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观后感精选影评5篇
《上海堡垒》是由鹿晗,舒淇等明星一同出演的科幻片,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
《上海堡垒》观后感一
很荣幸有机会去看了首映,不得不说我国3D科幻电影拍的越来越好了,从《流浪地球》到上海堡垒。江洋喜欢林澜,加入了灰鹰小队,成为了守护上海堡垒的其中一员。江洋的这条感情线贯穿整个影片,只因最开始多看了林澜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她的容颜,加入林澜所战斗的区域,从技术员到后面成为了指挥官,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够和林澜并肩作战,最后上海生死一线的时候,江洋最终还是跟林澜告白了,虽然短信没有发送出去,但在影片的最后给了一个反转。江洋一步步的实现了和灰鹰小队的愿望,当上了指挥官,可是身旁已无一人。
作为副线出发的路依依跟潘队的感情也很吸引人,潘队的牺牲导致了路依依后面顾全大局,把自己的飞机让给了江洋,自己选择了牺牲,整部电影的完整很高,感情线也很清晰,画面质量也很不错。导演是拍摄《等风来》的导演,整个画风和情感的表达就很像以往作品的表达,国内拍这种题材的电影也不是很多,所以,上海堡垒是作为一个新颖的故事点切入的电影,舒淇和高以翔在里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很值得的一看。
《上海堡垒》观后感二
本来真不打算浪费口舌,但那是《上海堡垒》啊,是江洋、大猪、二猪和林澜、陆依依、苏婉、将军……他们都故事啊,是一起聊天吹牛打帝国的故事啊,是一个死小孩的故事。
豆公笔下的主角是无法被搬上荧幕的……
求求你放过中国科幻吧!
鹿晗粉丝很厉害,小组控评真心nb
话说江南也是要钱不要脸了,可劲吹,加油。
我也不打算写点啥了,这电影实在无语,特效、演员、剧情那个能上台面
和流浪地球一样的成本,你拍了个这
说没签阴阳合同,谁信啊!
中国科幻也是可怜,流浪地球一爆,什么牛鬼蛇神都蹦出来了。
很奇怪,演技和服化道这多好判断的,某些人就是睁眼说瞎话
就这样走吧别回头,,别让我看见你沮丧的脸……
补一下
语气过激确实是我不对。
我们这里就不说原著了,毕竟差异太大,原著江洋目前国内还真没人能演。
说电影,特效是起码及格吧,也不好多要求。但和流浪地球一样的成本,做成这样子实在不足
槽点最大的就是服化道了,不能看啊,真的不贴实际,像外景、服装、造型等。其它影评比我的详细,不多说
这个演员嘛,其实差不多就行,流浪地球里刘启演技同意不行,但lu就是给骆驼上再压了一块石头,所以我才说量变引起质变。
最后,剧情嘛,抛开原著的支撑,导演编的确实辣眼睛。
流浪地球把国产科幻电影的剧本新意拔到好莱坞水准,那上海堡垒就暴露了裸泳的大多数还没超越独立日这样的美式主旋律。
本不该太过苛求,但有多少面摊多大的饼,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上海堡垒》观后感三
实实在在的科幻战争爱情片,战斗场面恢宏大气,占了大半的时长,动态特效水平加分,上海大炮出场很燃很震撼,是大场面。最后的上海陆沉,看着地标性建筑被毁灭,真切感受到这是我们中国的大地上发生的,是中国的科幻片。
感情戏占30%,佩服导演的功力,用不多的时长把故事讲的煽情,主角江洋对指挥官林澜是说不出口的爱,年轻人的羞涩展现的很到位,贴合现实,林澜征兵宣传那张海报很飒,江洋不是超级英雄,一个稍微不普通的年轻人,在战争的背景下逐渐成长,家国情还有无望的爱,感情很细腻,非常加分,片尾主题曲世界末日配合彩蛋出来还挺催泪。
不足可能在对外星母舰的描述不多,观众知道主角是在打外星人,战争场面看的很过瘾,打就完事儿了,特效是真不错,但是全程敌方的战斗力只能在战斗的场面体现,不知道外星人是什么水平,前期剧情衔接方面连贯度不够。
对于国产科幻是支持的,整个项目筹备了六年,局面很恢宏,效果很大气,感情戏很到位,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
《上海堡垒》观后感四
2019年,从春节到暑假的短短6个月内,3部本土科幻片横空出世。
最欣慰的是:这三部电影呈现为完全不同的类型。
如果《流浪地球》意味着“我们能做科幻”,
《疯狂外星人》意味着“科幻可以这么玩”,
《上海堡垒》则意味着“科幻不只一种”。
今天,未来事务管理局“时空观影团”邀请各行业专家、科幻从业者、科幻作家、科学/科普大V、科幻迷参加《上海堡垒》点映,和主创映后交流,作为唯一的科幻专场,在首映日给出了行业解读——
科幻作家杨平认为,电影的本土化处理成功,科幻片中的中国脸“越来越自然了”。
《流浪地球》副美术孙子轩说:“中国科幻艺术作品真的已经开始发力,从各个不同的美学视角进行组合、融合、创新。”
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姬少亭则表示,这是中国科幻一次新的大胆尝试。“上海曾经出现在不少外国科幻片当中,但作为反击外星人的主战场还是第一次。”
六年前,《上海堡垒》筹备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如今它终于呈现为一部“对抗外星入侵”题材的电影。
“作为影迷兼科幻从业者,我们更看重这部片子在类型上做的新探索:‘外星人侵略’是科幻里重要的子类型,是探索中国科幻必须走的一步。“未来事务管理局影视&品牌VP邓韵认为。
01 科幻类型引导:中国科幻不止一种
2019年是个神奇的年份。
中国科幻电影从白卷转为起步,每出一部,全民热议。这是一切新事物出现的标志。
长时间里,市场上只有2、3部作品,很容易产生刻板印象,比如科幻=太空歌剧,或科幻=时间旅行。
但科幻从来不只有一种类型,自诞生之初,已经衍生出很多子类:太空歌剧,第三类接触,赛博朋克,自然灾难,时间旅行,反乌托邦……
“科幻很丰富,不只有A类大片。中国科幻已经比好莱坞晚了几十年,想要快速达到相似的水平,每种尝试都值得尊敬。“邓韵说。”除了小而美的东西,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是不可回避的。“
“外星入侵“,一个看起来白烂的题材,却是科幻片的基本功,想想好莱坞8、90年代的代表作:
《独立日》《超时空接触》《E.T. 外星人》《异形》《火星人玩转地球》……
此后的几十年间,这一类型长久地霸占屏幕,好片、烂片都有,为科幻电影工业的成熟铺垫了足够的尝试和练习。
“第三类接触”呈现了科幻最最内核的主题:等级、文明、审美悬殊的两种文明近距离接触,如何产生冲突、差异、对抗。
《降临》里,近乎完美的圆形飞船与简陋的军事基地形成对比。
《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外星人毁灭地球只用1秒。
《异形》里,人类甚至不敌一个外星生命的婴儿。
将这种对比凸显出来,就能好看。
《上海堡垒》触及了这个题材,而且做的是地标级的,重大的正面例子:
若干年后,人类获得高级能源“仙藤“,得到空前发展,外星文明前来抢夺。大城市相继陷落,上海成了人类最后的堡垒。大敌压境,明明力量悬殊,人类却要抵抗,举全城之力制作了上海大炮,集中全部能量供给,把防御压缩到最低限度,拼死一搏,展现作为“虫子“的尊严。
原著中,外星母舰“一条狭长的影子横亘天空,从漠河到莫斯科的人们都可以用肉眼观测到它……
最长的一轴达到月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呈现巨大的压迫感。
做了,才能建立常识:我们和外星人接触是什么样子,然后才能建立反类型,拍出我们自己的《银河系漫游指南》、《黑衣人》……
因此,《上海堡垒》绝对是一次必要的尝试。
02 科幻本土化:黄浦江里放大炮、上海地标花式毁灭
科幻的本土化,本质上是在科幻已有叙事里找到一个和本土结合的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结合本土文化,比如《保罗》吐槽的是欧美的漫展宅文化,《黑衣人》恶搞了美国特工FBI文化,《世界尽头》致敬了英国酒吧文化。
第二种是发生在本土环境,比如《莫斯科陷落》《洛杉矶大逃亡》《日本沉没》这类通常以地标冠名的片子。
观众永远喜欢看灾难,熟悉的环境怎么变着花样毁灭,是科幻给人最宝贵的感官:超越日常的惊奇。
如何超越日常?
1. 毁灭,毁得越具体,越有价值
2. 改变日常事物跟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海堡垒》中,“毁灭”表现为上海陆沉。为了抵御攻击,上海陆地塌陷,陆家嘴,静安寺,浦东区,武康大楼,中国船舶馆,上海科技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地都有镜头,每个地方怎么毁,毁多少,都不一样。
在科幻作者苏民看来,“这是中国科幻片继《流浪地球》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展示地标。“从制作上讲,战争、灾难属于环境特效,是特效里最贵最难的。举个例子:如果是上海冰封,建筑做个冰层效果就好;如果是上海沉降,建筑可能被撕裂,起火,倒塌,落水,每种方式都是一套全新的设计。
“科幻片讲的是假定的世界,本土化越具体,越能引发基于共鸣的震撼。”邓韵说。
“改变日常跟周围环境的关系”,则表现为上海城区的全面军事化。最壮观的一幕是上海大炮从水中升起,把黄浦江从日常风景变为战争中心。
这里,本土化不是作为视觉背景,而是与剧情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科幻评论家李兆欣认为,这部影片“最大的价值是毁灭镜头很多,最大的可惜是毁灭的镜头还不够多。”
中国科幻电影要建立规则,要探究各种方式,《上海堡垒》告诉我们:要沿着这个方向往下走。
03 重新洗牌:科幻是个新东西
与其他类型电影不同,科幻片是一个特殊的戏剧情境,需要带观众进入一个新世界。其中,所有的元素,包括世界观、服化道、人物、情感和表演,都需要在相应的戏剧情境里,重新洗牌。
以情感为例,很多科幻片里的感情都和“使命“产生关联:
最远的,《星之声》里宇航员和恋人发短信,一条讯息要等8年。最近的,《流浪地球》里,从刘培强救地球就不能见儿子。
有别于其他类型,科幻片的“感情线”经常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特质:个人情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纠缠在一起,在超越认知的极端情境下,人物的喜悦、痛苦、抉择、困惑,往往是其他类型难以触及的。当科幻片里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重新设计,一个片子的好坏就和新、老演员没有必然关系。
建立一个类型,各种演员都要试试,流量明星也好,实力派也罢,都有可能踩坑,如果踩了坑,也是重要的坑。
《上海堡垒》原著本质上是一个科幻题材的爱情故事:外星人来袭的时代,懵懂少年爱了上帅气女长官。中国科幻不缺少优秀的文本,但影视化的尝试还在新生阶段。
“科幻电影的历史很长。美国科幻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积累到今天的程度,所以,中国科幻也需要非常多的勇敢尝试,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和特色。“姬少亭说,”作为科幻行业的从业者和科幻迷,我都非常渴望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大胆预测一下:在未来几年当中,中国科幻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会在银幕上遇到完全不同的类型,风格迥异的视觉。我们能从这些片子当中看到创作者的野心和能量。”
《上海堡垒》观后感五
说在前面:已经预料到上映后,粉丝们会冲进豆瓣,大量亲情分拉高水准。
这句话背后我的意思也很明确,并不看好这部剧。因为最近看多了各种消息,加剧了反感。
最近的宣发反应很有意思,在宣传上,这部剧和《流浪地球》以及《哪吒》频繁对比,但是看看这三部剧点映之后的反应?是个人都能看出差别来好伐。那种发自肺腑的安利,又憋着不能剧透的难受完全在这里看不到,全是拿钱办事的营销和粉丝群体的吹捧。
然后呢,态度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从以往那些电视剧“打仗衣服净,前线脸不脏”到本剧某演员“军人发型帅,帽子朝天带”已经看出制作方对这个电影的态度了。(nc粉随便杠,你们的表现暴露了你们的zhishang。感谢理智粉)
其次,原著改编之争是所有改编影视剧的争议核心。关于这原著,我看过。但是算了,实在黑不动,而且最近两年因为江南很多事情,我极其讨厌他,所以也不想讨论这个,反正也夹杂着个人情感。你们回头看看原著就知道很多原著党想说的话了。
哈哈哈哈哈再次,看看wb那些搞笑的逻辑。“对科幻人宽容一点”“娱乐圈只有我家相信科幻的未来”类似这种言论麻烦醒醒。没有谁需要宽容与可怜,好的东西自然会发光发亮哪怕被压制被禁止。但是不好的东西千万别拿道德绑架别拿情怀去说事。光环效应了解下?
本来想来打个3星。但是硬生生被现在的宣发和粉丝逼成2星。
最后,给自己留条后路,如果打脸(不是票房打脸,也不是粉丝打分,而是真实口碑)。那说明是我的审美和欣赏能力的不足。我首先会开心,然后道歉,然后无脑吹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