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

庄宇分享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以“追梦”为主题,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以“重走红旗渠”为线索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空间在悄悄的弥漫着现代人的生活。美国大片、印度故事、韩国热剧无形中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当《战狼》、《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一系列国产电影推出后,国人忽然找到了大国尊严,自己的祖国也有能力繁衍出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

  近日在全国各地刮起了一阵新的热风,这就是电影《归来仍是少年》将于12月6日在全国院钱正式公映,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如何?期待各位界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有你有我拉上他(她)于本周五、六相约全国影院,一同来观看这部大片电影《归来仍是少年》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被称之为“人工天河”。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

  电影《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由河南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的电影。12月6日,电影《归来仍是少年》将要与全国观众见面。

  该影片守正创新,是首部反映红旗渠题材的历史年代故事片,运用镜头语言讲述红旗渠故事,传播红旗渠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红旗渠为叙事背景,以追梦为主题,以修渠时的爷爷带着孙子重走红旗渠为线索,通过双时空平行剪辑的新手法,把过去时空和现在时空艺术进行了完美结合。

  影片讲述了一位在海外长期居住的当年修渠人难忘乡愁、难忘奋斗岁月、重返“人工天河”的动人故事,观影效果节奏明快、手段新颖、对比强烈、风格独特。该影片故事起于一场遇险,止于一场抢险:60年前的一场塌方,真实再现了修渠时的艰辛;60年后的一场渠畔抢险,深情刻画了三位红旗渠建设者对这条渠的眷恋。故事起于一场追思,止于一场怀念,开篇一段新闻,让人们忆起已去世的老书记杨贵;结尾一抔黄土,又让人们追念那些长眠渠畔的修渠人。故事起于一个憧憬,止于一个希望:飞石击碎了“百雀羚”,却不能阻挡修渠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碗渠水洒在墓碑前,就是对红旗渠建设者的最好告慰。

  其实该电影的好多场面拍摄时林州市各界群众大力支持,拍摄现场周边的村民们自发义务充当群众演员,我们学校(林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几百名学生先后分批分次参与了拍摄,甚至有的教师也参与了,充分体现了红旗渠精神。请看看他(她)们的参演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参与《电影《归来仍是少年》的拍摄活动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红旗渠精神传播的重要里程碑,意义十分重大。希望通过国内外更多朋友观看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让大家可以了解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看有感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电影再现了当年修渠的难忘岁月,看的过程,我深深被当年修渠人不怕苦、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这部片子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非常好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电影院,带上家人,共同去体会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动和精神。”今天下午,刚刚观看完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的石板岩镇工作人员申海苗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天下午,石板岩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及支村两委相关人员150多人在奥斯卡影城观看了这部电影,全场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每一个人都深深地被电影情节所吸引。

  影片中,“隧洞塌方”“凌空除险”等当年修渠的大事件一一再现,太行山风景、红旗渠飘带等现代林州的新风貌、新发展也一一展现。大气磅礴的画面、真情细腻的人物表演、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这些都让观影人重新感受到了林州人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气神。红旗渠这条精神之渠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林州人继续奋斗,让林州的明天更加出彩。

  影片结束后,不少人都依旧沉浸在故事情节里,久久不愿离去,大家纷纷觉得这部电影堪比大片,非常不错。

  “在观看完《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内心颇受触动,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共鸣和切身的感受。红旗渠精神是革命先辈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红旗渠的儿女,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闪耀出彩。”石板岩镇政府工作人员李文丽表示。

  “这部电影是我期待了很久很久,当我走进电影院看的时候,心情真的是非常激动、非常高兴的。虽然我们的容颜会随着岁月而变老,但是内心仍然像少年一样,依然可以充满希望得过完这一生。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电影院,去感悟一下这部电影给大家带来的精彩。”申彩艳告诉记者,这部电影给了她很大惊喜,她希望大家要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有少年一样的激情,充满干事创业热情,这样人生才不会充满遗憾。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崔钰琦告诉记者:“《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这部电影无论是从画质,还是从故事情节上,都非常的出色。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红旗渠在新时代下物质文化的一种载体。这是一部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它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放弃,去战胜困难,我们要学会用红旗渠精神去武装自己,面对困难时,砥砺前行。”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看体会

  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发展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林州。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发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好红旗渠精神,就要做好四个“弘扬”。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二、弘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三、弘扬踏实工作作风。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看心得

  电影《归来仍是少年》看了以后,此起彼伏的波澜一直在心中荡漾。主人公石头的故事和与主人公石头发生的故事,渗透在红旗渠建设者念念不忘的忆念中,悲壮、豪迈、执着、无私,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浩大的红旗渠工程就在我们身边。虽然红旗渠的建设者们有的已经远去、有的正在远去,但萦回在建设者内心深处的烙印伴随着时光的足迹,没有减淡,没有放慢。我们是他们的后人,如何做好继承和发扬的文章,《归来仍是少年》的作者王献青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他巧妙塑造石头的形象,文学运用主人公石头的意识流向,真实的再现红旗渠建设者的悲壮历史,让观众在影像冲击的视觉中感受震撼想象、惊心动魄的红旗渠时代,把积极呈现的共鸣效应,升华到广阔的空间,从深度、高度、广度的层面深情的解读红旗渠精神的民族意义和时代唱响,是林州人民的战歌,更是红旗渠人的凯歌。

  铁姑娘叶儿,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女人禀赋的柔懦,融入红旗渠建设者的洪流。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她坚定不移的相信“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誓言,她为了誓言,为了水、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她,她在与太行红岩不屈的抗争中献出了如花的生命,以大爱的呐喊留下了一段山碑的碑记。

  她今天就站在红旗渠的渠岸上起舞,红旗渠流淌的欢歌、太行山高扬的字符,党旗下列队的新一代,都是她涅槃起舞的背景。她的舞姿太优美了,她动情的手舞着那一抹太行的红,启炮造山运动的历史,改写林县人民的命运,吹响走进新时代的号角。她跟石头表白爱情:她想用俢渠引水的大爱,来化解两个村因一桶水老死不能往来的结缔;她跟石头表白爱情:有人说我们林县人一生只洗三次脸,生下来一次、成家的时候一次、离世的时候再洗一次。

  缺水之困,困惑了对美追求的自由,失去了作为一个女人最起码的尊严,她不甘心。红旗渠是她重塑美丽的信心,是她重塑尊严的保证,她要真正的作一回女人,一个能让石头定心的女人。因此她没有接受石头的那盒胭脂,她走了,却在要走远的时候回眸一笑——我等你。等什么,等石头?等爱情?她等的是她的大美之爱,她等的也是我们林县人的大美之爱。等渠水修通后,我们有水了,我们天天洗脸,天天擦胭脂,美得让太行山俯首,美得让全世界都喜欢我们。

  林县人奋斗出来美是里里外外的美,是动感古今的美,美到林州的新时代,美出了一座爱情的城池。石头与叶儿的爱就镶嵌在富美的旗帜上,召唤着精神的力量,召唤着时代的进步,召唤着红旗渠精神武装的大国工匠铿锵进军中国梦的脚步。

  李红蕾副市长是带领林州人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形象代表,她们遵循杨贵老书记的嘱托,把红旗渠的精神当作林州人继往开来的永远的财富。她在暴雨之夜与志愿者一道搜救石头,以一种特别的形式与红旗渠的建设者们重走红旗渠,她语言之外所表白的意义极其深厚。还有那个拴柱,还有拴住姐姐的研究课题,我们都尽可在林州和世界的融合中展开无限的想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勇于担当。归来仍是少年,我们风华正茂。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看感想

  无论是林县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还是谷文昌等同志心系群众、廉洁为政、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楷模形象,以及不畏艰难,一线为民的扁担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深受感动,对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就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是被称为第八大奇迹。这是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不动摇的体现,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服务于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处在决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抓党建工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服务理念、展现服务热情、做出服务效果。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要发扬创新精神。林县历史以来就严重干旱缺水,正是当时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勇于创新,敢打敢拍,力排众议,做出了要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壮举,绵延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才得以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县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也在这伟大的人造奇迹中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靠我们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医梦。更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热情服务,为庆安实现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