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有关回忆往事的文章:谁辜负了那一场雪

莉莎分享

  学习啦:《谁辜负了那一场雪》是一篇有关回忆往事的文章,作者通过描写描写田地的今非昔比,从而写出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吧!

  早上,路过菜市场,看见几位大娘在买荠菜。荠菜鲜嫩翠绿,透着春天特有的气息,很是诱人。

  我忽然有了回老家剜荠菜的念头。这个时节,老家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荠菜。

  出门向西,走过人民广场,穿越河滨南路,跨过彩虹桥,坐8路公交,不一会儿就到了老家的地畔上。地畔上早已是小草青青,这还得益于去年年底的那一场雪。

  那一场雪,是上天馈赠给大地一份厚礼,弥补多年来对大地的亏欠。一夜之间,山白了,树白了,房子白了。大地被雪严实地包裹着,真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那一场雪滋润了大地万物,也滋润了老家这一片田地,这一片沃土。

  遗憾的是,这一片田地,早已今非昔比了。昔日此刻,这片田地麦苗青青;今日此时,这片田地芳草凄凄。

  这一片田地不敢说一马平川,可至少是一眼望不到边。近几年,每每走过这片田地,总是心潮起伏。因为,这片田地上洒下了父辈辛劳的汗水,凝聚着父辈的心血,承载着父辈养家糊口的心酸历程。有关这片田地的记忆,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只剩下了一些点点滴滴的往事,一些断断续续的画面,一些隐隐约约的轮廓。

  四十多年前,父辈们修整这片田地的情形虽已影影绰绰,但却真切地留在记忆里。父辈们为了改变吃不饱的生活现状,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 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忍饥受冻,修整田地,终于使贫瘠的土地变为良田。

  三十多年前,实行“土地责任制”政策,这片田地被分配到各家各户,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大哥大嫂们,在这片地里种了麦子、玉米、大豆,庄稼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两年后,我们天天吃白面馍,家家有余粮,再也不愁没啥吃。

  七年前,这一片田地被国家征用。两个月时间里,经过几辆大卡车昼夜不停的劳作,原来低于公路两米的田地,就和公路处于同一水平线。接着,在这片田地的南边很快有了一条省级公路,与北边的那条公路平行。于是,这片田地好比一位强健的男子,突然之间被束缚了手脚,无法施展,从此只好静默于此。

  再后来,这片田地靠北边公路旁很快就建起一排两层小楼,有30户人家,如今大多数人家已经入住 。可是,两层小楼南边的土地荒芜着,夏天杂草丛生,冬季衰草连天。不知道,我那已离世十多年的父辈看到这些,看到他们曾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养育了他们的儿女的土地,如今如此荒芜,会作何感想呢?不解?为他们子孙不珍惜土地;愤怒?为他们子孙这样糟践土地;遗憾?为这片土地就这样闲置多年。父辈的想法,我不得而知。可是,我知道,他们看到这些,肯定会难过,而且很难过!

  我快步从这片地前走过,我不忍心目睹它不修边幅的惨象。尽管在去年那一场冬雪的滋润下,地畔那些绿色已经很显眼,很诱人,很惹人喜爱,包括那鲜嫩翠绿的荠菜。因为我心里特别清楚,这一片田地是属于麦子的。

  往昔这个时候,麦子正在分蘖;过了清明,麦子就会拔节,接着抽穗;端午前后,麦子就杏黄了。东南风一来,掀起一层一层的麦浪,那是非常美好非常壮丽的风景。我清楚,这一片田地里已经好多年没有麦苗了,风吹麦浪成了我记忆中永远的风景!

  回家,提了菜篮子,拿了把小刀,去后沟剜荠菜。说不定,在那儿还能看到一片麦田。

  到了后沟,地是不少,可没有一块地里有麦子。这虽然在我意料之中,可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落。有些地被农用拖拉机翻过,有些是人力翻耕,有些至今还荒着。翻过的地,经过那一场冬雪,土块已经成了土沫,脚踩上去,又松又软,会陷很深。荒地,倒是没有这种松软的感觉。荒地里却有荠菜。有一块荒地,荠菜好像是有人特意种植的,成片成片的,不多一会儿,就剜了满满一篮子。忽然想起,去年曾来过这块地里剜荠菜,当时也荒着。隔了一年,还在荒着。提着荠菜回家,遇到邻居大嫂,她扛着镢头去种土豆。环视四周,大嫂是我这天遇到的第一个种地人。

  下午返回县城,再次经过那片田地,再次目睹田地里的凄凄芳草,我不由得感慨:是谁辜负了那一场雪?

作者:许小燕

  公众号:细语华阳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