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6篇

燕玲分享

马上就要迎来“冬奥会”,相信大家十分期待,我们将会看到许多冰雪运动,进一步了解到更多的冰雪科技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6篇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一)

在_训练基地,当一名北欧两项运动员身着微型可穿戴设备完成一次跳台上的“飞跃”,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姿态等数据便出现在训练现场的电脑屏幕上。这一科学训练辅助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将运动员的训练表现以可视化、数据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为科学精准地安排下一步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技力量的介入,改变了冰雪运动的训练方式。在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风洞训练让竞速项目运动员不断寻找阻力最小、最节省时间的训练姿态;在吉林北山,由原有的人防工程改造成的“雪洞”已投入使用,成为越野滑雪队反季节滑雪训练场,延长了上雪时间。在紧张的冬奥会备战中,科技手段几乎覆盖了专项训练、强化体能、训练监测、医疗康复等每一个环节。从平昌冬奥会周期有不少冬奥会小项尚未开展,到如今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建队、训练,创新应用协助运动员实现“以科技换时间”的高效训练,中国冰雪运动正在画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曲线。

不只在运动训练领域,科技创新在冬奥会竞赛场馆建设过程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借助科技的翅膀,国内首条雪车雪橇赛道在项目选址、赛道特征、模块构造等方面完成了国内首次尝试;解决各环节技术难题,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多个竞赛场馆从无到有;“水立方”作为世界首个实现泳池转换的冰壶场地,可以实现分区域的温度、湿度控制和冰面的机器设备控制,同时完成多场景的快速切换。从设计论证到建设运营,科技创新为进入冲刺阶段的冬奥会筹办增添助力。

可以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遍及全球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项项新技术,助力场馆、设备等硬件水准提升,让奥运比赛更安全、更精确、更好传播;推动训练方法、制度等软件方面不断更新,助力运动员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尤其对于冰雪项目来说,运动范围大、速度快、装备复杂、多室外比赛等特点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为此,中国着力打造“科技冬奥”,在学习冰雪强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在科学办赛、智慧观赛、安全保障、绿色智慧综合示范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

赛场上的科技力量,还有望产生“溢出效应”,为冰雪产业、白色经济注入动力。筹办过程中,科技创新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成果,将成为冬奥会留给举办地的宝贵财富,继续与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赛场使用的智能冰雪装备走向普通消费者,还是智能场馆建设经验,都能帮助各地冰雪运动场所优化管理与功能,在冬奥会中积累的技术成果将持续提高我国冰雪产业的整体效能,实现冰雪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相约北京”系列冬奥测试活动已圆满结束,赛场设施、场馆运行、赛事组织等方面屡获好评。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相信,一场闪耀科技创新魅力的盛会,必将赢得全球观众的瞩目。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二)

“鸟巢”“水立方”等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标志性体育场馆陆续“超级变身”,满足冬奥会赛事的需求,重新焕发光彩。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所在的首钢园区短短两年内实现“完美转身”:炼铁原料区变成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改造成国家冬季运动队场地;金安桥片区则化身为“科幻之城”。

在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对雪道设计、山地建筑优化选址,大量减少了树木移伐和土方开挖回填量,这不但减弱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简约”“绿色”的办奥理念巧妙地落地开花,成为现实。

在全球新冠疫情仍有反弹的严峻形势下,“安全办奥”成为筹备工作的艰巨挑战。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还协同国家卫健委等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共同推进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

防疫措施“一馆一策、一场一策”精细化落地、AI机器人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场馆消杀、多语种机器人代替嘉宾颁奖、创可贴体温计实时检测体温变化……无数细节既体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周密细致,也体现了人性关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正式发布,这本“参会说明书”详尽、细致,将为所有参赛运动员和冬奥会相关人员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浓郁的“中国元素”在北京冬奥上将熠熠生辉。冬奥会火种灯设计借鉴吸收了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火种台的创意灵感源自传统青铜尊;冬奥奖牌采用中国古代同心圆形象,蕴含了“天地和·人心同”的深刻内涵。

北京冬奥组委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启动“冬奥大脑”,实时统筹场馆联络、餐饮服务、医疗防疫、交通运行、天气情况等几乎所有信息,为参赛各方提供强大保障。媒体工作人员还可以依托VR、AR、5G云转播技术,给全球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北京冬奥会注定是一场非常精彩的盛会。

“一起向未来”,冬奥会的口号凝结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的希冀。北京准备好了,中国也准备好了!在冬奥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期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参与筹备的工作人员、参与报道的各国记者,都能共同携手,心怀暖意,驱散严寒,向着美好未来前进。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三)

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点燃冰雪运动火炬的意义绝不限于冬奥会本身。从国家层面上看,这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从区域层面上看,这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开放奥运,是中国按照国际惯例,整合各种资源的一次探索。冬奥会坚持开放奥运,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邀请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与筹办工作。

开放奥运,不仅意味着向世界开放自己,更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盛事。开放奥运,更需要创新,在世界更广阔的平台上汲取营养,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开放奥运,在思维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成功的理念、最有效的运作方式,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精心做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科技应用、文化活动等各项筹办工作,限度防范和化解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风险。开放奥运,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统筹、主动对接,有序高效抓好重点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节约用好宝贵资金,确保工程优质安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水平。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四)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02月04日至2022年0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北京张家口奥运会设7个大项,102个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北京成为奥运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同时中国也将成为一个举办过五次各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

2008年中国北京申办到了奥运会,对于我以及所有国人来说都是既激动又骄傲的。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

眼下,北京已经申办成功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我想这又是一次展现中国的辉煌和进步的时刻。中国人绝不能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一次千万人心中“中国梦”的实现。

在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的激动与兴奋。当我看到一幕幕精彩的画面,看到活字印刷,看到一卷卷画轴,看到漂亮的烟花脚印,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尤其是看到点燃奥运火炬的那一幕,我禁不住想哭。

国运兴衰,匹夫有责,勿忘国耻,勤奋拼搏,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建设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祖国拉开新的篇章,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梦。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五)

北京冬奥会已进入倒计时关键期。虽然国际奥委会对我们前期的场馆配套、服务演练、测试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但细节无止境,住宿、餐饮、交通、医疗、安保、志愿者等赛会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宣传与文化推广工作,场馆运行及配套设施建设、赛事筹备、疫情防控等各流程、各环节、各要素仍需要“严深细实”的精益求精。

细节虽无高度,无数细节却能决定大事的高度。全力实现“参赛出彩”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基础。

近期,系列测试赛、测试周、测试活动相继在各冬奥场馆展开,我国运动员围绕“全项目参赛”要求,抓住最后窗口期,冲刺冬奥。让优势项目更优,潜优势项目实现突破,落后项目补齐短板,全力实现“参赛出彩”是我国冰雪健儿的目标。最后50天,正是抠细节之期,运动员要努力把竞技水平、心理状态调到,在冬奥赛场,展现中国健儿风采,为祖国争光、为人生添彩。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由无数个细节组成,再过50天,北京将迎来“双奥之城”的崭新历史时刻,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盛会。中国准备好了!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六)

一直以来,在重大赛事中,尤其对于奥运会这样规模庞大的体育盛事来说,志愿者的服务和奉献都至关重要。而对于广大志愿者来说,冬奥会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更是收获成长的舞台。

事实上,自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志愿者队伍建设就备受重视。作为双奥之城,北京的大赛志愿服务经验丰富,志愿服务队伍中不少人还是“双奥人”。据统计,自2019年12月5日冬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通道开启以来,有超过100万人申请报名。其中,广大青年是志愿者的主力军。目前,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贡献着光和热。

服务永无止境,态度决定一切。在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一系列测试赛上,部分志愿者得到了历练,积累了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不少参与测试赛的运动员、媒体记者和观众对志愿者队伍给予了极高评价。他们充满活力、细心热情,对于各种困难和问题来者不拒,处理起来有条有理,让人们对他们在北京冬奥会的精彩表现充满信心。

12月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志愿者誓师大会在北京举行,约5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城市志愿者代表向全体城市志愿者发出倡议:要以的状态、的形象,全力以赴做好冬奥会城市志愿服务。同一天,张家口赛区志愿者出征仪式在线举行,来自河北省29所高校的3000余名冬奥志愿者在线互动,立志用青春书写志愿冬奥的满分答卷。

热情好客的志愿者是冬奥会的名片。他们必将用专业敬业的态度、热情洋溢的服务,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增光添彩,展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风采,在全社会营造热烈的冬奥氛围。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个人心得6篇相关文章:

2022《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观后感及体会

讲好冬奥故事共赴冰雪之约心得感想10篇

冬奥会特别节目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2022激情冰雪相约冬奥晚会观后感个人心得

2022冬奥会观后感个人感悟10篇

《筑梦冬奥》观后感个人感想精选6篇

最新纪录片筑梦冬奥个人观后感心得5篇

相约冬奥从心出发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2年激情冰雪相约冬奥观后感心得(最新5篇)

激情冰雪相约冬奥晚会观后感2022心得体会(七篇)

    127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