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关于战友聚会的随笔:往事如烟风吹散

家志分享

  学习啦:几十年的峥嵘岁月,如同流水一般渐渐消散,岁月就是这么的无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往事如烟风吹散》。

  当兵50周年战友大聚会的会场,设在一家酒店的大餐厅里。有主席台,但台上不摆坐次。所有参会人员,包括应邀出席的首长、来宾,均围坐在数十张餐桌旁。

  人们都说“人以群分”,此言不虚。这一天的“群”,大体上是以老家的地域和当兵时的最基层单位为轴心划分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且,大家很快就能融入这个临时集体,甚至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毕竟,他们之间有着几十年不变的乡音乡愁和深厚的情感积淀。

  这种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安排,也体现了组织者的独到见解和独运匠心。安排如此规模的活动,筹备组的战友们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他们功不可没。由于文章体裁和篇幅的局限,我不可能将他们的名字一一排列出来,在此只有表示歉意了。

  曾经和庐江老兵同在一个部队服役的安徽省无为县和霍丘县的老战友,派出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和我们同期入伍、曾在同一个团学习训练跑高原的原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正军职)孙明树将军,原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技术4级,肝胆专家)孙建,1969年入伍的原成都军区联勤部第38分部副部长(副师职,大校军衔)康长顺,原川藏兵站部兵站处处长(正团职,上校军衔)时红武,分别从上海、成都专程前往庐江出席了会议。作为庐江籍老兵,我们对首长和战友们的深情厚谊表示诚挚的感谢。

  会议的议程是事先定好了的。全体起立,奏唱国歌;向50年来因公牺牲和因病逝世的战友默哀;家乡战友代表致欢迎词;各地战友代表和首长讲话。大会结束后,安排了聚餐和文艺演出。整个活动非常紧凑,有条不紊。

  欢迎词、战友代表发言和首长讲话,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全景式地展示了庐江老战士50年的风雨历程,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半个世纪前的青葱岁月……

  1968年3月,有八百壮士,告别故土,当兵去了祖国的大西南某汽车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被称为西部奇路的千里川藏线上学步、放单、驰骋,逐步成长为这支部队的生力军。

  其中有二百多人没能学习汽车驾驶技术,他们被分到了修理连,从事车、钳、锻、电、焊等不同工种的工作,为运输连队提供技术保障。

  当然,即使在运输连队,也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开车的。还有炊事员、卫生员、通信员等八大员,这些工作也得有人去做。只是,那时候,刚刚入伍的新兵基本上是不会往那方面想的,大家的基本想法是,既然来到了汽车部队,那最好的选择就是能学会开汽车。这样不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以后退伍回乡找工作,回旋余地都会大得多。

  尽管如此,但是一旦组织上决定了,每个战士都不会说二话。因为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懂得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更何况,首长不会给我们讨价还价的机会——命令是在队列前面宣布的,谁有胆量跳出来说个“不”字试试?有道是,时也运也命也。真的到了此地此时此刻,一切都认了吧!

  就是这种“拉郎配”式的分工,强制性地、毫无自由可言地决定了我们初始的职业发展。而且,对相当多的人来说,这一次“分配”,也决定了大家终身的职业生涯。

  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时的政治术语叫“活思想”,由林彪首创)肯定是有的,但形势比人强。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于全局利益。什么叫“有理走遍天下”?我倒觉得,当其时也,岂有此理!

  解放军是个大学校,军营是个大熔炉。正值青春年华、热情似火的战士们,每天都过着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的生活。早起出操,晚上点名。白天训练出车修车,夜里轮流站岗放哨。加上政治教育、文化学习、唱歌比赛、紧急集合,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但大家过得开心充实,一天到晚朝气蓬勃,有使不完的劲。这和“小资”的慵懒、散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既然当了兵,那就得随时准备打仗,战备的弦一刻也不能松。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上而下,每年都要制定训练大纲和具体实施方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强化军事、技术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部队严格的管理和训练,既锻造了我们的体魄,也磨砺了我们的意志。

  除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外,几十年前,在千里川藏线上执行战备运输任务,这本身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当时转战川藏线,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不是实战,近似实战。那里海拔很高,空气稀薄,道路崎岖,环境恶劣。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些形容川藏线艰险的歌谣:“二郎山,高万丈,公路修在峭壁上”,“康定出门就爬坡,一档要用一百多”,“雀儿山,无人烟,鸟儿飞不过,伸手摸到天”,“鳄鱼头,鲨鱼尾,阎王鼻子,老虎嘴”……真的是玄关暗藏,陷阱遍布。车辆行驶中,如果稍不留神,你就会面临生死考验。

  雨季来临,大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时候,车辆正在行驶,冷不丁的,山上一块巨石就滚下来,挡住了去路。没办法,这时就只能当“山大王”了。更有甚者,这块石头偏偏不左不右就将驾驶室砸了个正着,我们的好战友就这样牺牲了。

  在如此险恶条件下执行任务,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说白了就是,咱早晨好好的出车了,谁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平安到达兵站呢?即使你技术不错,但谁又能算出天灾会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那些年,同时在川藏线上执行战备运输任务的有好几个汽车团,每个团队每年大体上都会有10多个人在执行任务途中光荣牺牲。这种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在全军来说都是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川藏公路的奇异险峻。

  举行当兵50周年战友大聚会,我们不能不怀念那些在执行战备任务时不幸牺牲,和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数十名战友。

  有一位名叫李胜荣的战士,和我们既是同乡,又一起入伍。他只当了三个月的兵,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时他才刚滿18岁。

  苍天垂泪,大地悲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热血男儿,昂首挺立。越是艰险,越要前行。这几句四言诗,是我对每次有战友牺牲后,其他战友心理反应和实际行动的一种概括。

  百折不挠,万难不屈,才成就了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立足本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庐江老战友们的英雄群像!

  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这就是战友情,同志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会日久弥新、笃定深邃。没有经历过苦难锤炼的人,很难理解战友二字的厚重和凝练。

  愿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老战友各自珍重,十年后再次聚首!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7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