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猴的成语故事精选

国远2分享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猴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猴的成语故事1:

  肝肠寸断

  【拼音】: 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肝脏和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开了。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故事】: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船进入三峡时,部将中有人捉到了一只小猿放在船上。母猿看到了,心急如焚,沿岸奔跑,哀哭号叫。三峡山势陡峭,江随壁转,壁与天接。母猿奋不顾身,攀青藤,走绝壁,滚山坡,跟着船队走了一百多里。

  船行到巫峡,不觉慢了下来,靠着江边,缓缓前进。这时,母猿哀叫三声,瞧准小猿所在的船跳下来,当即气闭身亡。

  船上的兵士,剖开母猿,只见肝肠寸断,桓温听说了,怒火冲天,叫人把捉小猿的军官叫来,训斥了一顿,贬了他的官职。

  后人有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猴的成语故事2:

  猢狲入布袋

  【拼音】: hú sūn rù bù dài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官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息。其初受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刁氏对曰:“君子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释义】: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故事】: 北宋梅圣俞是个有名的学者和诗人,为人澹泊,不追求功名利禄,和老妻两人居住在乡村里,读书、写文章、和邻居谈谈说说,觉得很自在,三十年没做一官半职。可是他有学问的名气很大,连皇帝也知道梅圣俞是个品学皆优的人,因此特地下圣旨,召他到京城去修《唐书》。他心里不愿意却又不敢违抗皇帝的任命,于是叹着气对妻子说:“我这一去,真可说是‘猢狲入布袋’了。”猴子是好动的,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他妻子也笑道:“你一生不愿做官,这一去恰如‘鲇鱼上钓竿’,有得苦吃呢!”

  后人用“猢狲入布袋”比喻野性受到约束,十分不情愿。

  猴的成语故事3:

  树倒猢狲散

  【拼音】: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出处】:宋·庞元英《读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侩,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释义】:树一倒,依附在树上的猴子一哄而散。比喻为首的人一下台,依附他的人也即随之而散。

  【故事】: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

  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惟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不肯同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新,无奈厉德新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

  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嘉可贺,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很快,这句话便在临安传开了,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有权势的人倒台,依附他的人便纷纷散伙。

  猴的成语故事4:

  心猿意马

  【拼音】: xīn yuán yì mǎ

  【出处】:元·兰楚芳《粉蝶儿·思情》中就有“透春情说几句知心话,则被你拖逗我心猿意马”之句。

  【释义】:比喻人心思散乱,如猿马难以控制。佛教用语。比喻人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就像猿与马奔腾似的。后多用来比喻心神不定。

    19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