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原因大全>

老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显钤分享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等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老人脚后跟疼的原因

  1、脚后跟血液的供应

  在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脚后跟,因此,脚后跟血液的供应往往不太理想。且一旦脚后跟遭受外伤,恢复起来也较慢。特别是进入中老年阶段,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更加受到影响。此时,外界的不良刺激,很容易就会引起脚后跟疼痛。这也是脚后跟疼最常见的原因。

  2、脚后跟的脂肪减少

  人体的脚后跟部有脂肪,这些皮下脂肪会形成一层稳妥的纤维垫,保护人体的脚能够脚踏实地而骨质又不被磨损。而老人的脚比较消瘦,皮下脂肪有减少的趋势,纤维垫自然也会变薄。一旦脚后跟滑囊得不到纤维垫的保护,行走时就会受到外伤、磨擦、挤压,从而引起滑囊炎,诱发脚后跟疼痛。

  3、跖筋膜劳损

  从解剖学来看,脚后跟部位的跖筋膜起于跟骨前缘,止于五个跖骨头底。随着年龄的增加,跖筋膜容易出现劳损,特别是扁平足者,易出现增厚、水肿等,甚至长出保护性骨刺,引起慢性炎症,触及可引起疼痛。另外,脚后跟部位的骨本身病变,如跟骨骨折、跟骨畸形、跟骨肿瘤、跟骨周围的滑囊炎、类风湿病等,也会导致脚后跟疼。

  老人脚后跟疼怎么办?

  1、推拿疗法

  (1)患者俯卧。医师从其患肢小腿腓肠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抚摩揉捏3分钟,再用禅推法自上而下推3遍,重点在三阴交、中封、太冲、照海、昆仑、申脉等穴,以局部有热胀轻松感为度。(注:禅推法是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的推拿手法。)

  (2)患者俯卧。医师用两手拇指推其脚后跟的跟腱及两侧至足底,可用重手法,反复数十次。

  (3)患者俯卧,脚后跟疼痛的一侧屈膝90度,足底向上。医师摸准脚后跟部位的压痛点,一手握住患者的踝部使之固定,另一手先用掌根由轻而重的拍击压痛点15次,再用掌擦法擦脚后跟1分钟。推荐阅读:脚后跟疼,可采用中药外洗疗法

  (4)患者俯卧,脚后跟疼痛的一侧屈膝90度,足底向上。医师在其脚后跟的压痛点和周围用掌擦法擦脚后跟3分钟。

  2、护理疗法

  选择宽松、合适的鞋子穿,鞋内可加软垫;长期坚持足部锻炼,并注意劳逸结合,不过久的站立或者行走;每晚用温水泡脚,并用手部轻轻揉搓脚后跟部位。

  3、内服疗法

  取鸡血藤30克,熟地30克,当归15克,牛膝15克,地龙15克,丹参15克,威灵仙12克,透骨草12克,木瓜12克,皂角刺9克,穿山甲9克,三七末9克。

  将上述药材按照常规煎煮方法煎煮3次取汁。注意穿山甲要先煎,丹参要后入,三七末要冲服。在药汁中兑入少许酒,分3次服用。每日1剂。

  4、浸泡疗法

  取透骨草30克,寻骨风30克,老桑枝30克,海桐皮30克,威灵仙30克,牛膝30克,姜黄30克,川芎20克,桂枝20克。

  将上述药材全部置于锅中,倒入1500毫升食醋浸泡3小时,然后以文火煮沸,去渣取汁。往取得的药汁中加入米酒100毫升,然后趁热对脚后跟疼痛处先熏后洗,熏洗后再浸泡足跟并用力搓揉患处20分钟。每日使用3次。2日换药1次。

  5、食疗法

  (1)川芎当归猪脚汤,取川芎15克,当归15克,猪后脚1只。将川穹、当归和猪脚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文火慢炖约1个小时。盛出,吃肉喝汤。

  (2)取鸡肉90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川乌6克。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开文火炖煮2—3个小时,盛出,随量饮用。适用于风寒湿痹阻经络导致的脚后跟疼。

  (3)取羊肉90克,枸祀15克,淫羊霍9克。将羊肉切块,与枸杞、淫羊藿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以文火炖煮约2个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后食用。适用于脚后跟疼偏寒湿者。

老人脚后跟疼相关文章

1.50岁女士脚后跟疼什么原因

2.足跟痛的原因

3.脚后跟筋疼怎么回事

4.16岁孩子脚后跟疼怎么回事

5.老年人脚板痛是什么原因

6.女脚后跟疼什么原因

    133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