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宇宙的裂缝》之四读书评论
这是对张兄的第二章《宇宙的真相》第二篇读后感。在之三的文中我已经交待过,要计划分几篇来谈的。还是那点说明,就是我需要先限定讨论问题的一个大致的范围,否则天马行空的乱说一气,即没有结论,也没有价值。因为这样才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这也可以表达为对问题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学识的尊重。我一直认为,在尊重的基础上讨论我们都感兴趣近话题,即使双方意见不一,但是对于真理的探究而言,都是好事,至少我们从各自的观点与论据上讲,可以更深一层的思考,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其实有关许多历史上由来已久的话题,之所以没有形成定论,其原因就是没有一种更大框架的理论与实验能证明其正确性,甚至可能都是在某种范围内正确的理论。而平等的交流会让真理体现出不同的侧面,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真理的本质。这种逻辑对于自然科学来讲,很清晰,在实验的基础上如果得到验证,我们就可以暂时接受这样的理论。而对于人文科学来讲,这个可能就有点难了,因为对于人文科学的实验相对来讲,普遍性差,因素太多,大都是一种统计上的数据,所以自然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也是人文科学一直活跃的原因吧!甚至还可以反映到宗教上,任何一种有信徒的宗教,都一定有其市场,在某种人群中得到认可!存在就是道理,至于这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可能会因为不同的人的学识,立意,态度,经历不同而不同。对于这些,我们似乎也无可奈何,我们应该表达我们的尊重,而不是谁的解释更对,谁的理论大错的问题。在不伤害的基础上,保持一种宽容,是应该的。而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论,让我们人为的贴上道德的标签或者政治的标签,此行为的本身也已经为人所不齿,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鼓噪,更是学术之人之大忌。
在这21个标题中,我所要讨论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物质和意识”。在张兄这本书的第二章中有七个标题涉及到了,分别是“物质是感觉的特殊方式?”(第6标题)、“物质和意识到底具有怎样的关系?”(第7标题)、“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第8标题)、“物质和精神意识能否转变?”(第9标题)、“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差别”(第14标题)、“不同躯体里相同的灵魂”(第15标题)、“存在原目的——虚无”(第19标题)、“宇宙的终极——和谐”(第21标题)。
相信这样的标题本身,也就自然的走进了历史上关于物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的讨论之中。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这个东西一旦对立的认识起来,就错了。所以从张兄的描述上看,试图调和二者的位置,让其看上去或是“和谐”或是“虚无”。从东方的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理解物质与意识,似乎避开了二元对立的轮回。在张兄的第12标题中也明确表明了这样的观念,我表示严重同意,“从意识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空间和时间是属于意识的;从物质的角度来研究世界,一切都是属于物质的。”何况东方文化之中,对物质与意识的概念本身就是不做区分的。这也是文中“对宇宙的探索还必须有另一个重要的工具,即对接人的意识和对宇宙的理解。人们无法理解宇宙、无法了解时空,关键就在于没有全面认识到人类自身的观察角度会影响对宇宙的判断。”这句话给读者的指身,让每个人自己创造自己能理解的宇宙观。从这个角度上看,是有唯心倾向的。而“物质的空间感只是某种存在感”一语,还有感知觉在认识宇宙中的作用一节,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这不由得让我感觉到了六祖慧能的“我觉得这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这里面的悟——风吹幡动,说“幡在动”,这是只看到表象,是认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动,附近的柳枝也在动,说“风在动”,点出它们共通的原因,是认知的第二境界。但归根究底,看到幡动、柳枝动,知道风在动,都来自心的观照,也就是“心在动”,这是认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认知的最终本质,所谓“三界唯心”是也。这无疑在提示我们意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心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当然这与张兄所讲的物质与意识的相关话题,还不属于一个问题。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在第7个标题中所说的——物质和意识是任何存在的一体两面。张兄的进一步解释是:物质是相对稳定的存在,是可以清晰感觉出来的,有着很大的共同性,是形而下的一种能量存在方式;思维和意识则是流动变化相对较快的,是个性化的感知觉,是形而上的道体。这是让我感到最为精典的概括,说出了一种东方文化理解物质与意识的优越感。也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外延。所以再进一步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说成宇宙的一体两面,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就可以不用争论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了。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之处。不怕张兄笑话,用中国人自己的俗语讲,总有一种“和稀泥”的感觉在里面。不过,这个“稀泥”和得好,两派和谐了,不用打嘴架了。
更值得高兴的是,也许张兄意识这种说法会有些不妥,在第9标题中列举四点讲了物质和精神意识能否转变的问题,让我感觉到张兄的严谨态度。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在时空中绝对是主流。第二、物质和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一部分,但必须遵循某些规律。第三、很多事情不是去改变,而是提前知道这些因果,这就是某些特异功能的存在。第四 、最重要一点的是:接受自己的未知。从这一点上讲,我认为,张兄的观点再结合宇宙学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好的表达。
我是无神论者,我想我可以在此表达一下我的认知。我一直从宇宙学的演化来看,感觉到意识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关于张兄所说的特异功能的现象也是可以解释了的。关于把意识本身当做一种特别的物质的话,那么由物质产生意识,也就转变为物质产生一种特别的物质,被我们定义成意识了而已。另外,从目前被广泛证明的宇宙大爆炸的宇宙演化史观来看,最初的物质在时间的长河之中,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宇宙,而认识宇宙是从我们地球上物种进化到有智慧生命的人开始的。从这个逻辑上讲,认识宇宙的意识是人具有的,而人又是进化的产物,甚至各种存在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而已。是不是也可以换成这样的表达更有意思,意识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干脆说成——意识就是物质的特异功能。而作为意识的这种物质,在某种条件下,改变物质,甚至创造物质也就可以理解了。即使存在外星人,这种逻辑依然可以继续解释其中的奥秘。
接受这一点,张兄所讲的“灵魂”也就可以理解为我所认为一种物质的存在了。它与躯体分不分离也只是物质与物质分不分离的问题了。这样似乎就可以圆满地解释我们那些看上去很特别的感觉了。当然对于一个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支撑的人还会继续探索性的做一些实验一来证明这一点。而一个以心学为主要支撑的人会质疑这种纯物质的观点。
比如说场这种物质就很特别,从质能的角度上讲,如果场有能量,也就意味着场有质量,引力场如此,电磁场也是如此。众所周知的是,我们把信息加在电磁场上,就得到了可以传播信息的场。而生物体本身也可以在宇宙中加载各种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场里面,甚至每个生物体都可以是场的载体。有的人也把这种的场称之为生物场。
命运就是顺其自然而努力奋斗!
充实自己,快乐别人!
活在当下!
——小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小玎
公众号:小玎工作室