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看《国家监察》专题片观后感心得7篇2020最新精选(3)

庄宇分享

  《国家监察》专题片观后感【篇5】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如何日臻完善?怎样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如何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成果,推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于1月12日晚八点黄金档登陆央视综合频道。第一集《擘画蓝图》一经播出,便凭借权威的视角、生动的细节及精良的制作,赢得热烈反响。

  郭海担任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盲目追求业绩,主导下属公司与“德正系”公司合作开展贸易,因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集团损失高达43亿余元。

  早在2014年,山西省公安机关、国资委纪委、检察院等部门都对该案展开了调查。一晃近3年,调查始终停滞不前,坊间开始流传“郭海能量大、有后台,能平安着陆”等传言。

  郭海案面临的尴尬,颇具典型意义。监察体制改革前,涉及公职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多头办理、各管一段,没有充分实现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导致谁都管却谁都没管住、管到位。

  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后,从2017年3月21日对郭海采取留置措施,到7月15日法院判决郭海13年有期徒刑,仅3个多月时间,就办结了这起拖了3年的积案。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寥寥数语,字字千钧。

  时间回到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表示:“要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2017年,按照党中央部署,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率先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仅仅在省监委挂牌两个多月后,山西省纪委监委就查办了留置第一案——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海案,改革效能初显。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作出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的战略部署。2018年3月,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委全部组建挂牌,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配套一体推进。

  监察体制改革后,原来由公安机关管辖的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罪名,以及涉及村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罪名,一并调整为监委管辖,使这种“九龙治水”产生的监督空白、死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反腐败力量分散,郭海案调查3年也没个结果。监察体制改革后,将相关职能整合到监委,有效解决了原来多个机构间互不通气、协调不畅等问题,很快就查清了其违纪违法问题,充分证明改革后形成了更为高效的反腐合力。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各级监委成为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实现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有力推动了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而监察法在依法赋予监委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的同时,也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化,为监察机关履职赋予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法理支撑。

  反腐败力量集中,监察对象“扩容”,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不仅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深层次的是监督管理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监察对象从有盲区死角到全面覆盖,惩治腐败更加精准有效,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国家监察》专题片观后感【篇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于1月12日晚八点黄金档登陆央视综合频道。第一集《擘画蓝图》一经播出,便凭借权威的视角、生动的细节及精良的制作,赢得热烈反响。

  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专题片共5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生动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

  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茅台集团原董事长袁仁国等,在镜头前反省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

  已经播出的第一集《擘画蓝图》吸引了大批观众。值得注意的是,该集专题片披露了艾文礼主动投案自首的诸多细节。

  专题片介绍,艾文礼先后4次主动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交代有关问题。工作人员介绍说,他带来了三个箱子,其中有行李箱也有纸箱,还有编织袋,这些物品都是他过去收受的一些涉案款物和其他的礼品、礼金。他逐一地把这些物品都一件件交到我们手上,然后摆在桌上的时候,大概占据了桌子的有一半以上。

  按照程序规定,涉案款物必须逐一清点、登记、拍照,这个工作用了一整天时间,最后由艾文礼签字确认。

  《国家监察》专题片观后感【篇7】

  1月12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一集《擘画蓝图》在央视首播。从互联网到电视机前、从移动客户端到微信公众号,全国各地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再一次掀起收看收听这部2020年开年正风反腐大片的高潮。

  该集通过郭海、王晓光、艾文礼、秦光荣等落马高官的集体出镜、现身说法,“大尺度”的贪腐细节披露,思想滑坡的历程剖析,拉开了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序幕。

  专题片介绍,距离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揭牌不到10天,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被查,成了监察法颁布实施、国家监委组建并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后,首个接受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毫不夸张的说,打掉这只国家监委成立后的“首虎”,不仅是纪委监委履行双重职责、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打在全体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心上的一剂强心针。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看到了中央以“铁拳”兑现反腐的承诺,更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谋划、领导、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生动实践以及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力度与决心。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整合反腐败资源和力量,扩大监督覆盖面,可以有效解决“九龙治水”带来的监督空白和死角。作为山西省监委第一起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海案,这一起拖了3年之久的案件,仅3个月就水落石出,就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反腐败相关职责进行整合,把监督对象从党员干部拓展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有效解决以往监察范围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优化反腐败资源配置,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减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最有力的说明,其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的良好体现是不言而喻的。

  “那是我拿的一生当中最沉重的一支笔,不知道有多重,签上我的名字。一个是羞,一个是悔。”片中这段话,让我们听出了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第一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艾文礼的彻心的悔悟,其在自我救赎之路上走出的这关键一步,再一次映射出反腐败高压态势的震慑作用,也反映出监察体制改革以来,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层层设防、防微杜渐,坚持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的综合效应正在日益凸显。“2018年10月,艾文礼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鉴于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建议对其减轻处罚……”对艾文礼依法提出减轻处罚的建议,再次向社会表明我们党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良苦用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感受到这是组织给予的最大关心和真正爱护。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实现自我净化的制度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的热播开启,每一集情景再现都是一次启示、鞭策,每一个现身说法都是一次震慑、警醒。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当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观看该专题片时,都会去认真品味、深刻领悟片中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促使其从心底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行为自觉,将手中公权力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初心践行。

上一篇: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心得7篇精选

下一篇:看《国家监察》反腐专题片观后感7篇_看国家监察有感7篇

2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