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描写黄河的经典散文:黄河万里写入怀

莉莎分享

  学习啦: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黄河万里写入怀》这篇文章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这首诗,我背诵了几十年。

  黄河,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的“母亲河”! 她孕育于早更新世纪,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九曲十八弯地迂回东进,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最后流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至今已有一百多万年。

  黄河!源远流长的河------

  王之涣写黄河入海流这首诗,是登临山西蒲州古城的鹳鹊楼时写的。我没去过,没有实地观赏过他诗中的景观。但我登临过与鹳鹊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武昌黄鹤楼,虽不是王之涣诗中写的落日时分,但登临极顶举目远眺,看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逶迤而去的长江,在视野尽头冉冉而没,也就想起王之涣写黄河这首诗,想象着“黄河入海流”是怎样的一种壮观?

  一个邀请,让我夙愿如偿。

  去年的11月3日,受“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组委会邀请,我参加了“2017年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高峰论坛”,以及“黄河故道之约——作家眼中的河口区”大型文学采风活动。

  我便黄河九曲十八弯,在当天晚上赶到了河口宾馆。

  第二天上午,在河口区政务中心开过由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许晨、山东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李登建分别主持的颁奖会和高峰论坛,听了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陈亚军的专题讲座,接下来就是采风活动。

  我们浩荡一行先后到了百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曙光汇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渤海口海参基地、新户村果园居精品民宿、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黄河王酒业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采风。我们每到一处都要走几十公里车程,一路广袤千里,地远天宽------

  陪同我们一行的东营电视台记者、微名“冰之心”告诉我,黄河每年生产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有利于种植的冲积平原,而绝大部分泥沙输至河口,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年均造陆3万亩,是“沧海桑田”的真实体现。

  “冰之心”说:“我们河口不仅是一块新生湿地,也是中国沿海土地、石油、天然气、盐卤、地热、浅海资源最为富集的‘金三角’!”

  听“冰之心”说了一长串的数字后,我笑着说:“那你们河口区,可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区土面积最为广阔的区了?”

  “冰之心”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行程的转来走去中,我们看到了别具一格的河口风光,简单纯粹的黄河之美------

  河口西部有一处蜿蜒千里、起伏连绵的滩涂湿地。这里生长着成片的翅碱蓬,当地人称“黄须菜”。黄须菜一簇簇地生长,高20厘米左右,远远望去像是长满红苔藓的沙滩,又像是一张张铺于海岸的红地毯,火海朝霞地灿烂------站在我身旁的另一位东营电视台女记者对我说,现在正是黄须菜开花之时,所以一片红,到了每年的初春,黄须菜则给河口这片新淤地盖上一层新绿,似是江南一望无际的禾苗地。这位女记者还说了有关黄须菜的传说。她说薛仁贵征东曾路过此地,当时追兵逼迫军粮尽绝,兵士们饥寒交迫形势十分危急,幸好有黄须菜充饥,大军才转危为安。后来征东胜利,薛仁贵设宴庆功时记起黄须菜的功绩,令人采来摆上宴席,并将其冠名为"皇帝菜"。我听了恍然大悟,笑着对她说:“黄须菜,不就是皇帝菜的谐音么?”

  孤岛镇的槐林公园据说有20万亩之大,我们采风一行到了后只能坐电瓶车,像国家元首检阅仪仗队一样,在茫茫林海中穿行。行进中轻风阵阵送爽,绿树婆娑起舞,令人心驰神往,只可惜我们错过了五月的槐花之约,未能徜徉槐花盛开的汪洋花海。

  孤东海堤全长80多公里,横卧大海滩头镇海锁浪,称之为“海上长城”。我们在堤上走,只见堤外是宽阔的大海,海鸥飞翔,渔帆点点;堤内是一座座单井和井组平台组成的油田,笨驴式的石油探采机一上一下的工作着,景致宛如海市蜃楼。

  我们走进了黄河口天然柽柳林。“冰之心”告诉我,把“柽”拆开,柽就是“乃木中之圣”,是一种抗盐碱、耐旱涝、抵贫瘠,改良土壤,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柽柳坚硬的枝干可提供单丁、炼制栲胶、编织花篮、制作盆景,它一年三次开花,故又名“三春柳”。 柽柳花酿制的蜜色似琥珀似凝脂,甘甜爽口,是营养健身的上佳补品。这时是金色时节,我们看到的柽柳有的三丛五株长在路边田头,有的攀枝连理成片生长,柽柳花密密匝匝的平铺开去,似漫天飞雪,柽柳林内深处鸥飞雁鸣,獾鹤起舞------不时为我拍照的“冰之心”告诉我,天将下雨时柽柳枝叶特别挺拔滋润,花朵分外艳丽醉人,因此又有"雨师"之称。

  我们采风一行终于九曲十八弯来到了的黄河口。不过,举目环顾全是茫茫无边的芦苇荡-----我问“冰之心”说:“这就是黄河的入海口呀?”

  “冰之心”说:“这里是黄河故道,黄河原先的入海口。穿过这片芦苇荡往左走没多远,就是黄河现在新的入海口。”

  “冰之心”解释说:“我们等一会要去的黄河现在新的入海口,位于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由钢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而成。而我们现在身处的这片百里平原,则是黄河改道入海后形成的新生湿地,依河傍渠随道,到处生长着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这连绵不断巍然壮观的芦苇荡里有野生动物1524多种,包括271种鸟类,其中珍稀鸟类有天鹅、丹顶鹤等50多种。如果你们春天来这里,放眼望去则是一块巨大的碧绿地毯,风吹浪起,坦荡无垠。”

  “冰之心”说的芦苇荡春景,当然令我遐想。

  这秋天时节的芦苇荡,如果芦苇一枝一丛的也许看不上眼,但连成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了,画面就美不胜收!我们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生态木栈道走进芦苇荡,只见苇叶渐白,苇穗裹实,有的芦杆高达几米,粗壮挺立,犹如等待检阅的千军万马,素洁齐整;有的芦杆只有几十厘米高,像蒲草一样地一丛丛地团在水洼里,攒着劲要伸向蓝天;风起后芦海波起浪伏,芦花蓬松像棉絮一样弥天盖地,又似漫天飞雪,飘飘洒洒;芦海的堰湖中有成群的大雁和野鸭在自由自地凫水,不时扑楞楞地飞起,漫天蔽日翱翔一阵再回落水中------看我落在后边不时停下来拍照,“冰之心”怕我掉队误了行程,一次次地回过头来催我往前走。而木桃和白玫两位美女,则举着自拍架子不停地摆出各种姿态自拍,还走进芦苇丛中半抱芦花犹遮面地拍艺术照,手机摔在地上了,捡起来又拍----

  我踏着芦苇荡里咚咚作响的生态木栈道,问“冰之心”说:“怎么用木条,在水中修观景亭和建栈道啊,不会很快就腐朽了么?”

  冰之心说:“和观景亭一样,这条长800米宽2.6米的木栈道,全部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俄罗斯樟子松木,可在水中使用20年,看起来质朴无华,但它直接伸入芦苇荡中,被湿地和芦苇荡包围,栈道曲折迂回的每个拐角处设有休闲凉亭和观景楼,站在亭楼上可以看到神奇湿地、天然柳林和新、老河道,是赶海、观潮、赏月、看日出的理想之处。”

  我们紧走慢走,终于来到黄河新的入海口。我站在码头边上,看浑黄的黄河水滚滚奔腾东来,又汹涌澎湃西去,望着河海交汇后的汪洋大海,心里既失望,又震撼!

  我失望的,是此时码头边上的望塔已经关闭,不能一览河海交汇的壮丽景观。只是还好,我在码头边上看到一块巨大的诗碑,诗句描绘了这天下奇景:东观沧海共天长,西望九曲擎夕阳。两水蓝黄白云伴,千秋惠泽大无疆。

  我失望的,是此时河边的游船已停航,我们采风一行,不能乘船在河面上逡巡浏览。

  更让我失望的,是此时不能下到黄河边去亲亲黄河水,像我当年在长江边那样,浸水洗尘。而我,这时多想鞠一把黄河水,洗个脸,喝一口,湿漉漉地抚胸拍拍几下啊---

  像是安慰我的怅然若失,“冰之心”说:“黄河入海景观多壮丽啊!从飞机航拍的照片可以看,黄河入海的河海交汇处,恰如一条黄蓝相间的飘带,把浑浊的河水与碧蓝的海水劈为两半,黄河水犹如一条巨型黄舌伸入蔚蓝大海的口中,河黄海蓝,经纬分明-----若是碰上涨大潮,海潮溯源而上,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倾泻而下,二龙咆哮奔腾相互争斗,搅作一团后声如雷鸣-----”

  我听了后,想起李白写的《赠斐十四》诗中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心里便也犹如河海两水击浪,感慨万端:黄河啊,一百多万年以来就是如此满怀蔚蓝梦想,经过一万多里的艰难跋涉,九曲十八弯地冲破群山的阻挡,谢绝处处秀美河山的羁留,义无反顾地投向大海的怀抱,在河口与大海甜蜜亲吻,欢情拥抱,合二为一;而大海则以宽广无比的胸怀,接纳黄河水源源不断回归的巨流,水乳交融,而后变得更加的浩瀚无边------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就像黄河一样自强不息,创造了日月同辉的中华文明,如今走进新时代了,依然怀抱与世界接轨、共建和谐家园、振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回程中,我们走上黄河铁浮桥的时候,一轮金色的夕阳,正从一座黛色山峰缓缓地滑落,在黄河宽畅的水面投下了一条硕大的、波光粼粼的光柱,像是为我们此番不远千里的寻梦之旅,竖起一座金色的路标……

  (本文为“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征文大赛参赛文章)

  公众号:化隆文联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