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原因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与纹枯病、白叶枯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在自然条件下,只发生于水稻。为什么会出现稻瘟病呢?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造成稻瘟病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有用。
稻瘟病的原因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播期过晚
长江以南地区,若水稻播期推迟,则容易遇上平均气温20℃左右,多雾、天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稻田长期灌深水不排;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山区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在这3种情况下,水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组织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稻瘟病的表现
1、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3、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4、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5、谷粒瘟
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1.首先在选种时要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
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3.在播种前进行水稻种子处理。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4.合理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施氮控苗,后期看苗补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并注重增施磷、钾肥。水分管理要根据浅水栽秧、深水返青、薄水分孽、孽够晒田的原则。
5.药剂防治。叶瘟要早发现早防治;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
猜你感兴趣:
1.怎样预防水稻疾病
3.如何选择水稻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