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冬眠的原因是什么
一些不耐寒的动物有冬眠的习惯,每年霜降之后,随着气温的降低,鼹鼠、穴兔、刺猬等都躲入了洞穴,进入一种不吃不动的休眠状态,此时动物的体温降到同气温相同,呼吸和心律速度减慢,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点。但热血动物与冷血动物又有所区别,冷血动物的体温升降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而热血动物则是目已有目的地控制体温,它们逐步降低体温,直到进入冬眠状态。当它们要脱离冬眠状态时,制造热量的器官会充分调动起来,在几小时内把体温恢复到原有水平。
热血动物冬眠时所具有的制造热量、补偿体温消耗和保持恒温的高级复杂生理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研究,但至今,仍没有对这种现象的机理作出一致的判断。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动物冬眠主要是外界刺激所致,而外界刺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有人对刺猬的冬眠生理做过研究,发现正常的刺猬体温维持在33~37℃之间,当环境温度降到使刺猬的直肠温度低于32.5℃时,就会使其进入冬眠。二是食物不足,哺乳动物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食物不足就难以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因此动物冬眠是度过食物不足季节的一种生理适应,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笼养的小鼹鼠在供食充分的情况下,即使达到冬眠低温时,也不会进入冬眠。但这种意见立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理由是,人工降温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冬眠动物都人眠,不少冬眠动物每到冬眠季节就会自动停止或拒绝进食,而并非是食物不足。科学家们用黄鼠进行了实验,从正在人工条件下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处于夏季正活跃的黄鼠身上,后者随即就进入了冬眠状态。这表明,正在冬眠的黄鼠血液中可能有一种诱发冬眠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