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原因大全>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晓贤分享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那么,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吧!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1。隋唐更替,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定义: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唐太宗在位23年,励精图治,对内则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则击败北方强权东突厥,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以下分述贞观之治在各方面的治绩:

  1.亡隋为戒

  隋末民变,使太宗认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乱,使二十七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太宗时时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致力纠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这是贞观君臣共济致治的基本因素。

  2.君主贤明

  太宗即位後,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汤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3.贤臣辅国

  太宗为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因有既往不咎的前提,群臣多为贤能之辈,勇於上谏。贤臣中尤以房玄龄、杜如晦最著,时人称「房谋杜断」,其他如李靖、魏徵、尉迟恭等,人才辈出,均名重一时。

  4.吏治清明

  太宗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5.平定四夷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由是国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太宗即位时年仅27岁,唐王朝在太宗统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84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