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原因大全>

赤潮产生的原因

晓贤分享

  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导致赤潮产生?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赤潮产生的原因吧!

  赤潮产生的原因

  1、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 在春末夏韧转换季节时,藻类浮游生物因水质变化、水湿升高和养分提高而大量繁殖。目前发现的赤湖生物有330多种,其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藻类植物甲藻门有二十多个种类能引起赤潮,其中夜光藻、短棵甲藻以及多边膝沟藻等最为常见,而夜光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湖的主要种类,原甲藻是太平洋东海岸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淡红束毛藻、薛氏束毛藻、汉氏束毛藻是引起我国东海赤潮的常见种。原生动物中的某些种类如组虫等也属于赤潮生物,其繁殖过盛也可引起赤潮。海洋中的4000余种浮游藻类中,约有300种能导致赤潮,其中70多种能产生毒素。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有148种,其中43种曾引发过赤潮。

  2、赤潮产生的自然条件 赤潮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查明,但从理化环境的变化分析,自然条件主要有如下五点因:1.化学素 近海养殖向水域中添加大量的饵料,导致在内湾、浅海区中无机态氯、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多,给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2.内湾、浅海区水体交换能力差,海水利用率高,封闭性强,水体循环速度慢,使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是赤潮生物滋生繁衍的优良环境,是赤潮的多发区。3.海温和盐度 一般赤潮发生于水温20℃一30℃的海域中;赤渤海域的盐度一般为27‰一37‰。4.气象因素 通常赤潮出现于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5.海流 由于台湾暖流北上或外海海水在浙江沿海形成的锋面,使东海多发赤潮。水底层出现无氧和低氧水团也会引起赤潮。

  此外,赤潮发生与地球的温室效应也密切相关。近年来,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大范围、长时间的异常气候现象的出现,导致出现雨水少、气温高、光照足的气候条件,从而加速了生物的新陈代谢,使过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在沿岸一些海域泛滥成灾,从而形成赤潮。

  3、赤潮产生的人为原因

  一是人们对农作物施以超量的化肥、农药等积累在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就以我国农田施用数以亿吨计化肥而言,据推算,约有l/2以上届于浪费,而这些化肥却随径流进入江、河、湖、海。这是海水营养盐骤然上升的主要源头。

  二是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被大量注人海中。这些物质对海水中磷的过量富集,有直接的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浙江近岸海域氮高达100mol/L,磷为1.6μmol/L

  三是沿海地区的过度海水养殖,残饵腐败污染海水。据专家介绍,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的渤海是我国受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域,其根本原因在于陆地污染物的转移和渤海的开发利用基本处于无序、无度状态,每年排人渤海的污水达28亿吨,污染物占全国海洋接纳污染物的一半。

  赤潮基本特征

  赤潮是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赤潮辨别特征

  典型特征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判断依据

  暂时用的赤潮判断依据可分为两类。

  表观判据

  表观判据,最明显的是水体变色,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鱼、虾、贝类的死亡水体发臭并带有粘性等。

  生物学判据

  生物学判据,受研究水平所限,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日本学者安达六朗根据日本各地发生的140余起赤潮调查结果统计而于1973年提出的“不同生物体长的赤潮生物密度”法作为赤潮的生物学判据。


看过“赤潮产生的原因”的人还看了:

1.渤海产生赤潮的原因

2.赤潮水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

5.赤潮产生的原因有什么

  赤潮发生过程

  赤潮的长消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理、化和生物控制因素如下表。

  起始阶段

  海域内具有一定数量的赤潮生物种(包括营养体或胞囊)。并且,此时的水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基本适宜于某种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发展阶段

  亦称为赤潮的形成阶段。当海域内的某种赤潮生物种群有了一定个体数量时,且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等外环境达到该赤潮生物生长、增殖的最适范围,赤潮生物即可进入指数增殖期,就有可能较快地发展成赤潮。

  维持阶段

  这一阶段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水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各种营养盐的富有程度,以及当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补充的速率和补充量。如果这阶段海区风平浪静,水体铅直混合与水平混合较差,水团相对稳定,且营养盐等又能及时得到必要的补充,赤潮就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反之,若遇台风、阴雨,水体稳定性差或因营养盐被消耗殆尽,又未能得到及时补充,那么,赤潮现象就可能很快消失。

  消亡阶段

  所谓消亡阶段是指赤潮现象消失的过程。引起消失的原因可有刮风、下雨或营养盐消耗殆尽。也可因温度已超过该赤潮生物的适宜范围。还可因潮流增强,赤潮被扩散等等。赤潮消失过程经常是赤潮对渔业危害的最严重阶段。

  赤潮治理方法

  从现有条件看,一旦大面积赤潮出现后,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对于一些局部小范围防治赤潮的方法,虽实验过多种,但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利用化学药物(硫酸铜)杀灭赤潮生物,但效果欠佳,费用昂贵,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不太好;有的采用网具捕捞赤潮生物,或采用隔离手段把养殖区保护起来;有的正在实验以虫治虫的办法,繁殖棱足类及二枚贝来捕食赤潮生物等等。这些方法均在实验中,还未取得较大的突破,从发展趋势看,生物控制法,即分离出对赤潮藻类合适的控制生物,以调节海水中的富营养化环境将是较好的选择。日本科学家发现人工养殖的铜藻藻体、江篱藻体等海藻在茂盛期,可以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在易发生赤潮的富营养化海域,大量养殖这些藻类,并在生长最旺盛时及时采收,能较好的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此外利用动力或机械方法搅动底质,促进海底有机污染物分解,恢复底栖生物生存环境,提高海区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比较好又实用的方法。利用粘土矿物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和粘土矿物中铝离子对赤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来消除赤潮,也取得了好进展,并有可能成为一项较实用的防治赤潮的途径,因为利用粘土治理赤潮具有很多优点,已证实的优点有:对生物和环境无害,有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净化作用;粘土资源丰富,且是底栖生物和鱼贝类幼仔的饵料,操作简便易行,可以大范围使用。

  1、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物理法——粘土法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利用粘土微粒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去除赤潮生物,撒播粘土浓度达到1000mg/L时,赤潮藻去除率可达当65%左右。有报道称在小型实验场去除率可达95%~99%。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在鹿儿岛海面上进行过具有一定规模撒播粘土治理赤潮的实验。1996年韩国曾用6×104T粘土制剂治理100km2海域赤潮。

  2、化学除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藻类细胞产生的破坏和抑制生物活性的方法进行杀灭控制赤潮生物,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最早使用的化学药剂是CuSO4,易溶于水,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局部浓度过高而危害渔业,同时在海水的波动下迁移转化太快,药效的持久性差,也易引起铜Cu的二次污染,有机化合物在淡水除藻中具有药力持续时间长、对非赤潮生物影响小等优点,用有机化合物杀灭和去除赤潮生物也已有相关的报道。已有多种化学制剂用于赤潮生物治理的实验研究:如硫酸铜和缓释铜离子除藻剂、臭氧、二氧化氯以及新洁尔灭、碘伏、异噻唑啉酮等有机除藻剂。

  3、生物学方法治理赤潮的办法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三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这些杀藻微生物主要是包括细菌(溶藻细菌)、病毒(噬菌体)、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等五类。多数溶藻细菌能够分泌细胞外物质,对宿主藻类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通过溶藻细菌筛选高效、专一,能够生物降解的杀藻物质是灭杀赤潮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治理中比较现实的方法就是利用海洋微生物对赤潮藻的灭活作用,及其对藻类毒素的有效降解作用,可使海洋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赤潮的目的。

    69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