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攀登者》建国70周年贺礼电影观后感_珠峰国家登山队心得体会

家锐2分享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但是这次要面临的现实更加残酷,是生与死的挑战……希望以下的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一

  攀登者的那段历史:

  1、中国和尼泊尔关于珠峰的领土争端;

  2、遭遇西藏叛乱及平乱;

  3、中苏计划联合登峰及苏联中途退出;

  4、印度登峰及最后的退出;

  5、中国214人的登山队,从计划、准备、登峰,直到最后王富洲3人带着纸条、国旗和主席半身像登顶。

  6、登峰成功后次年中国和尼泊尔签约,珠峰北侧主权归属中国。

  《攀登者》观后感二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 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 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 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19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 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攀登者》观后感三

  吴京大概是近几年国内风头最盛的演员之一,他最新的电影《攀登者》定档在9月30日,国庆的前一天,从这个日期不难看出,这又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作品。

  可能会有人有种“审美疲劳”的想法,甚至也会有些人对此产生厌烦:“就不能换个花样吗?”。到底吴京还值不值得期待,我想很多人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但对于很多创作者或者演员来说,他们内心是有一种既定的情怀的,即使对于吴京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你去看一看吴京这二十多年都拍了哪些戏,做了哪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吴京在“拼”这件事上,竟然如此的痴迷。

  所有去处,皆有来路。

  因为一个人的现在是他过去的总和,你若是清楚的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便不难理解他的现在。

  记得年初《流浪地球》获得不俗票房的时候,我在豆瓣上看到更多的是嗤之以鼻,虽然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在最终将豆瓣评分拉得太低,但还是能看出几分对于国产大片的挑剔,甚至对于国产电影向前进步的不屑和猜疑。

  即使吴京在其中戏份并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还是一大票人冲着这个名字去恶意打了一星。OK,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会在电影没上映前,就因为一个演员去评断一部电影,我觉得并不是明智的。

  其实我个人对主旋律片并没有太大的热衷,之所以会期待这次的《攀登者》,是因为整个演员和制作班底是值得期待的,除开吴京,还有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等,以及成龙友情出演,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华语电影的质量保证;而导演李仁港,更是擅长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剧情更具有合理性和信服度。

  《攀登者》不像《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那样去致敬那些早已名垂青史的人物和事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我期待的是在如今大时代下那些普通人挑战极限的这个选取视角,到底会有如何的不同。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如何为我们赢下半座珠穆朗玛峰。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彼时新生的中国,一举一动都关乎民族尊严,这样一来,中国人登顶珠峰便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从1955年开始,中国的珠峰登山队从筹备到登顶一共用时5年,期间经历了重重波折、天灾人祸,终于在体力,补给,氧气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于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北坡登顶的登山队。

  当王富洲把记录登顶时间的纸条连同队员们的信仰一起,放在峰顶的碎石下的那一刻,中国也正式拥有了边界谈判的底气。

  1961年10月5日,中国正式和尼泊尔签署边界条约:珠穆朗玛峰北坡主权归中国所有 。

  15年后,中国登山队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而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我想知道这些真实是要如何通过《攀登者》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它记录着那些先行者的牺牲。

  依靠自己的镜头去记录自己国家真实发生或期许美好的未来,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如果真能将这些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震撼让我们身临其境,我觉得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我们想在电影里看见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行星发动机——而不是戴眼镜的黄皮肤nerd,拖着辫子的傅满洲,和穿着旗袍的眯眯眼女人——但这一切,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才可以。

  这种精神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就是最大的话语权。

  我想,《攀登者》值得被期待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

  《攀登者》观后感四

  最近微博上已经曝光了关于电影《攀登者》的强大阵容!

  主演是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成龙,井柏然。

  吴京和章子怡同台??恕小青蛙直言,这种画风是有点清奇的。

  一个国产主旋律电影的票房台柱,一个是好莱坞电影影后级别的明星。

  一个是武打功夫硬汉,一个是美貌的章娘娘。

  这两个会组成CP吗?还是有一点期待的。

  好奇章娘娘这一次又回在其中饰演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魅惑的,还是唯美的,还是深不可测的,还是吴京的助力好伙伴?

  据采访了解,章子怡在这部《攀登者》电影中饰演的是一个气象学家,

  在雪山上拍戏对于她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关于这部电影,场外的黄建新导演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没想到这部电影还能召唤出来黄导,真的是好久好久都没看到黄导了。

  上一次看到黄建新导演的电影还是非常先进的科幻片《错位》,

  1986年的电影,影片中提到了关于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想。

  比后来的很多好莱坞大片,书籍都要早上许多年,这部电影至今在豆瓣上的评分还有8.1分。

  同台的还有张译,2018年因出演《红海行动》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主提名奖。

  演技派实力派的代表。

  这一次,对于胡歌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资源了。

  算是出道以来最好的吗?

  好像印象之中胡歌电影类的作品不是特别多,

  影视作品也只有《天外飞仙》,《仙剑奇侠传》和《琅琊榜》这种收视率和口碑都很高的电视剧。

  成龙大哥在这部电影中应该戏份算不上很多,

  最近两年春节档成龙大哥的电影票房和口碑都可以说是双扑街的,

  也是有点心酸。

  同台的井柏然算是运气十分好了,年纪轻轻就能跟这么多大腕同台演出。

  这部攀登者又是一部主旋律的,关于运动,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献礼片。

  一部关于运动精神,关于攀登顶峰精神的电影一定要跟宣传各方面社会因素扯上关系。

  担心到时候宣发做得过头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是献礼片,这部电影推测可能会在十月份的国庆档上映。

  这一次吴京还能担当得起票房神话的延续者吗?

  这部由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成龙,井柏然主演的电影你会去看吗?

  你猜测这部电影票房能破10个亿吗?

  《攀登者》观后感五

  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1958年,某藏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

  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

  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

  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

  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

  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三位登峰英雄中只有贡布一人尚在,屈银华和王富洲分别于2016年和15年去世,由于年迈,贡布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大家也就没有告诉他战友离世的消息,在此,我们祝愿老爷子长寿安康。


攀登者相关文章:

1.2019《攀登者》首映观后感心得影评5篇精选

2.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

3.关于《攀登者》观后感作文

4.关于攀登的名言

5.攀登者电影观后感精选精选大全

    14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