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观看《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精选5篇
CGTN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回顾梳理了一月以来在武汉发生的点点滴滴。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观看《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精选.欢迎阅读!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1
这是最黯淡无光的春节,新冠疫情恣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这是最热血高昂的春节,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无畏的家国无疆。
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有的只是在一个不经意间,侵入身体的病菌。1例,2例,10例……直至如今的接近10000例。在这疫情面前,我们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众志成城。不曾忘,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挺声而出;不曾忘,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而坚定的手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写满了无数医疗工作者铿锵有力的内心誓言;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子褪去华裳,剪断青丝,坚守战场。他们何尝不知疫情难料,但国难当下,血脉滚烫,他们的眼中只有危难的中国,啜泣的病患,因为他们知道,舍弃小我,是为了大国安然。
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研读人性的平凡与伟大。新年前夕口罩生产厂复工加班,流水线传递的是质朴的关怀;除夕夜火神山医院工地的特殊的“年夜饭”,是无数工人们在万家灯火里坚守着的战场;全国各地纷纷打响一级响应,紧跟党中央,拧成一股劲;全国各地的募捐浩浩荡荡,每一份物资都寄予着执着的信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疫情危急之时,有人愿意披上铠甲,匆匆奔赴战场,也有人一次为契,填补内心的阴暗:无良商家抬高口罩价格,将国难财视为高尚;不法分子借机造谣生事,人心惶惶是他们的目标;无能领导欺上瞒下,声称一切安好,百姓无患。此种蝇营狗苟之辈,无疑是人格的狰狞。
诚然,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野味市场,但进而观之,野味只是导火线,真正应该反思的是这场疫情背后的根本因素:斩不断的野味市场,不够完善的市场机制,欺上瞒下的官僚风气。从另一种角度看,纵使此次疫情不发生在今天的武汉,它仍然会在中国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野蛮生长。“猎人终将成为猎物”,人类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因此,当务之急是斩除违法作乱者的嚣张气焰,革除形式主义的官僚风气,扫清痼疾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再现国泰民安。
武汉是河流的分支,但绝不会被河流抛弃,暂时的封城只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我们坚信,环绕城市上空的终会是浪漫与热爱。愿四海疫情已终,疾患永散,明年春天,我们再赴武汉,赏尽十里樱花。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2
《武汉战疫纪》用33分钟时间,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在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里,疫情是如何从快速暴发到逐渐被遏制的全过程。中国政府对防控疫情采取的各项重大措施;记录了一线医护人员的伟大牺牲和奉献;同时还讲述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等普通武汉市民,在封城状态下坚守并携手抗击疫情的顽强精神。
CGTN记者自疫情暴发之初就进入武汉,持续为海外受众报道当地真实的、一手的情况。这次记者们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对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的梳理,用海外观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作为一部有故事、有深度的英文纪录片,《武汉战疫纪》用西方观众习惯的表达方式,讲述了前线医护人员和普通武汉市民众志成城、英勇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大量海外网友在观影后留言,对在武汉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敬意,并为中国、为武汉、为病患祈福加油。YouTube海外网友Star moon Night表示,“纪录片太棒了,我看哭了。这次,
英雄并没有穿着披风,而是戴着口罩。”美国网友SoLo 85表示,“一线医护人员们太不容易了,我感谢所有‘战疫’的人们。祈祷患者赶快好起来,每个人都快点回到亲人身边。”Facebook网友Haydar J Moussa评论:“向所有中国人民送上我们的祝福和爱,尤其是那些从一月起就和疫情作斗争的英雄们。”《武汉战疫纪》纪录片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到,武汉人民为了保护中国其他地区和全世界的人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做出的巨大牺牲。加拿大网友M9表示,“感谢武汉人民牺牲自己保护了我们,让我们有时间了解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病毒的准备。看这段视频时,我的泪水涌了出来。快点好起来,中国。”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3
影片真实回顾武汉“封城”1个多月来发生的真实故事。据悉,这也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部展现武汉“抗疫”历程的英文纪录片。
截至3月13日,《武汉战疫纪》视频观看量已经突破2000万,其中,海外观看量达600万。这部纪录片成了全球网友了解中国“抗疫”真实情况的一扇窗,而该片导演葛云飞是央视的优秀记者。中国国际电视台决定拍摄一部英文纪录片,真实记录武汉城里发生的故事。因为以前成功拍摄过多部专题片,葛云飞被任命为总导演。
疫情爆发初期,有些外国媒体“妖魔化”武汉的应对措施,而更多态度中立的外国民众,都想知道处于风暴中心的武汉人是怎么生活的。
葛云飞在武汉现场,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对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的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真实中“抗疫”中的武汉。
《武汉战疫纪》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在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里,疫情是如何从快速暴发到逐渐被遏制的全过程。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4
“这是历史上首次对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进行高级别的封锁,全世界都给予高度关注。我和外国媒体做连线时,他们都在问:武汉老百姓现在怎么样了,武汉大街上是什么情况?”该片总导演葛云飞表示,武汉疫情不仅让全国同胞揪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此中国国际电视台决定拍摄一部英文纪录片,真实记录武汉发生的故事。该片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对重要节点进行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
这部33分钟的纪录片,以时间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武汉疫情是如何从快速暴发到逐渐被遏制的全过程。这里有泪水,也有笑容;有痛苦,也有感激;有绝望,也有希望。有刚刚封城时期,被迫滞留武汉、不得已把停车场当成暂时栖身之处的外地务工人员;有在医院里焦虑绝望,排着长队候诊的病人;有武汉封城第二天开始,每天在工地上赶工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有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但自愿参与到物资运输当中的美容院老板;有每天上门排查上千户居民,敲门把手都敲肿了的社区工作人员;有忙着运送医疗物资顾不上跟摄制组说话的快递员……一位快递小哥虽然每天在疫区奔波忙碌,但充满了自豪感:“我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在挺身而出,还在为大家服务,觉得还是很自豪的。我妻子很支持我,但她也很担心,每天8点都要跟我视频,每次听到我儿子说‘爸爸真棒’,我觉得很欣慰。”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靠吸氧支撑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83岁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前往一线,敢医敢言,将“病毒人传人”的情况宣布于众;最早接触到新冠病毒患者的医务人员赵智刚医生和同组的医生护士全都被感染,但他在康复之后又立刻返回到工作一线;年轻的女护士为了保持体力和精神状态而增大饭量,她们内心也有害怕,每每想到孩子和父母,听到孩子在视频中的“妈妈,我想你啦”会哽咽落泪,但她们面对患者却时刻保持着笑容、充满正能量:“我们每天必须强迫自己保持‘嗨’的状态,要是压抑下去的话,就完蛋了!” 每天数个小时的值班过程中,医务人员不能吃喝,甚至不能去卫生间,不得不穿纸尿裤,出来之后必须靠吸氧才能支撑下去,脸上也全是水泡。
纪录片中也特别提到了不幸牺牲的李医生。摄制组在他病重时联系上他,那时他已经说不了完整句子。纪录片中,李医生用断断续续的文字回复摄制组微信页面,令人心痛泪目。在这场疫情中,中国有超过3000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些医务人员牺牲,留下悲痛欲绝的亲人。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时诚恳说道:“联合专家考察组通过不同的方式仔细观察后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对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大胆措施,已经为控制迅速扩展的致命疫情带来了转机。我想,我们要认识到很重要的一点,对于武汉人民,全世界都欠你们的情,随着疫情的结束,希望有机会可以感谢武汉人民,感谢他们的付出,因为这里的许多人都遭受过苦难,那个城市的人们已经并且正在经历一段非比寻常的时期。”
相机带出病房
要在消毒液里泡一天
为了拍摄,摄制组进入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但医院不允许将任何物品带入病房,包括摄像机。院长告诉摄制组,他自费买了一台手机放在病房里,但不会把它拿出来,“等到疫情结束了,我要把它裱起来,留作纪念!” 最终,摄制组被允许带入一个GoPro相机,但每次带出病房都要在消毒液里浸泡一整天。很多病房里珍贵的镜头也正是这样拍摄到的。纪录片最后,一位医生对着镜头缓缓说道:“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灾难、疾病、恐惧都跳了出来,但盒子里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之前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是问题。”
在葛云飞看来,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如实记录这个城市此刻的状态和情绪,“全世界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武汉为全中国、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或许10年后的人们再看这部纪录片,就知道当年从医护人员到普通百姓,是如何在封城状态下顽强坚守,携手抗击疫情。”目前,葛云飞和同事们依然每日穿行于江城巷陌,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日与夜。他说自己会坚守到疫情结束那一天,让全世界网友及时了解武汉的真实动态。
反响
英雄没穿披风
而是戴着口罩
《武汉战疫纪》制作完成后,率先于2月28日在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频道播出,同时通过平台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全网推送。与此同时,美国广播公司、英国Channel4电视台、法国TV5 MONDE电视台、意大利TGCOM24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日本朝日电视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都对《武汉战疫纪》进行了转播,越来越多的外国网友看到了真实的武汉。大量海外网友在观影后留言,对在武汉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敬意,并为中国、为武汉、为病患祈福加油。海外网友Star moon Night表示,“纪录片太棒了,我看哭了。这次,英雄并没有穿着披风,而是戴着口罩。”英国网友Bernadine Sarah W评论:“感谢这部纪录片,它为我们提供了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非常感谢武汉人民用他们的献身精神阻止了病毒进一步传播。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感谢武汉人民。”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5
作为2020年的高考生,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听闻新型冠状病毒的噩耗,我不觉恐慌。每天醒来看到手机最新的新闻总是感染人数又增加了多少、某地又增加了多少、疑似病例多少等令人惊骇的消息。21世纪以来SARS、MERS以及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你们一直在前线战斗,从未退缩。“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军事家孙子这样描述一支强大的军队。疾和病组成疾病。疾,在汉语中也有快的意思,用“疾如风”“侵掠如火”来形容一场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是毫不夸张的。而你们,不惧艰难竭蹶,不畏艰辛苦楚,在前线为国家争分夺秒,在医学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任何经历过非典的医护人员都十分清楚这次的病毒感染有多么严重,可是你们依然没有退缩。武汉的15名前线医护人员已经被感染,于1月28日上午十一时出院。协和医院西院胡医生表示,出院后,希望能尽快回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做好科学防护,相信党和国家,相信一起奋战的白衣战士,一定会守护好我们的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硬战!”你们感染治愈后立刻回归岗位的时候,是最美的;你们治愈一个一个的感染病人的时候,是世界的逆行者,是我们的照明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国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涌现出一批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先进典型。
放弃假期,首个请缨,奋战在抗击第一线的中心办公室主任罗黎,下班回家后,一直关注新冠疫情感染新闻,敏感地意识到了防疫事态的严峻,立刻向中心领导表示,取消春节期间外出计划,留守待命,随时听从中心的统一调度及安排。1月24日罗黎接到中心副主任佘毅的电话,辖区有一名密切接触者,需要立即转运到指定观察点。接到命令后罗黎立刻出发到中心,在中心守到凌晨收到任务取消的消息后,才返回家中。回到家中已是11点过,看着家人端上来的汤圆,没顾上吃晚饭的罗黎才想起今天是正月初一。“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一名共产党员庄严的承诺。”罗黎说。罗黎是家人的宝贝,更是祖国的坚守者。
中心医务科科长罗娟坚守岗位,大爱无疆,连续工作近10天。戴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穿隔离防护服,是罗娟在发热门诊每天开始接诊前的首要工作。“这套防护装备的防护性虽好,但透气性确实不佳,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发丝、眉毛上都沾满水汽。”罗娟说,“穿起这套防护装备,就不能像往常一样自由的转动头部,坐诊时间又基本在6小时以上,等离开诊室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会觉得如释重负。但是为了患者和保护自己,我们必须坚持住。”罗娟是医护人员,更是抗击病毒的逆行者,国家的坚守者。
众志成城,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现,大爱无疆,是你们的职业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你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是国家沦陷时最伟大的坚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