创新并不局限于产品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例如管理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等。海尔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就提出了“SBU”理论。在服务创新方面例如海尔空调无尘安装也是很好的例证。海尔真诚面对消费者,处处为消费者着想,以其一流质量、优质服务和不断创新创造了世界名牌
五、品牌宣传:
1海尔主要通过媒体手段宣传。媒体上,海尔的身影是屡见不○
鲜。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央视以每年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一分钟在新闻联播中介绍海尔,央视整个节目中介绍海尔的时间长达7个小时。况且,不仅仅是央视,许多颇有影响的门户网站和报刊媒体也给予了海尔广泛的关注:国内最大、最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近日公布了“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海尔荣登榜首;《经济日报》在今年2014年12月17日的系列报道“加快发展与培育自主品牌”中又一次提及海尔;2014年11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这一消息更是见于各大媒体„„ 央视作
为我国收视率最高的媒体,有着最广的受众,所以这也就为海尔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每当海尔有代表性的新产品在推出之时,媒体都会予以特别的关注,自然不会想尽方法做别具一格的广告了。○2海尔公司为了扩大知名度,斥资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叫做《海尔兄弟》,动画人物形象让海尔用在了商标上。《海尔兄弟》最初几集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强烈,海尔兄弟也受到儿童的热烈欢迎,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十分深远,儿时留下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刻的,投资几千万元拍摄一部动画片,可能会影响一代人,看过《海尔兄弟》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认可海尔。《海尔兄弟》为海尔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海尔的美誉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从海尔品牌的定位、海尔品牌的设计、海尔品牌的形象这三方面入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品牌发展的整体历程。由此,可以总结出四点海尔品牌成功的因素:○1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一流的质量○2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优质的服务○3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动力:不断创新○4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助推器:注重宣传。
海尔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是以青岛电冰箱总厂为核心企业,以冷柜厂、空调器厂为紧密层企业,于1991年12月20日组建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把它的企业文化归属于“文化控股型”,是因为:一方面,从所有制角度看,海尔集团属于国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它的核心部分——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另一方面,海尔文化具有移山填海般的神奇力量,被海尔兼并企业的起死回生,主要不是靠资金和设备,而是靠文化。
“海尔”这个名称象征着什么呢?大概引起了人们三种想象。第一种,这像个外国名字,大概是个合资企业,是我国开放的产物,其目标是要走向世界,办成跨国大公司。这种想象,从它“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报道中,充满生命力,前程远大。这种想象既从海尔大楼前面的孩童雕塑,也从海尔职工带着浓重胶东口音所作的‘海尔’是‘孩儿’的直接解释中,得到了证实。第三种,“海尔”是“海啊”,博大精深,辽阔无际。这种想象同样也得到了证实,在孩童雕塑的基座上,就镌刻有海尔总裁张瑞敏这样的题词:“海尔是海!”
“海尔”这个名称,究竟象征着什么呢?让它作为文化悬念,叫读者去想象吧!我们还是来看看海尔集团公司的实际。
一、成功取决于观念转变
海尔集团的核心企业——青岛电冰箱总厂,原本是一个600多人的落后小厂。1984年认错 ,在中国已经有不少电冰箱厂为争得国内市场份额而展开激烈争夺之时,它才从德国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是最后一个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电冰箱的厂家。1985年的三件事实,颇能说明它当时的素质和水平。第一件,在当时出台的第一个管理文件《十三条》中,竟然有“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之类的内容,由此不难想象当时生产现场的脏乱差程度!第二件,生产出来的电冰箱,许多质量不合格。第三件,亏损147万元,工资发不出。
从1985年到现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海尔发生的变化却真可谓“翻天覆地”。为了便于对比,我们还是从同样的三个方面,来看一看现在的海尔吧:
第一,现在海尔的生产现场,可谓谁见了谁佩服。
任何生产现场,无非一是人,二是物,三是事。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描述海尔现在的生产现场,那就是: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物物皆清理,天天都平静。
到海尔的厂区和车间里走走看看,就会发现,海尔的现场管理水平及其效果确实令人称绝:厂区内,大到设备,小到花草树木,就连每一块玻璃,都有专人负责,都擦得明净光亮;车间内,流水生产线上的空中传动链,都用干净的蓝布罩着,且布罩上也一尘不染。海尔的规章制度已成为员工遵守的自觉行为。比如厂内不准吸烟,整个厂房看不到烟头。
《上海证券报》的两位记者采访、参观海尔后,其中一位写道:“我看后曾开了一个不够恭敬的玩笑:青岛海尔车间的管理艺术,已近乎于‘洁癖’了。”
第二,现在海尔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是世界级水平了。
中国电冰箱行业惟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是海尔夺走的。在全国消费者“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评选中,海尔冰箱连续九年(1987—1995)夺得了冰箱类第一名。1993年德国《TEST》杂志对德国市场的产品进行抽查,海尔产品以八个“10”的得分夺得第一。海尔集团还获得了国际星级服务顶级荣誉“五星钻石奖”,是亚洲惟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到1997年,海尔集团的冰箱、冷柜、分体式空调、柜式空调、洗衣机相继通过了ISO9001认证,成为世界级的合格供应商。中国家电行业中,有五个主导产品通过此项认证的,只此海尔一家。产品已经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仅1998年上半年,就出口冰箱16.3万台。海尔不但出口产品,还出口技术。1998年7月,西班牙MOLI公司与海尔达成协议,以便在西班牙境内建立合资工厂,生产新一代变频空调在西班牙及欧盟各国销售。这是国中企业首次向欧洲输出变频空调技术。
海尔根据未来冰箱“营养化、环保化、节能化、智能化、多元化、隐形化”六大发展趋势,1998年上半年成功推出了我国第一台变温冰箱,第一台变频冰箱,第一台整体带画冰箱。1998年7月27日,海尔与德国METZ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全媒体、全数字化彩电——海尔“先行者”彩电,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该技术被认为达到了国际尖端科技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第三,现在海尔的经济效益,在中国家电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电冰箱部分,在整个海尔集团中,利润率最高。仅以1995年为例,海尔的人均销售收入是46.3万元(电冰箱公司为95万元),人均创利税40101元(电冰箱公司为129000元)。
1996年及1997年,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名列中国家电行业第一。海尔产品的品种,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白色家电”(指能减轻家务劳动强度或优化家务劳动环境的产品,如洗衣机、冰箱、冰柜、空调等),是我国白色家电种类、规格中最多的生产企业。1998年,海尔已开始进入“黑色”家电(指供人们在家享乐的视听产品,如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和“米色家电”(指供人们能在家办公写作,进行社会交住的产品,如电脑等)领域。就电冰箱来说,1996年的产量为150万台,1997年超过200万台,这个规模,和日本松下的电冰箱生产规模已不相上下。松下1996年在日本本土生产的冰箱产量只有110万台,加上在日本之外生产的共约250万台。
猜你感兴趣:
1.物流管理成功事例
3.海尔为什么成功
4.物流配送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