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创新元素观后感五篇

斯祺分享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 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 ,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 第七集《民生纵横》,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的两个片段,我对我国现在的资源现状和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感触颇深。

  还记得儿时那清澈的河流、湛蓝的天空,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了。环境的恶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就只剩下金钱的时候,生活还有何意义。

  水污染、沙漠化、水位下降、湖波面积缩小、大气污染、酸雨……人类的生存之地正在慢慢消失……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深深地印在脑海:“地大物博”。的确,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不管是资源总量还是资源种类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存在地区性分布不均、资源品味较低等问题。

  如此有限的资源,目前却面临严重的开发过度,导致我国资源总量迅速降,导致资源出现枯竭、短缺现象。

  就我看来,我国的公民还是多数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足,人们只关心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对国家大事,只要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一般都不太关心。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国家多一点关心。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国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国情整体处于落后的状态,随着我国的发展,许多社会矛盾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问题有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存在,有的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国情备忘录》

  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将各种社会问题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主要对民生问题深有感触:

  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 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 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 给毁了……

  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现在“我们中国还远远不是功夫熊猫,当今的我们也并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的确,《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但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迷,都在谈论中国奇迹,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迷,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我很有幸参加了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国情备忘录》的制作。《国情备忘录》一书,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还不到1%,2008年已超过6%。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个资源“穷”国,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7万人。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20多年前,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对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读罢《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相关文章:

1.作文观《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有感五篇

2.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3.国情备忘录影片观后感 观国情备忘录电影有感

    45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