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

杨杰2分享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篇一

  2010年6月的盛夏,我清早来到教室,发现同桌同学的书桌桌肚里被恶意洒满了酸奶。那酸奶粘稠地蔓延在她的作业、课本、桌椅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距离高考只剩6天。

  我并不特别意外,毕竟高三这一年,同桌陆陆续续被欺负很多次。开始是莫名丢了复习用的课本、大费周章写的作文作业,后来书本作业被撕得稀烂。可是在班里沉默寡言的同桌,一直在无时不刻地遭受着精神暴力。有人说她有味道,不讲卫生,而她每次都默默忍受了下来。直至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如果欺负你的事敢举报,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当年的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拿着这封信愤怒地找到了班主任,还仔细比较了字迹,打听了谁是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基本锁定了班里的那位“凶手”。

  可是这件事在班主任强调了几句后,还是不了了之了。首先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更主要是同桌沉默的隐忍。马上要高考了,她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想息事宁人。已经习惯忍受一切暴力的她,也只是红着眼把桌上的酸奶擦干,并因为污渍连累到了我而向我道歉。

  那是我人生第一遭,感受到了人性的扭曲和恶意。

  当电影里陈念被用排球砸头,被堵在家门口殴打,被推下楼梯,被身边的同学议论纷纷,那些同桌经历过的画面仿佛都跑到银幕上,我再一次闻到了高三那年酸奶的恶臭。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吗,在于他们不懂得分寸。那是杨警官口中,把同学活活打死,却表示不知道这样会死人的分寸。是带着小白鼠跑到同学家门口,却没想过可能逼对方跳楼自杀的分寸。还好,电影里还有一个叫小北的少年,最懂得分寸。

  他保护陈念的方式,就是默默跟着她,保持几百米或者一条马路的分寸,你回过头不远不近恰好能看到他,心里就多了一分安定。他保护的承诺也极有分寸感,拿出作业本和笔,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欠什么不明。

  《少年的你》写人物最好的一点,是没有人是完美的。陈念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当年没有帮跳楼的胡小蝶面对恶意,以至于产生“现在遭受的霸凌或许都是惩罚”的念头。选择隐忍不一定是懦弱,而是可怕的自我否定。加上母亲的债主天天追到家里来,她难免认为自己或许真的有罪。小北也是自卑的,母亲带着肉包回家,却把他暴打一顿,难免让他产生“因为自己阻碍了母亲得到幸福”的念头。于是他去混社会,打架斗殴变得不可一世,无非是掩饰内心那份卑怯。

  就这样,令人心疼的两个孩子相遇了,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影子,互相保护撑持。遇到杀人意外后,勇敢地铤而走险,结成坚不可破的同盟。任由大人们如何审讯、恐吓,甚至拿出陈念被欺凌的视频,两人目光都那么坚定,即使闪过细不可察的难过。是要受过多大委屈,吃过多少苦头,下过多大决心,才能如此不肯动摇,在黑黢黢的审讯室里,沐浴唯一那一束光。

  陈念从垃圾桶里跑出来,脸上那么脏,可是小北说你太干净了,你不懂。小北斗殴回来身上都是伤,陈念问他疼不疼,他咬着牙说不疼。这是两个多么孤独的灵魂,在破旧的棚屋里相互取暖,舔舐伤口,获取勇气,唯一那点希望就是考出去。

  中国青春题材想要拍得独特,首先要关注我们拥有一段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共同经历。《少年的你》在大银幕完整呈现了让人窒息的青春怪兽——高考。这是穷人相对公平的唯一上升通道,却也是无数孩子的噩梦。他们肩并肩脚挨脚地跑操,在巨大的红色横幅环绕中宣誓。高考试卷犹如圣旨一般从车里运输、解锁、开封。批改试卷的屏幕冷酷绝情,电影用凝练的镜头描画出这具让无数少年恐惧的怪兽模样。

  郑易警官这个角色也有很多维度,他同情陈念,又不能徇私。看透了两个少年的盟约,却深知倘若让小北一人扛罪,陈念也必将终生陷在负疚之中,这份沉重或许他承受过,才会生出一丝悲悯。看似是充满恶意地逼问,或许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种保护。

  最后不得不单独说说片中角色的演技,《七月与安生》就是彻底被周冬雨和马思纯飚戏的火花征服。《少年的你》里,周冬雨表现依然好,她的好仿佛是只在曾国祥镜头下才迸发出的。而易烊千玺则是非常意外了,在陈念身边守护时佯装大人的可爱,把陈念按在地上时眼梢嘴角的抽搐,审讯室不屑又阴冷地抬头一瞥,都让人惊喜。

  两部作品之后,陈可辛、许月珍监制,曾国祥执导,以及几位编剧的团队,几乎可以说是国产青春片的品质保障了。沿袭了《七月与安生》令人享受的组合剪辑、故事反转、时空闪回,加上完全是电影视听的叙事手法,可以说将作者性和商业性进行了平衡,非常了不起。

  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笔记本上,陈念欠小北一次,欠的不是钱,不是饭,或许是高考结束那天,他们本该同路牵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而不是一个走在前,一个走在后。一个在铁窗内,一个在铁窗外。一个守护保护你的承诺,一个负罪走向没有你的未来。

  刚才,我发信息给当年受过欺凌的同桌,告诉她最近有个电影叫《少年的你》上映了,推荐她去看看。她回我:好,不过估计这周没空看了,得下周。

  好的。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篇二

  走进电影院之前,本以为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会着墨于他们无关痛痒的少年时期。但当我坐在厅内才发现,这个故事,其实离我们很近,大概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会经历过的,每个人都曾有过逆境,也曾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迈了出来。

  在正好的年华里,陈念与小北经历了本不应承受的痛苦与折磨。男女主演技都在线,让人能很快的融入角色产生共情,小黄鸭一个女生能剃寸头真的很敬业了,还有这次也确实被千玺弟弟惊艳到了,小孩真的不错,看过十二时辰,这次又看了少年的你,两种角色跨度很大,并且也都驾驭的很好,希望弟弟以后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加油呀。

  说说感想吧,我曾经也有类似的经历,直到现在仍然不愿回忆的痛苦,陈念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她有小北,可是我没有……

  还好一切都过来了,我毕业了,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我有了爱我的人,我养了三只狗狗,我现在很好,我也能坦然地和那段不美好的回忆说再见。我一直在努力生活。

  无论身处于怎样的逆境中,却依旧心怀希望,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动,心怀希望,黎明终将到来。

  无论是陈念,还是小北,还是屏幕前的你我。

  惟愿一生顺遂。

  戏里戏外,皆是人生,是戏中的角色,好像也是戏外的我们,时而融合时而分离,世间变化万千,初心始终如一。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篇三

  不多说废话,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第一:“脸部”

  面部,是人类情绪最集中的地方,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1.周冬雨给胡小蝶披上校服,回头凝视正在拍照的学生,那个瞬间被一个手机屏幕定格,下一个镜头,“少年的你”四个字出现在屏幕上。

  2.四字被群殴,周冬雨被混混的手下抓住,让二人亲吻,面对面贴紧唇部,是二位主人公的初次相遇。

  3.周冬雨没有固定的住所,原因是她的母亲被骗去做传销,她售卖的劣质产品,恰恰是“面膜”。

  4.片中虽然不乏打架和欺凌的戏,但每一次受到的实质伤害都体现在面部,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让男女主人公二人更加贴近,结尾审讯室里的对视和玻璃里的面部倒影是全片的高光时刻(但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女生在笑)。

  第二,镜头(指前半段)

  1.胡小蝶跳楼,周冬雨下楼时,镜头猛地一推,从全景变成特写,再跟着周冬雨的脚步不断后拉,我的视线一下就被调动,不由得坐直身体。

  2.周冬雨给胡小蝶盖上衣服之后,俯拍回眸特写,接教学楼上学生纷纷拍摄视频的仰拍镜头,个体和群体的对抗和压抑瞬间被展现。关于“人”和“建筑”的空间呈现,在压缩空间的逃跑戏中也有运用。

  3.冷光座位上的红墨水特写⇒ 暖光(回忆)胡小蝶脸部特写环绕镜头,手机屏幕周冬雨面部特写⇒ 胡小蝶面部特写很有意思。

  4.女二号小团体的审讯戏,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之后审讯室内的打光是自下而上的光,审讯戏结束之后,有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结尾,审讯室内的冷光和自然太阳暖光的对比很出色,非常厉害的情绪营造。

  5.和警察老师的谈话戏,以周冬雨背对几个大人的镜头作为开场。周冬雨虽然在前景,但她的部分却是被虚化的,说明权力主体在后景的大人们身上,之后的几个正反打镜头里,周冬雨和“大人们”都没有交集,唯一形成双人镜头的是周冬雨和班主任同框,但即使是同框,班主任还是处于虚化状态,说明周冬雨对他并未产生信任关系。

  6.周冬雨和四字的关系递进:从相遇的面对面正反打,到接触的四字想侵入周冬雨画框但并未成功,再到前后行进的同框虚化,到受伤后同床的真正的two shot,虽然没有用台词明说,但二人的关系确实是清楚地展现了出来。《忠奸人》里德普和阿尔帕西诺的关系递进的人物镜头和本片有些相似,但那部更高级。

  第三,情绪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少年的你》,我可能会说“只有情绪,没有人物”。这并不是在否认周冬雨和四字的表演,而是导演的意图就是这样。第一部分我说过本片一直在强调“面部”,其实还有一个部分,那就是“脚部”,“面部”是集中展现情绪,“脚部”则更多的是为了调整情绪的节奏而出现。面部和脚部,一个是情绪的爆发点,一个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二者的交叉配合,像音乐一般美妙。

  优点说的差不多了(其实主要是我只能记得这么多,不像有资源的电影可以随时拉片),简单说说缺点。

  第一,前后两部分割裂太大,前半段是优质电影,后半段沦为三流悬疑片;第二,台词实在有够恶心,我在金羊群里说“如果这部电影改成无台词默片,我一定会给五星”,这种抄袭东野圭吾的矫揉造作的十八流女频网文台词让我一阵阵反胃;第三,铺设的主题太多太杂,结果哪一个都没有真正弄好,有些可惜。

  结语

  作为初中时代被欺凌过的肥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共鸣,也会突然出神,想起一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但还好已经过去了。这种电影的出现无疑是很好很好的,但今天看电影的时候,满场的欢笑和屏摄一下就把我拉进现实。是啊,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篇四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对不起大家,我必须要在这里挂一个人,因为他太可怕了,我都不认识他他上来骂我sb,关键还跑去我其他影评里骂我。所以他骂我我要在这光明正大骂他傻B

  顺便给他点建议。他要是能把翻我空间这个精力放在他的工作中,就不会隐藏在网络背后,活得那么悲哀了吧。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800字篇五

  终于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与这个电影擦肩而过了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三部最期待的华语影片最终只看到了《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和《一秒钟》一齐失踪;另一次是今年6月,满心期待上映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却在临近几天传出撤档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我买了全国最早的9点场的票,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又错过这部片子。因为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按照我写评论的惯例,在文末晒出电影票,证明确实是亲自走进影院观看,没有刻意吹,也没有故意黑,会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令人心惊。

  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我实在是太讨厌现在电影结尾处非要来上一段宣传片了,这可能都是为了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想对审片室里的那帮人说,谁惯出来你们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电影都变成公益广告?真恶心。

  《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现还是太热情了,比如那个大多数镜头中都被模糊处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词都对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会是一个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对学生有哪怕多一丝的关心,事情也不会变成最终这个样子。

  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

  到最后,陈念和小北还是用自己坚持的方式改变了现状,也同时改变了彼此的生命。曾国祥在尾声部分做了很多诗意化的处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结局的惨烈。与国内同类型的一些讲述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无疑更绝望,也更现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那个婊里婊气的魏莱?可她同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怪在孩子成长中近乎于缺席的陈念母亲?可她在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内心压力的积累只能化作怨气、嘲讽与愤怒,施加给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小北的可贵。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有还一股倔强和狠劲。也许是从小太缺少爱,所以当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永远记在心上。陈念问她:疼吗?她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个值得小北去牺牲的人。

  易烊千玺表现的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启用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给影片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影片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粉丝电影大多数都会崩盘,除非爱豆的表现获得大众认可。

  但至少在这一部中,易烊千玺的表现还是蛮令人惊喜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幕,不是一些声嘶力竭的场景,而是小北睡在沙发上,陈念问她:“硬不硬”?这句台词其实并没有开车,小北一开始是理解错了。这时候易烊千玺有点笑场,但还是忍住不笑,这微妙的表情让我觉得他很可爱,也很有灵气。他在诠释小北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瞬间,使得小北这个人物更加地鲜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是平稳发挥。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戏份不少,其实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同样应和了影片成长的主题。他代表着刚刚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群体,虽然身为一名执法者,但还是会有少年人的意气,在二者之间纠缠,行事逻辑可能会有点奇怪,但确实比较真实,我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执法者存在。

  其实《少年的你》在原著阶段就有很大的争议,作者玖月晞据说是融梗,主人公陈念和北野不论是性格身世还是经历,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着皮不似骨似的关联。后来北野献身替罪的时候又会让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数学家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过作为一篇电影评论,我暂且不去理会原著的融梗行为,这一点之后会得到大众更公允的评价。单纯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编的还比较成功,虽然还是有点散,当中很多场景会令人觉得有冗赘的感觉,但一些核心场景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烈的。

  曾国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现一段独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现少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希望为拒绝校园欺凌现象发声,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现高三学生从备考到高考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面,比例很难协调,最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能就当中一条线和两条线讲的更紧凑,应该会更好。当然作为曾国祥的第二部独立导演作品(其实《妖铃铃》也是他导演的,吴君如只是来充数),而且是第一次脱离陈可辛的调教来完成拍摄,有现在这样一个完成度已经不错,值得鼓励。

  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警官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相关文章:

1.《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2.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3.2019电影《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精选5篇

4.《少年的你》观后感600字精选6篇

5.《少年的你》影评精选

    17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