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爱情高于生活,而高于爱情的又是什么

玉凤分享

  常听人说爱情高于生活,那么也会反问高于爱情的又是什么?《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的一本书籍,讲述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故事,看看作者对爱情高于生活,而高于爱情的又是什么的见解。

  年初在爷爷奶奶读书会立下新年读书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三本厚厚的名著。2016年快过完四分之一了,终于交上了一篇读书笔记。⊙﹏⊙第一次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写得很贴合实际,像在看真实的生活。《安娜卡列尼娜》(上海译文版)篇幅很长,有八百多页。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讲述传奇女子在乱世中度完一生的史诗作品,没想到托尔斯泰主要只讲了两个爱情故事。

  《安娜卡列尼娜》描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新旧交替阶段俄国贵族们的生活。讲他们如何去爱,如何去维系关系,如何去选择。书中有两段婚姻,用粗鄙的话来概括,就是——貌美女子出轨后离婚失败最终因猜疑情人而卧轨自杀;乡下青年求婚贵族失败后再次尝试重结良缘思考人生。安娜,就是小说中出轨的妇人。勤于思考人生的青年,叫莱温。

  书中觥筹交错、舞步翩跹的描写,让人想起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和英剧《唐顿庄园》。《傲慢与偏见》告诉人们亘古常在的道理,只有放下傲慢与偏见才能拥抱爱情。《唐顿庄园》通过英国传统庄园在社会转型期的变化,展现出一个个小人物在时代大背景下鲜活的命运。《安娜卡列尼娜》既有谈及爱情的部分,也有对当时社会制度下人物的关照。

  列夫托尔斯泰似乎想通过安娜这一悲剧的形象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高于生活,却不存在永恒的爱情。

  安娜很美,举止优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女神”,却和一个不爱的人成了家,并育有一子。安娜拥有一颗敏感脆弱的渴望爱情的心,和情人弗龙斯基的相遇,燃起了她心中爱情的火焰。安娜能体察到细致入微的情感波动,但是她不愿意主动说。日久,情人的爱虽在,却被生活磨砺得平庸。弗龙斯基在这份感情里索取的,或许只是一份虚荣心的满足。安娜在爱里付出的,却是她整个的灵魂和心。她追求的是一份理想中的完美的爱情,是两个人长久的厮守。现实的生活不能满足她的心愿,情人的出现让她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却无法让她持续地拥有爱情。

  此外,社会对成年女性的角色设定即为妻子、母亲,她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上流社会的异样目光,更需要承担信仰上的压力。安娜出轨诞下一女之后,甚至不愿意再怀孕,她似乎把爱情当成了生活里唯一的使命,怀孕意味着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丈夫的爱。安娜身上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敏感的性格,她能窥见爱是什么。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爱情,远远高于生活之上,因而爱得痴狂,最后跌得沉痛。

  相较之下,乡下青年莱温的爱情则要幸运得多。莱温首次求婚基季被拒。后来基季感情受挫,将成大龄剩女,莱温与其复合,两人结婚生子。

  这个爱情故事看起来就只是《傲慢与偏见》的套路,而托尔斯泰喜欢在作品里加点哲学。莱温是个读过大学的乡下人,婚前就爱思考人类的存在、生死的意义。求婚被拒后,他跑回乡下种田,想从爱情的苦恼里解脱出来。直到收获爱情之后,莱温度过了婚姻最初的甜蜜期,”却陷入了一段自我生命的迷茫期。托尔斯泰借莱温之口说道: “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活着干什么,就不能活下去。但是这我无法知道,因而也无法活下去。……在无限的时间里,在无穷的物质中,在无限的空间里,生出一个生物体的水泡,这个水泡存在一会儿就会破裂,我也就像这个水泡。”

  爱情的慰藉暂时填补了莱温心中关于人生意义的空白,而他对于生活意义的拷问还在继续。小说的第七章,安娜卧轨自杀。第八章讲述安娜死后各人的命运,以及莱温后续的思考。莱温苦于解释自己生命的意义——他是谁?他活着是为了什么?除了痛苦、死亡和永远被遗忘,每个人是否还拥有其他的东西?莱温不认可__对他生命做出的解答,他去读许多哲学家的著作,建立起的哲学大厦也在现实生活里轰然坍塌。莱温的很多思考,实际上也是托尔斯泰半自传式的思考。这些思考容易把人引到一种“无知之知”的状态,我其实读得不太明白。

  “小说最末,莱温参透了上帝向他启示的善的法则,过上了重新明确了意义的生活。安娜追求高于生活的一份爱情,莱温追求高于爱情的一份信仰。然而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里求之不得的。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琼海-爷爷

  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一个专注发布原创书评与生活随笔的读书共创平台。

    38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