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_安全的总则是什么
安全是维系千万家庭的条件,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人社会负责。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欢迎大家来阅读。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重生产,轻安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违背了“安全第一”的方针,不能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生产安全管理混乱。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重产值、利润,轻生产安全,甚至还大搞地方保护主义,支持、纵容或包庇生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对不具备生产安全条件的项目强行上马,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形同虚设,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重视不够,职责不清。分析近期以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表明,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重视不够、职责不清、管理不严等有很大关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不清,放松了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松弛,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二是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素质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多,特别是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危险性大的单位,大量使用未经培训的农民工。这些人生产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必要的生产安全知识,缺乏生产安全的操作技能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往往是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受害者。据统计,现有的6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三是生产安全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许多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生产安全责任制,职责不清,赏罚不明;有的虽然建立了,但生产安全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据统计,当前我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90%以上属于责任事故。四是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许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欠帐太多,设备老化、落后,甚至带病运转,工艺技术达不到要求,安全防御能力下降等。据统计,目前仅国有重点煤矿“一通三防”欠帐就高达40多亿元。非公有制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一些私企老板为了追求暴利,见利忘义,要钱不要命,对生产安全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对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导致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2007年全国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特大事故的80%发生在集体、私营或个人承包企业。
(三)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年,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负责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专职部门综合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监督的、多部门同时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会造成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容易导致有利争着管、无利互相推诿的局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政府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目前我国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职责不明、审批不严和监督不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尤其是对非公有制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事故频频发生。实践中,负责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对涉及生产安全的事项进行审查时把关不严,使一些不具备生产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入生产领域。生产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非法生产活动猖獗,安全管理混乱,却不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办事。甚至有极少数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对事故责任者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当一个时期以来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在处置当事人和领导者责任时,往往那些审批签过字的人却逍遥法外。
(五)现行有关生产安全的立法滞后,多数对生产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太轻,难以适应当前加强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工作,建国后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为使生产和建设有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生产安全法制建设的步伐,为扭转事故多发局面,推动生产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劳动用工、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生产安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导致部分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十分突出。而且现行的法律法规,多数对生产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太轻。对一些非公有制生产经营单位而言,经济上的处罚远比生产安全的投入支出更低,即使出了事故成本也很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宁可以身试法,经济上收点处罚,也不愿意增加生产安全的投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所有这些,都不能抵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不足以震慑生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难以适应当前加强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
安全的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三条
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安全机构职责
第一条
设安全环保部为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任命分管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经理进行监管,安全部人员由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专职(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1]
第二条
公司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本单位的领导提任,并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教育知识
安全,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中国人一向以安心、安身为基本人生观,并以居安思危的态度促其实现。因而视安全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愈趋复杂,可能危害身体生命安全的情况随之增加。因此,国际君友会呼吁各级学校加强实施安全教育,并增设课程,而与各有关课程及课外活动配合实施。其目标为:
一、控制、预防、排除及避免意外伤害事件,以维护身体生命安全。
二、提高警觉心态,养成良好习惯,以确保生活的安全,及工作的顺利。
三、由个人身体、生命,与生活之安全,进而达到团体活动、社会运作、国家生存之安全。
其要项则为:
一、生活安全教育:包括衣、食、住、行、工作、运动、急救、护理、防病、防伤、防毒、防水、防火、防风、防电、防震等。
二、交通安全教育:由于道路交通频繁,特别加强作项目推行,以防止行路、乘车之意外事件。
三、培养应变避难、防空疏散等知识与技能。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则以教学活动为主,行政措施为辅。行政措施在提供安全之设备与环境;教学则心理态度之涵泳、习惯行为之陶冶与知识技能之培养相辅并重。其预期教育效果,则寄望于个人安全、团体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的统整而远大目标之体现。
>>>下一页更多精彩“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