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本文讲述了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无限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文章篇幅短小,却给人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嬉闹”“秋风怒号”“剧烈”等词语;写1个字。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练笔等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人性的善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以及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性的善良,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及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一提到病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谈)
2、病房是一个让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凄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病房里的故事》则多了几分感动。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品味这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吧。
3、齐读课题
二、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词卡:( 保姆 窗户 位置 热闹 虚心 恢复 聊天 咳嗽 湖水碧绿 秋风怒号 ) 多种形式读。 (强调:号的读音。给号选择正确的读音:号角 号叫 号码 风号浪吼 秋风怒号 病号 )(前置性作业)
2、检查读文情况:
看来你们的生词已经掌握的很好了,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
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评价)
3、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引导:
1、这是一间什么样的病房?
抓“特殊”一词,体会病房的不同。
2、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呢?
抓词:(就 只能 每天 幸好 )深入理解“特殊”,理解大卫病重做铺垫。
他们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猜想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心情。)
3、引读:他们是这般无聊,这般寂寞,于是。吉姆每天--------
(二)重点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是的。病重的两个人生死难料,他们有太多的忧虑,有太多的寂寞和无聊。幸好有窗!有窗多好,可以看看病房外面的世界。吉姆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窗外呢?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请同学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吉姆描述的窗外的段落,用“~~”划出描写大卫看到的窗外。(课件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的文字。)(前置性作业)
3、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 树木发芽 湖水碧绿 蝴蝶飞舞 花儿盛开
嬉闹的孩子 撒欢的小狗
4、指导读: 看看黑板上的词语,反复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词语描绘的景象。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第三、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美景图片。采取示范读、跟读、领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练习,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窗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5、引读。
那窗外必定是一派生机!“春天了,窗外的-------
夏天了,窗外的------
6、 如果你是大卫听到这些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想些什么呢?
师小结: 是啊,何等诱人的窗外啊!“如果能战胜病魔,走出病房,去闻闻花香,去听听鸟鸣,去摸摸可爱的小狗……那该多好。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过了春,过了夏,吉姆每天都不停地向大卫描述着窗外。他多么想让自己好起来!他多么想让大卫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到窗外去看看!去看看那发芽的树,去看看那碧绿的湖水、飞舞的蝴蝶、盛开的花儿、嬉闹的孩子、撒欢的小狗!他们对美好的生命充满希望!后来怎么样了?
2、默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3、汇报:
(1)第一句:他们俩的病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汇报大卫“慢慢地恢复”,吉姆“一天天地虚弱”。板书 “恢复”“虚弱”。)
(2)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姆还每天不停地向大卫描述着外面的世界,从“每天”“不停地”你知道了什么?
(深入体会吉姆的美好心灵。)
(3)让我们来做一回吉姆,向那个可怜的生命垂危的大卫描述一下窗外的景色吧!
(齐读3 4自然段的内容)
(4)孩子们,吉姆描述的仅仅是这些景象吗?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吉姆还可能向大卫描述怎样的内容呢?
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四字词语。(前置性作业)
(5) 第2句: 仔细读第2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秋风怒号 " "剧烈" “连续" 深入人物内心谈感受。
学生汇报吉姆“死了”,板书“死了”。
4、是啊, 孩子们,吉姆的病太重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老师很是难过!相信善良的你们也很难过!
5、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秋天到了,在一个秋风怒号的夜里,吉姆剧烈地咳嗽着,但他已经连伸手按救铃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一天的夜里,吉姆死了。)(配乐朗读。)
(四)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那么,当大卫被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时,看到的窗外是什么样呢?你们在文中找到了吗?指名读一读文章中的话。
2、是啊,窗外没有发芽的树木。文中用了一个“没有”,你能用两个“没有”来说吗?用上三个“没有”该怎么说呢?
原来只有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那些美好的事物呢?是不是吉姆在骗大卫呢?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生汇报
3、引读:是啊!看看那窗外诱人的景色,春天了--------
夏天了---------
4、同学们,吉姆多么想让自己好起来!多么想让大卫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到窗外去看看!
去看看那发芽的树木,去看看那碧绿的湖水,飞舞的蝴蝶,盛开的花儿,嬉闹的孩子,撒欢的小狗
他们对美好的生命充满希望。
5、可是当大卫看到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时,他是什么反应?
(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流了下来)
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大卫想到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什么呢?如果他想说,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表达
可如今,吉姆却不在了。体会了大卫此时的心情,谁想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6、孩子们,吉姆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在关心着他的病友大卫,给他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多么可敬!如果你就是大卫,一定会有好多好多心里话要对吉姆说。(黑板出示“写一写”情境图。)
7、让学生写一写。
8、汇报。
总结:善良的吉姆用虚构的窗外,给大卫带来了生的希望。是啊!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四、拓展阅读
师:善良的吉姆用虚构的窗外,给大卫带来了生的希望。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课件出示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梗概。(指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
师: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动因。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请组长把《最后一片叶子》的原文发给每一个同学,课后细细品读 。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善良的吉姆用虚构的窗外,给大卫带来了生的希望,他用自己心中的爱,使大卫勇敢坚强的活了下来。让我们也做一个像吉姆一样的人,把我们心中的爱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课稿
病房是一个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凄凉,今年我所带来的《病房里的故事》,则多了几分感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说课稿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版块人间情的第二课。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以期使之坚强、乐观活下去,文章语言平实,但足以打动读者的心,内容多处给人以无限回味的空间,适合读中体会人物内心,更适合通过补充文章空白、续编,进一步深化理解主题。
说目标
知识: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过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说难点
思想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性之善良及朋友间真挚情谊。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我采用“媒体创设情境法、引导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内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讨论交流中逐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
让学生说说病房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从而带着几分好奇来到这间特殊病房。“特殊在哪里?”学生疑虑油然而生。
(都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好奇心也定会是一名合格的向导。)
二、深入剖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指名读1、2自然段,寻找答案
让学生着重体会吉姆、大卫的病都很重,尽管这样吉姆还每天都向大卫描述窗外的世界,通过句子对比,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
2、吉姆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利用课件这一直观、形象载体向学生展示吉姆描述的美好世界。
·春天来了,草木发芽,碧绿的湖水随着轻风荡漾,蝴蝶抖动着翅膀,盛开的鲜花四处飘香。
夏天,湖边孩子们快乐的把歌唱,哪怕是小狗也要在美好的夏天里徜徉。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饱含快乐、美好,把课文中相关段落读出来。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可能有哪些美好的景象,这样加强了对标点的深层认识,又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小拓展,对学生口语表达是一次锻炼。
3、那么吉姆口中的这一切又寄托了他怎样的一个美好愿望?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了解吉姆的内心世界,他希望自己的病有所好转,他更希望能和大卫一同走出病房,去听听鸟鸣、去闻闻花香,突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过了春、过了夏,吉姆每天都不停的向大卫描述窗外的世界。是呀!他多想让自己好起来,他们多想走出病房,后来怎样?让学生默读5、6自然段,寻找答案。
是的,吉姆死了,这样一个善良、对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谁不会为之难过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同时响起音乐)
“秋天到了,在一个秋风怒号的夜里,吉姆剧烈地咳嗽着,但他已经连伸手按救铃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一天的夜里,吉姆死了。”
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秋风怒号的感受。读、谈感受、再读……读出凄凉,读出悲伤。读悟结合。
5、于是,病房里就只有大卫一个人了,当他慢慢支起身体,转头向窗外看时,两行泪水从他脸上流下来。这里面出现一连串动词,我让学生找出来并画上,从中体会支起、转头、看为流泪起到的铺垫作用,感受作者用词恰当、形象。
6、最后,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原来,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之外,什么也没有……”(提示此处修辞方法:设问)
此时,大卫早已泪流满面,望着眼前的一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吉姆的善良、可敬。
那么,假如吉姆还没有死,此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吧!打开书,把你的话写上。(此处也是本文课后题)
通过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实现真正有话可说、有言欲诉。
最后,通过师生配读对吉姆说的话,音乐渲染,让学生一吐心声。从而更深切体会吉姆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在关心着他的病友,大卫给他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多么可敬。
三、回归主题、总结升华,赞颂人性的真善美。
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夜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作者情感活动的“印记”,引导细细品味。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情节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思想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小学四年级语文《病房里的故事》评课稿
人间有正义,世间有真情。而爱是这个世界不变的主题。爱的自然而深刻,爱得投入而奔放,这就我对工作中赵冬梅的认识。她把爱工**学生转变成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教师执教时的深情。
深情一
冬梅能深入挖掘教材,把握编者意图。(爱的不盲目)
本课所在的版块主题是“人间真情”在教学中冬梅先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再由课文联想开去,感受生活,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体会爱的真谛,领略爱的哲理。
深情二
冬梅从学生实际出发,落实编者意图。(爱的很从容)
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冬梅了解四年级学生的思想、思维和内心世界,他们崇尚真善美,而且对待事物的情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对文字背后的潜台词的挖掘与理解还需要点拨。所以教学中冬梅采用了“对比中悟感情;朗读中表深情;补白中抒真情”的教学策略。
我喜欢:总是能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对待生活,看待人生的人。这样人的提升与进步的空间是无限的,想必他的生活也是快乐和幸福的。这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修养。冬梅就是这样赏识他的学生的老师。
回顾冬梅这节课,我发现如下几处亮点:
亮点一
收放有度,也可以说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我们还记得课堂伊始,冬梅直入课题,一段深邃优美的导语过后就是学生回顾课文,在一个轻松的小检测中巧妙地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知道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宗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落实这一宗旨的手段、方法与途径。所以在学习课文3、4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思想进行碰撞。另外,读书需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习5、6自然段中,冬梅让学生自由读书,阅读中卷画出表现吉姆和大卫变化的词语,并把从中体会到的进行旁注。这样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更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亮点二
深情引读,情与景交融。
课堂上冬梅的语言空然大气,情绪饱满,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一周的时间,但我还清楚地记得两次很有感染力的引读。一处是在讲读吉姆为大为描述窗外美景的3、4段时,学生看过课件后老师不无感动地说道:是啊!何等诱人的窗外呀,如果能战胜病魔,走出病房,去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去摸摸可爱的小狗,那该多好啊。这时学生再读可以说情至所极。再有一处,当讲读到吉姆在凄凉的秋夜离开人世的5、6自然段时,老师说道:是啊!孩子们,吉姆病的太重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对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老师很难过,相信善良的你们也很难过,谁能带着这种凄凉悲伤心情读一读?随之配上悲情音乐。(当时我看到冬梅说到这时很动情,眼含泪花,声音有些哽咽,不瞒大家当时我也被感动了。)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课文中情感活动的印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情感美,感受意境美,领悟思想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亮点三
大胆补白,也可以说读写结合恰到好处。
《病房里的故事》这篇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全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即使是对窗外的景色也描述的很自然朴实。这是一篇悲情色彩浓重的课文。而且课文三处出现省略号,这样含蓄的写法足以打动读者,令人回味无限,思绪万千。冬梅恰好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进行补白。由景及它。丰富课文内容,拓宽了学生思维。
再有讲读到课文7、8自然段时,在悲伤的情感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谈。当泪流满面的大卫看到窗外真实情景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那?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吉姆的用心良苦,感受吉姆的高尚,体会到人性善良,情谊的真挚,以及爱和希望对于生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亮点四
课内外结合,链接自然得当。
教师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外延。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学习,为了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所以老师说:文中对大卫的描写少有笔墨,其实大卫是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原文内容很丰富。想有更多的了解课下请同学链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随后教师又说: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美国,请大家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一片树叶》。实现了以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目标。宽泛学生阅读世界。
人们都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课堂教学也一样,回首斟酌与品味总有些遗憾和不满意。
要说本课不足之处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
1、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得不够。例如3、4段景物描写,教师当时只追问怎样读?而学生始终没有真正亲近文本进行朗读,或读出轻柔或读出轻快,所以大家也就感受不到学生朗读中感情基调是悲还是喜,节奏是强还是弱,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时,老师要关注学生并注意引导孩子说完整话或一段话。
总之,看花容易,绣花难,如果让我讲还不知道讲成什么样呢。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但由于我的认识水平和读课水平有限。只好雾里看花,朦胧几句。
对于我,在活动中,是一次提醒与反省过程,更是一种鞭策与促动过程。最后借用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自勉自己,从而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